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纪事:大婶抱养的儿子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8-14

文:似水流年

图:来自网络

大婶连续生了四个女儿。

第一个女儿的降生,给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带来太多的欢喜和希望,大叔给女儿取名明美,大叔和大婶都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第二个孩子出生,心怀希冀的大叔大婶一看还是女儿,顿时有点失落。孩子出生几天了,也没有名字。因为大叔早就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是男孩,一定要取一个响亮的好名字,可这又是个女孩,大叔想了想说,就叫向美吧,他一直在向往美好的生活。

一年后,盼儿心切的大婶,很快又怀孕了。可孩子出生,让他们没有想到的居然又是个女孩子。大叔摇摇头,叹口气,不再说话了。

大叔大婶虽然知道“生女儿好命,生儿子好听”的道理,但深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的他们,在已经有了三个女儿的情况下,依然有太多的不甘心:别人家里能生三、四个男孩,我就不相信我们不会换换样?

于是,在三妹还不到三岁的时候,大婶又生下了八六。八六是大叔家的第四个女儿。报户口的时候还没有名字,大叔说,她是八六年生的。于是户口簿上就出现了“八六”这名字。

自此,大叔大婶再也不提生儿子的事情,他们似乎已经从没有儿子的苦恼中走了出来。大叔经常说:“生女儿好命,生儿子好听,一点都不假,将来我66岁的时候,四个女儿每人买一大块猪肉,合起来就是四块;73岁时,女儿们每人买两条大鲤鱼,合起来就是八条,吃不完的!”

不久,有亲戚告诉大叔,他在西安工作的姐姐,听说附近的一落后的农村,有家已经有五个孩子了,这不,又生了一个儿子,实在养不起了,想把刚出生的小儿子找个好人家送了。大叔听后思考了一夜,第二天,把正在吃奶的八六交给母亲,然后和大婶一起匆匆赶往西安。几天后,他们抱来了一个男婴,取名为家兴。

家兴和八六是同年出生的,他比八六小七个月,自从家兴进家后,这个大半岁多的八六就彻底完成了蜕变,她从家里的小妹,一跃成为四姐,也把正在吃的母乳慷慨地让给了刚进家的弟弟。

在大叔大婶的意识里,只有儿子才能使家振兴,只有儿子才能为将来的自己养老,也只有儿子才能延续后代,因此,他们把更多的精力和爱放在儿子身上。

吃母乳的是儿子,喝米糊的是小女儿;出门大婶抱着的是儿子,拎着的是小女儿;穿新衣服的是儿子,拾姐姐旧衣服穿的是小女儿;儿子和小女儿有了矛盾,得到袒护的是儿子,挨批评的是小女儿。

其实,大叔大婶还有一种心理:儿子是抱养的,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万不能让左邻右舍说自己不疼别人家的孩子。

随着五个孩子渐渐长大,吃饭、穿衣、上学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儿女双全的大婶和大叔更辛苦了,脚步比别人更匆忙了。经常天还不亮,大叔就已经在地里开始忙活了。他要好好伺候自己的责任田,庄稼要比别人的多收一些;他要多喂几头猪,提前准备好五个孩子的学费。

日子就这样在匆忙中悄悄溜走,转眼间,五个孩子长大了,几个女儿都挺乖巧听话,嫁人的嫁人,打工的打工,老四八六学习很好,准备报考县里最好的高中。可提到儿子家兴,大叔大婶的脸上顿时布满阴云,默默不语了。

家兴读书到初二,就再也不想上学了,按照大叔的意思,无论如何也要把初中读完,好歹也是初中毕业生啊。可父母苦苦的劝说也丝毫打动不了他的心,无奈的父母只能任之听之,毫无办法。面对从小没挨过棍棒和拳头的家兴,此时的大叔和大婶怎么舍得动他一指头?

本以为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家兴,辍学在家会想着学一门手艺或者能去田地里帮父母农耕,可大叔大婶完全想错了。家兴在家只是睡觉,吃饭,看电视。即使是吃饭,也是想吃就吃,不想吃了无论父母怎么叫,理也不理。饭菜不合口味,也经常吼着母亲重新做。

在农忙季节,父母常常累得喘不过气来。十六七岁的家兴似乎完全看不到父母的辛苦,也想不到去帮帮父母。他虽然没有打爹骂娘,但是完全没有体恤父母的心。

有邻居看大叔大婶如此辛苦,实在忍不住会问:“家兴呢?也这么大了,让他来帮忙啊!”此时的大叔和大婶,面对邻居们的询问,总是摇摇头,叹口气。

面对叛逆的儿子,有时亲生父母都无能为力,何况养父母呢?他们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时间久了,总有邻居们背地里议论:“瞎养个儿子。”“到底不是亲生的,说不得打不得。”“这孩子算是白养了。”

就这样一年多,慢慢地,家兴比以前有了少许好转,再加上长相清秀,二十岁不到的他很快找到了女朋友。大叔大婶倾尽多年的积蓄为儿子翻盖新房,准备结婚。孩子能结婚生子,父母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一大半。

家兴结婚后,明显有了一定的好转。婚后不久就带着媳妇去南方打工,确实让大叔和大婶松了口气。开始两年,每年春节他们都会回家过年,只是和大叔大婶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总觉得多了些客气,少了小时候的亲密。

可能因为时间越久,隔阂越来越深的缘故吧,后来有了孩子,他们就再也没有回家过。这个生活了20多年的家,这对养他20多年的老人,似乎从他的生活中消失,被他淡忘了。

大叔大婶只是听在南方打工的邻家孩子说,家兴用打工几年的积蓄,开了家不小的超市,生意非常红火。听到儿子生活很好,大叔大婶也就放心了很多。可毕竟精心养育这么多年的儿子,哪能不想?儿子不联系他们,他们怎么好打扰儿子的生活?这么多年大叔大婶只能把对儿子无限的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默默地祝福他们。

生活本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可一场突然而来的意外,给这条小河激起了一个不小的涟漪。

一天晚上,刚吃过晚饭的大叔,突然感觉一阵头晕,紧接着呕吐,不省人事。邻居们急忙拨打120,大叔被送进医院急诊室,医生诊断为重度脑梗,并告诉闻讯赶来的女儿,大叔很可能会留下一定的后遗症。

女儿和大婶惊呆了,大婶年龄大了,哪有体力照顾身体不便的大叔?虽然有四个女儿,可处在三四十岁的女儿们家家都有一大摊事,哪个能长期住下来照顾父亲?

正在大婶眼泪汪汪,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儿子一家回来了。儿子在父亲的病床前长跪不起,那一行行热泪掩盖了声声断断续续的“对不起……”

原来,正在忙碌的家兴在姐姐那里,听到父亲生病住院的那一刻,他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苍老的老人无助地躺在病床上的情形。

他想到了20多年前,父母不远千里把自己从那个贫困的山村抱来,想到了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想到了父母倾其所有为自己准备婚事,想到了情同手足的姐姐们,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叛逆、无情和对父母的伤害……

他惭愧极了,为自己的无知和绝情,为自己丧失的良知。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转让了经营得正红红火火的超市,然后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家,回到了十年不见的父母身边……

而且他决定:父母在,不远游!你养我小,我要养你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