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山保卫战:两个保安团正面对抗4000日军,打了9个月为何撤退?

 暮云深 2020-08-14

文/无计读史

说起抗战年代中的国民党部队来,我们想到的都是一个个装备精良但战力不足的军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都是被现在的抗日神剧给带偏了。在现实战场上,国军的部队可没有这么差劲,他们手中的装备是不错,但仅限于嫡系部队或者正规部队。一般的像地方保安团的话,装备和我党八路军战士的装备差不多。但就是这样的部队,却也干出过让人刮目相看的事。

这件大事就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庐山保卫战。1938年7月,日军召集了四千兵力兵发庐山。日军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庐山打下来,当做自己的一块领土。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次对庐山这块地方可谓是垂涎已久,他认为,庐山守卫军只有国民党的两个保安团,而自己的兵力有四千来人,而且各个装备精良,所以攻下庐山对他而言可谓是轻而易举的。

庐山保卫战:两个保安团正面对抗4000日军,打了9个月为何撤退?
庐山保卫战:两个保安团正面对抗4000日军,打了9个月为何撤退?

但是冈村宁次没有料到的是,他手下装备齐全的四千日本兵居然在两个保安团手里吃了大亏。1938年7月26日,侵华日军开始对庐山发动了进攻。而当时负责守卫庐山的是国军江西保安团第三团和第十一团。两个保安团的总指挥不是别人,正是黄埔军校第三期的毕业高材生杨遇春。而副总指挥则是第十一团团长胡家位和第三团团长邓子超。

杨遇春早在日军发动进攻的前几天就下令让两个团的两千战士们布置防御工事,他仔细观察过了,庐山周围的300里内的地形,共有9条道路能够登上庐山,而只要他让人在这9条道路上布置好防御工事,那么日军想轻易地攻下庐山是痴人说梦。不得不说杨遇春的这手安排很是合理,敌人有4000兵力,而他们只有2000兵力。

庐山保卫战:两个保安团正面对抗4000日军,打了9个月为何撤退?
庐山保卫战:两个保安团正面对抗4000日军,打了9个月为何撤退?

再加上日军的装备非常精良,所以这场战斗不能硬打,得拖延时间等待援兵。可是这一拖就连杨遇春也没料到会拖这么长的时间。7月30日,日军太久保联队看着己方对庐山久攻不下,不免心中着急。于是太久保联队调来十数门野战炮开始对守卫庐山的国军开火,但无论再怎么凶猛的火力,日军还是在庐山脚下徘徊,不仅没有攻上去,反而己方还战死了不少人。

国军那边只有少数人受伤,两边情况这么一对比,日军不免生出了懈战之意。国军保安团这边的第三团团长邓子超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立刻选取了五十名战士组成了敢死队,趁着夜色的掩护和日军的松懈,夜袭敌营。在这场突袭下,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了300名日军,其中包括一名日军大佐和两名中佐。

但是这场突袭的代价就是,敢死队的战士们,活着回来的只有数人而已。日军袭击庐山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日军暂时处于下风,但是仔细对比一下两边的作战力量就能看出,国军的两个保安团是强弩之末了。因为鬼子在山下,虽然攻不上去,却仍旧可以从别处调兵。

而守卫军们虽然占据地形之力,但是没有援兵的救援和食物的补充,迟早有天会被鬼子打上来的。但就是这样,庐山上的守卫军们没有一个人说要投降。虽然他们只是地方上的保安团而已,但也是有血性的中国军人,想让他们投降,等他们战死了再说。虽然这群战士们的誓死抗日的决心很不错,但他们不得不面对最终的现实。

庐山保卫战:两个保安团正面对抗4000日军,打了9个月为何撤退?

​就是如果死守下去的话,那么所有的将士都会牺牲在这里。1939年4月19日,上级命令庐山守卫军的将士们全体突围,暂时放弃庐山,接到命令的杨遇春即使在不情愿,也只好下令让将士们开始准备撤退。等到守卫军全体撤退后,庐山终归是落入到了日本人手里。从1938年7月26日至1939年4月19日,庐山保卫战历时九个多月。

这场战斗让当时的人们都看到了国军的战斗力,让人们看到了当时中国军人的血性,他们甚至创造了抗战时期孤立无援被包围后的抗战奇迹。在那一刻,他们与我军的区别在没有其他分别,他们有的只有一个名字,抗日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