分享

小说,一种奇妙的存在

 jiezhukuaile 2020-08-14

/ 阅贵 · 阅多彩 /

李裴的《小说结构与审美》一书,在写作上前后历时八年左右,此后又用了近两年时间修改定稿。该书以文集的形式展现作者多年来进行小说研究的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小说进行深入剖析,引领读者推开小说世界的大门,从中体验精神文化的共鸣,从而感觉自身、认识自身。

2014年12月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的徐中玉先生为本书作序,他在序言中写道:“李裴这部书,则正是他潜心读了许多中外作品、理论材料,对此类问题发表心得、见解。大都能具体结合文学作品,也能与中国传统诗学有所沟通,具有当代意义。记得十多年前,李裴和他的四位研究生同学定期在我简陋的屋子里经常掀起激烈争论时,他就已不时提出此稿中的一些见解,他的特点就是敏锐,看作品多,读西方新说也多。”

基本认识














(节选)

文  | 李裴

小说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对于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小说之初,只不过街谈巷语,《汉书·艺文志》 颇有定论性的阐述。“小”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上不得高贵之行列。然而就这街谈巷语的小说,却是人才有的一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这些“东家长西家短”的谈论,包括一揽子的神话、传说、传奇、故事、志异、志怪,等等,都是在人“吃饱了饭”之后,感觉着了一种难以遏止的渴求而自然而然地生发且不断发展壮大的。

支撑人之为人的两个基本方面是“食”“色”。所谓“食色,性也”,孔孟儒学以之为研究人之本性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远古人们对人自身的体验和认识的一种总结和概括。食,可理解为基本的物质需求;色,可理解为人的精神的基本需求。当人的个体生命流程得到一定的食的保障之后,色的精神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人的代代相传的精神需求,其表现为一种文化的连续方式,其中的语言及以语言为材料的精神产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便以泛化的语言“符号”来界定人之为人,明确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

小说是一种精神产品、文化产品,是人感觉自身、认识自身的一种重要方式。人总是要“说话”的(即泛文化意义上的“写作”),通过不同的话语形式(形体的、语音的、符号的,等等)表达自身,形成一种人之为人的生活形态。哲学家、思想家维特根斯坦就认为,讲一种语文乃是一种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对于语言的讲述、想象,不同的方式(即便在认知角度上表达了同一个意义)对人的精神的作用是不同的。面对同样半杯水,说“只有半杯水”和说“还有半杯水”,精神的感觉有明显的差距;对同一个人穿同样一件衣服,说“这衣服大了点,但你穿上真漂亮”和说“你穿上真漂亮,但这衣服大了点”,感觉显然不同。小说就是一种话语的特有讲述方式,“横看成岭侧成峰”,它给人的感受和使人感受到的生存是大异其趣的。

发展到现在的小说,是一种极其成熟的话语方式,其表达的生活形态(包括情绪、感觉、情感、意识、历史、文化、生命,等等)饱含浸润于人生的精神素质,可以把一种文化、一段历史和一个生命,经过话语的转化,凝缩到小说自身的空间中。读《金瓶梅》:“话说大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山东省东平府清阿县中,有一个风流子弟,生得状貌魁梧,性情潇洒,饶有几贯家资,年纪二十六七。这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再读《红楼梦》:“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几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这些都是一种生活、人生状态的表达,其精神文化、历史生命的表述各具千秋。……

 小说特有的话语方式构成了小说独立的存在空间。这一空间与人的生存、生活、人生空间具有异质同构性。二者仿佛是隔河的两岸,相互对应,映衬和参照。小说的空间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部分,使人的生存变得完整。二者沟通的桥梁,是由人的思维中的重要功能——想象来建构的。也正是通过想象,小说的空间才得以成立并对人的精神产生作用,也使小说的“对话”成为可能。

小说空间中想象的生发点构成了小说的各要素,以各要素作基点,写作和读解小说便有了可能性的基础。无论如何复杂的小说,无论其表面如何令人眼花缭乱,它总是有一个观察、讲述、评论的基准角度,即一个确定的视点。把握视点,也就找到了写作和读解小说登堂入室的门径。视点所及的小说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无一例外地存在着自身的节奏。与此同时,小说的空间总是含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因素,而这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因素又总是要相互碰撞而产生新质的。碰撞生新的过程即为裂变,是小说的一个重要要素。面对小说空间,怎样导入(开头)、活动的主体(以人物为主要标志)、背景的基本作用以及其中看似不起眼实则有很强的承载力和破译力的小道具等方面,都是写作和读解小说的不容忽视的要素。

人面对小说的空间,写作和读解小说,在精神作用上看似是对小说空间中风谲云诡的“世界”的慨叹,实则是对人自身的处境和状态的观照,通过小说来认识自己,引起认识的重视并具有较强的触动作用。小说的语言内涵与日常生活的语言内涵在相似性的基础上更着重突出相异性,以期产生预期的对于人自身精神的震动。这一强调差异性的道理如同人们要感知空气,想要获得较大感受或更容易感知,必须让空气不同于日常,比如让空气充满汽油味或烟雾,等等。这也就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性——陌生化。在陌生化效果的氛围中,小说的意象性和人类精神隐秘的含藉以及神秘性、启示性等得以或深或浅地揭示或呈现,让人在小说的空间中获得一种有别于日常生活中一般感受的特殊体味。

小说空间中的各种要素和效果都是通过写作和阅读而达成的。在整个写作、阅读的过程中,人总会有所“发现”:各种各样的被感知(意识或无意识)的一切。当写作、阅读与发现相凝合时,便会生出一定的美感,生出某种“抽象性”和“简约性”(这种抽象和简约是小说的一般形式或价值),从而使小说空间的含藉被人们普遍地感受和领悟。

……

(选自《小说结构与审美》第一部分“关于小说”)

作者简介

李裴,笔名裴戈,贵州绥阳人,1975年参加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贵州校友会会长。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文艺理论研究》《文艺评论》《当代文坛》《上海文论》《批评家》《贵州日报》《当代贵州》等国家和省级数十家报刊发表理论、散文、诗歌、评论等各类作品五百余篇,出版有《美·有灵犀》《痕迹的颜色》《酒文化片羽》和《调查研究十七谈》等个人专著并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和省政府文艺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