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旅琐忆】张发奎||战场上,一个新兵的“奢望”

 昵称70808387 2020-08-14


战场上,一个新兵的“奢望”

张发奎

轮战南疆,我军的后勤保障是及时到位的。后勤部门严密组织,精心搭配,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将给养及时运送到各个阵地、各个哨位,尽可能地保证指战员们能够吃得饱、吃得好。

无论是宏观战争,还是局部战场,打的就是后勤保障。战场作战这盘大棋,能够下得稳、下得活、下得赢,后勤官兵及军工队功不可没。说起来他们不是一线作战部队,实际上他们面对的危险和困难,付出的鲜血和汗水,并不比一线作战部队的指战员们少。他们,理应载入战史。

1985年7月初,我413团接防阵地两个月左右。一天下午,军工队员借着雾气的掩护,肩扛人背地将白面、猪肉和蔬菜,送上2营4连1排3班坚守的马家湾东北380米处无名高地南侧阵地。

说实话,坚守阵地的战士们看到军工队的到来,比看到我要欢喜得多。军工队上阵地,能够给大家带来好吃、好喝的东西。而我上阵地,不但不能够给大家带来好吃、好喝的东西,还要严厉提出注意这里、注意那里的要求。

迎接军工队的战士中,就有1985年入伍的新兵杨西军。杨西军是山东沂南县人,参军当年就上了战场。那个时期的沂蒙老区,吃一顿饺子就是改善生活。杨西军在家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吃饺子。

来到部队以后,有限的几次吃饺子,杨西军都要欢天喜地的高兴一阵子。饺子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记忆之中难得一尝的美食,更是家乡的味道、家的味道。

杨西军看着军工队送上来的白面、猪肉和蔬菜,一脸恳切地对班长宋卫华说:“班长,我想吃饺子。”

3班班长宋卫华,是山东济南人。机敏勇敢,精通战术,思想过硬,作风强悍,是我413团挂得上号的优秀班长。他十分明白杨西军的心思,战场上老兵都想家,何况是新兵?但是,战场是残酷的,敌人不会因为你想家就心生慈悲,就放任你四平八稳地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

宋卫华看了杨西军一眼,既不想泼冷水,也不敢轻易许愿。只是平静地说:“这是在战场上,我们是在打仗。别说是没有条件包饺子,就是想办法包了饺子,敌人会让我们安安稳稳地吃吗?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斗,哪里还有心情包饺子啊!能够保证有吃有喝就不错了,吃饺子还是等打完仗以后再说吧!”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军队搭配任何一个层级领导班子都有讲究。在选配领导班子成员的时候,都会综合考虑各自的特点、特长,尽可能做到互补共赢。

步兵建制班,是连队的基础作战单位。能否打得出,能否守得住,战斗班的作用至关重要。选配班长和副班长,是一件严肃而慎重的事情。

3班副班长徐昌权,是湖北荆州人。为人稳健敦厚,善于配合。他眼看着杨西军满眼的热望变成失望,低着头郁郁寡欢,心里面实在不是滋味。待杨西军离开以后,徐昌权低声对班长宋卫华说:“他还是个新兵,刚刚离开父母就上前线了。我们是不是想想办法,满足他这个愿望呢?”

班长宋卫华原本就非常信任、非常倚重副班长徐昌权,大事小情都是有商有量。到了战场上,经过枪林弹雨几番锤炼,更是把徐昌权视为生死与共的搭档、情同手足的兄弟。副班长徐昌权提出的意见,班长宋卫华几乎没有驳回的时候。

其实,宋卫华也让新兵杨西军失望而可怜的样子弄得挺心疼,他毕竟还是一个刚刚离开家门的孩子啊!宋卫华听从了副班长徐昌权的话,立刻说:“那行吧,天也黑了,现在也没有什么情况,包就包吧。注意放好警戒哨,严密监视敌情。”

副班长徐昌权答应了一声,立刻布置落实。

包饺子、吃饺子,在和平环境里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了。即使生活条件再差的人家,也不缺一块面板、一根擀面杖。只要有了这两个基本标配,饺子的配料或繁或简、或优或劣,都是因地制宜的事情。

我和我的爱人都是东北人,都喜欢吃饺子。我总是认为饺子属于家庭饮食,吃得是和睦温馨的气氛。相比于内容,形式更为重要。如此简单的事情,在前沿阵地却成了一件颇为艰巨的任务。虽然有面、有肉、有蔬菜,可是没有面板也没有擀面杖,这饺子可怎么包啊?

这点事儿,难不住我们的战士。大家一听说要包饺子,顿时情绪高涨,喜气盈盈,笑嘻嘻地全部行动起来。没有擀面杖,就砍树枝,剥树皮,削刮光滑了权当擀面杖用。没有面板,就用弹药箱盖作面板。

不会包饺子的战士,自告奋勇担任警戒哨监视敌人的动静。略微会一点儿包饺子的战士,分工合作七手八脚地忙活着。有的战士用接水的盆和面,有的战士“嘁哩喀嚓”地切菜剁馅。大家正在兴致勃勃,乱而有序地在包饺子的时候,阵地上突然响起了枪声。

警戒哨报告:有敌人正在向我阵地靠近!班长宋卫华一声令下,3班全体战士连同配属作战人员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抓起武器迅速进入阵地。

几乎是在一瞬间,敌人特工偷袭不成改为强攻,敌我双方激烈交火打了起来。4连连指一面指挥60炮对敌人进行炮火拦截,一面呼叫营属炮兵连向阵地前沿实施炮火覆盖。

由于我阵地前沿密密麻麻设有地雷,敌人的进攻速度难以加快。3班战士的冲锋枪、轻机枪、半自动步枪,集火向敌人猛烈扫射。杨西军是新兵,入伍以后仅仅是在新兵连训练时期投过一次实弹。下到连队以后,再也没有投过手榴弹。

杨西军虽然作战技能有所欠缺,英勇劲头儿却丝毫不减。面对着敌人的进攻,他一心一意要将其击退。他抓起一枚手榴弹,打开保险,拉出拉火环,用力向敌人投了过去。

正是因为他杀敌心切,忘记了自我保护。投弹的瞬间,他的身体顺势高高探出了掩体。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刻,敌人发射的一发60炮弹落下,弹片击中了杨西军的额头。杨西军的身子向后一仰,被掀到在掩体里当场阵亡。与此同时,紧邻杨西军作战的班长宋卫华头部、腿部被敌人炮弹弹片击伤,血流不止。

3班战士们看到班长负伤、战友倒下,立刻与敌人打红了眼。不用动员,不用组织,全班战士把手榴弹纷纷投向敌人。配属作战的轻重机枪,也喷射出愤怒的弹雨猛烈扫向敌人。

敌人被3班阵地密集的火力压制在无名高地下,3班战士匍匐在掩体前,扫向敌人的子弹像刮风一般。阵地前沿埋设的地雷,成为敌人难以逾越的障碍。我营、团所属炮火,先后对敌人实施拦阻袭击。敌人防不胜防,在我无名高地前死伤一片。偷袭不成,强攻不果,再不撤退分分钟就有可能全部被歼。无可奈何之下,敌人抬着尸体和伤员匆忙撤出了战斗。

战斗暂时平息,全班战士围向倒在掩体里面的新兵杨西军。看着那张稚气未脱的、熟悉的脸庞渐渐呈现出灰白颜色,大家忍不住泪如雨下。班长宋卫华伤情严重,体力不支,边流泪边用微弱的声音说:“杨西军,你起来啊!你刚才还活蹦乱跳的要吃饺子,怎么就这么倒下了啊?”

班长宋卫华的话,提醒了副班长徐昌权。他突然想起战斗打响之前,杨西军的愿望是想吃上一顿饺子。如今班长负伤,他要担负起指挥任务。徐昌权赶紧擦了一把眼泪,说:“大家别哭了!我们打退了敌人,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现在战斗平息,咱们赶紧把刚才包好的饺子煮熟,一定要满足他吃水饺的愿望。”

3班战士听从副班长徐昌权的指挥,再一次行动起来。阵地上没有了战前欢快的气氛,不时地响起抽泣、呜咽之声。大家含着眼泪,心情十分沉重。没有谁再想吃饺子,只是把已经包好的饺子煮了一碗,放在了杨西军烈士的身边。

3班战士流着眼泪围坐一圈,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班长宋卫华负伤的头部、腿部裹着绷带,依然在渗出鲜血。他几度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却没有办法把眼泪止住。索性一咬牙,流着眼泪说:“杨西军,饺子已经做好了。你快吃吧,吃饱了好上路。你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就给我们托梦,我们一定完成你的遗愿。你不用担心你的父母,战后我们全班就去看望你的父母。你的父母就是我们大家的父母,我们会为父母养老送终的……”

不一会儿,担架队来到阵地,将杨西军烈士抬了下去。目送担架队抬着烈士远去,3班这一群龙形虎势的战士们嚎啕大哭。

1986年5月21日,我们413团胜利完成轮战任务撤出战场回到安丘军营。我爱人知道我爱吃饺子,用心地和面、调馅儿、擀皮儿,包好饺子让我吃。

我突然想起了杨西军。他是战士,我是团长,我不熟悉他。可是,他是我的兵。我把他带上战场,却没有把他带回来。他是我413团烈士名册上的一个名字,他是我413团一份永远的光荣。但是,他的父母却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他的兄弟姐妹永远失去了骨肉同胞。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还能够吃得进去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啊!由于战后刚刚归来,我爱人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给我心理带来的巨大改变。她还不知道,站在她面前的丈夫,已经不再是一年多以前挥师出征的那个人了。

她疑惑地问我:“发奎,你怎么不吃啊?是我包的不好吃吗?这是肉馅的!”

我明知道爱人心地善良,闻听此事心里会很难过。可是,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啊!我咬了咬牙,狠了狠心,含着眼泪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

我爱人立刻泪眼朦胧,带着哭腔问我:“那以后怎么办呀?”我说:“还是少包少吃吧。”

以后,不管是在酒店还是在家里吃饺子,我都会想起这个名叫杨西军的新兵。我时常看着饺子发愣,不想去动,也不愿意吃。

这是一种克服不了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一旦发生,其他饭菜我都不想吃了。我内心深处有万分的痛,这份痛35年从来不曾减弱、减淡半分。

现在,我不知道杨西军的父母过得怎么样。他们失去了爱子,他们养育了一个好儿子。他们的儿子当年想吃的不是饺子,而是在他们身边度过的温暖时光。

他们的儿子为国捐躯,哀荣不衰!儿子的全班战友,会为他们养老送终的。我们413团所有官兵,都是他们二老的儿子……

我在芭蕉坪师医院战地救护所,见到过3班班长宋卫华。这个来自泉城济南的小伙子很坚强,两处负伤也没有呻吟哭嚎。他的一双眼睛很明亮,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梨花雨作家通过412团3炮连指挥班长王勇生联系上他。我听说他的头部至今残留着敌人的弹片,一颗心一下子就被揪得紧紧的。35年了,他得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随之,梨花雨作家又传递给我一个来自王勇生班长的、令我欣慰的消息——宋卫华班长腿部负伤导致终生肌肉萎缩,却也在住院治疗期间收获了真爱。他结识了138师医院一位美丽、善良的女护士,互敬互爱结成终生伴侣。

夫妻恩爱,琴瑟和鸣。现在,宋卫华夫妻俩已经内退,相依相伴共度后半生幸福时光。好兄弟,祝福你!咱们趟过了枪林弹雨,穿越了流血牺牲。如今已经是和平年代了,没有什么痛苦可以击垮咱们。保重,兄弟!

我要谢谢412团3炮连指挥班长王勇生。我与他在部队毫无交集,在我的《谢谢赞誉,谢谢爱(点击题目查看原文)一文中看到他的留言,我还心中一愣——这个小伙子怎么会知道我?

今天晚上,梨花雨作家转发过来与王勇生班长的微信对话,令我读后心情激动。王勇生班长说:“我与张团长擦肩而过,张团长当过412团三营营长。我到412团三营炮连的时候,张团长已经调到413团。代我向张团长问好!于参谋我认识,如果见到于参谋提济南王勇生。在济南的两天交流中,于参谋非常认可我。”“为老首长服务是应该的。”

勇生,好兄弟,我要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大力支持,我的这篇文章会留下很多遗憾。我年纪大了,一些人的名字已经记不清楚了。如果把这些英雄们的名字叫错了、写错了,我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梨花雨作家还告诉我,勇生兄弟在战后退伍,回到济南发展得很好,如今已经是功成名就。我很高兴,也越发欣赏他的重情重义。我觉得他之所以成功,与他的重情重义密不可分吧?

梨花雨作家说勇生和于文龙参谋相识,那就太好了。兄弟,期待咱们早日相见吧!

  2020年7月30日于山东潍坊



作者简介

张发奎,辽宁省本溪市人,地方中学从教三年。1964年8月入伍,1987年转业地方工作。军旅生涯24年,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85年1月至1986年6月参加老山轮战,担任413团芭蕉坪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指挥长。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重要提示


1.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2.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

3.来稿内容含作者简介要300字以上方可加注原创,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