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解出家真义,心生惑障: 一般社会结缘,在信仰的历程中,倘未深入佛门的经藏要义,对于「出家」两字术语所缊含的要义,总是持着疑惑难解的情结与困障。 因此当自家的子女及后辈学佛者,有发心志愿出家的情事时,为人父母者在无明的偏执中,不之庆幸,反而勃然反对,完全弃绝出家所生的真实功德利益,实是令人惋惜之至。因而出家终究是出离什么家?出家的真义何在?恐是学佛行者与出家者的父母、家人,首当求知求证的课题。 二、「家」的字义深义: 家字从「宀」从「豕」得字。「宀」表笼照的罩子:「豕」义为猪。 试想:罩子中的猪,仅能拘禁于圈舍之中好吃懒睡,焉能有自由之身? 因此,「家」表喻着痛苦、烦恼;「家」代表着系缚不净之业。 三、家之义谛,胜凡殊别: 依一般世情而论,家庭乃人人温暖的窝;是世人安享鸿福之所。何以古德圣贤却称为烦恼、痛苦之表征呢? 因为人每当绊缠了一个世缘;造作了一件世业,便将招感善恶之贪染、系缚,而永远脱离不了相对的苦乐业报。 而家是。由男女双方藉婚姻的因缘结合而成的,在此爱缘系缚繁琐的家业中,自然也潜藏夹杂着无数恩恩怨怨的善恶业报。在众多的家庭成员中,势将衍生诸般的尘缘垢境,致使有心向善净修的行者困境重重,窒碍难行,无以轻安、自在地修持善德、功行。 其实,家业之层层复复,步步牵缠,而造业无尽,人人只要稍微静思回悟,即可了人知会于心。 而在如同幻境的人间,纵使家庭美满,父慈子孝,兄宽弟忍,夫唱妇随,也不过数十寒署。一届无常之期,普天下那个家不是临受因缘离散之煎逼?谁又能免于家人生离死别之剂苦? 再者,在家庭六亲的相处之中,人情之幻变反复,有时如同纸张一般单薄,心灵之依怙何在?如何期望在家庭中有个安稳的安住?实在说来,诚是困险无靠,茫然失据! 四、出家之实相真义: 「出家」喻义着:出离众苦,脱离尘境;不染世情,不贪世欲。 真实出家的意义,在于脱离家业束缚之苦,一心勤作佛事,誓志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专志追求心灵的自在无碍心智的光明辉熠,以期有朝一日永超三界,安住于清净的法界,不再受生死沦堕之苦。 古今以来为了离尘出苦,了脱生死的一大事因缘,故历代诸传承的祖师特别慈示「出家」的法门,作为修持净行,净业净德的依怙与代表。深心祈愿诸出家的信众,皆能实践「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的弘大愿力,自渡渡人,不懈不忘。 五、出家因缘,不同示演化现: 在佛门中的出家因缘,因身心因缘的不同各有其适机之应化,略分为三种: 一者、身出家,心未出家: 身出家是身形色相以佛的庄严作为装饰打扮的目标,期能由外而内,塑造内心的佛严。因此身形妆扮成佛的像状:头顶佛帽;身披佛衣;足穿佛鞋;住于佛寺,以僧团为主要活动范围。 二者、心出家,身心不出家: 三者、身心俱出家,百福具足: 六、在苦境之家,人人宜自然上求解脱之道: 一般世人无论在家出家,在建立完善的家业之后,理所当然地就挑起家中成员的生计重担,负尽家务的全责。而为了诸般大小的繁琐家务,早已令人日夜费心思索,难以清心,安闲过日,又何能再论及以圣事为重的利生工作? 试观常人一谈起「家」,无不立即顿然色变,人人忧愁满面,心结上的困惑永远难以释怀。在家业中所承受之亏累,所临受之苦痛,可谓是无以算数,诚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人在承受苦亏之后,宜自然地发悟上求解脱之道。期望进而发心立志,不再执着于在家、出家之外相,一心专精于如何转世乐为法乐;化俗境为清净梵境,期能平静心性,生发妙灵本智,俾真正出离诸尘诸垢,不再受到家业之牵缠械锁,方是出家之真实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