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从1949年到2019年,中国的变化浩荡如江海,澎湃壮丽! 天津,也从原本的“天子渡口”,剧烈拉开了城市骨架。 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地标建筑,身上都烙印着时代的痕迹,也记录着天津这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想要看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地图最有发言权。 我们找到了1949年的天津地图,看看这70年来,天津都经历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01 由于1949年的地图上没有道路名称,也没有地标建筑,我们暂且参考1948年的天津地图。 1949年,天津包括11个区,从第一区到第十一区。后来,塘沽、大港并入天津市,设塘大区。 当时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是不相连的两块,天津被定位为直辖市。 1950年,河北宁河县以及汉沽镇部分地区划入塘大区。 1952年,河北省天津县并入天津市,塘大区改名塘沽区,原市区11个区合并为8个区。 1956年,原市区的8个区改名为:和平区、城厢区、河北区、河东区、新华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 1958年,天津从直辖市降为河北省地级市,成为河北省省会。撤销城厢区和新华区,天津市8个区变为6个区。 沧州专区和天津专区合并,成立新的天津专区。天津下辖蓟县、宝坻、武清、文安、安次、静海、胜芳等县,变得非常庞大。 1961年,天津又被分为天津专区和沧州专区,沧州专区归河北管辖,天津专区归天津市管辖。 1967年,天津恢复直辖市。 1973年,天津辖原市内6区4个郊区,以及宁河县、静海县、武清县、蓟县、宝坻县等5县。 1979年,河北省遵化县50个大队划归天津市,从南郊区划出北大港及附近地区成立大港区。 至此基本上形成如今天津市辖区范围。 天津从1949年的“小煎蛋”,经过70年,变成了如今的“大海马”。 这既是城市边缘的外扩、面积的增大,同时也在不断重塑着天津城市格局。 02 70年前,天津的城市边界在哪? 那时的天津还没有外环线,整体轮廓也谈不上是什么形状,完全是自由发展。 我们发现,经过几十年,天津的一些路名、板块名称几乎没什么变化。 当年,北侧,至天穆、宜兴埠;南侧,至凌庄子、陈塘庄;西侧,至南开中学、王顶堤;东侧,至大毕庄、东局子。 70年前,天津的城市布局紧紧地围绕在海河两岸,现在的南开区、河西区在当时大部分都是水面、沼泽。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叫南开中学?为什么叫南开区?可以理解为南面新开发的区域,或者是南面的大开洼…… 03 新中国成立前很长一段时间,天津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河北区。 源自1903年袁世凯建立的河北新区,同时,商业金融中心位于小白楼。 按照位置来说,1949年以后天津的核心应该以河北区为原点继续外扩,但为什么如今发展成了以西南半球为重点的格局呢? 与铁路有关。 铁路是一道人工屏障,虽然只是一条路,但却使铁路两侧的通勤便利度大打折扣。 从这张地图能看出,当年的城区都在铁路以南,铁路以北是水面、农田、屠宰场、坟场。 这样的环境和障碍极大得阻止了发展,所以城市发展开始掉头南下,没有铁路的割裂,发展起来会顺畅很多。 如今,2019年,铁路不再是障碍设施,一座座高铁新城拔地而起,通过高架或者隧道,极大的减缓了铁路对城市的割裂感。 火车站的乘客,从当年的流动人口演变成了离不开高铁出行的商务人群。 于是有了“站城一体”,大量的商业和公建补充进来。 高铁时代和城市群的发展趋势,让各种各样的轨道交通成为通行的主流,这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回看当年,铁路的确是驱使南开区、河西区逆袭的“助攻”。 04 核心区的转移,一部分原因在于天津市政府的搬迁。 1949年,天津市政府所在地为租界中的戈登楼,也就是现在的丽兹卡尔顿酒店。 2010年天津市政府搬迁到河西区友谊路。 70年后我们回头来看,市政府其实是一个象征,位置的转移,对应的是不同区域的高光时刻。 据说,市政府迁址河西的那一年,周边房价涨了2000元/平米。 核心区会扩大,核心区也会变迁。 70年前,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并不在一起,天津大学那时还叫北洋大学,位于红桥区北洋桥附近,之后搬到了八里台。 其实,八里台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就是天津最早的大学城。 今天的中国,大学依然是城市外拓的重要途径。 看到当年的八里台大学城,再看如今的西青大学城、海教园大学城,以及团泊西大学城。 历史行走的轨迹会雷同,只是时间的问题。 05 南开区、河西区逆袭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新区的建设。 比如南开区老城厢拆迁,2011年建成后满血复活。 2000年,老城厢和古文化街地区仍是大片平房 2004年,建设中的老城厢和古文化街 2011年,老城厢和古文化街基本建成 南开区奥城的崛起,也是同样的路径,如今和老城厢一样,是天津的富人区。 2000年水上公园南侧奥体周边仍然是大片水塘 2009年,奥城建成,居住区、商业中心、体育中心…… 如今河西区的文化中心,曾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天津乐园,以及水坑、空地。 经过整体改造,让河西区的地位又上升了一个能级。 2000年天津乐园,是个大游乐场 2009下半年乐园地区开始拆迁改造 今天已经是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 新区的建设,面积必须超过150万方以上,进行釜底抽薪、腾笼换鸟的颠覆性改造。 随之带来的是全新的城市界面,所以新区的房价能超过老城。 如今天津最有潜力的新区,莫过于新八大里、新梅江,建设期过后,逆袭是早晚的事。 不能忽视的还有红桥区,不要小看红桥区。 “老红桥”基本都拆干净了,西于庄、北竹林即将开始成片建设。 泰达城就是凭借新区建设“上位”,西站商务区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给它10年时间,等到祖国80岁生日时,看看它是否成功逆袭。 天津西站商务区效果图 06 70年的时间,天津的历史地貌也发生了变化。 很明显的是,有些河消失了,比如墙子河。 在1949年的地图上,还能找到这条河,但仔细看,你会发现,这条河就是现在的南京路。 1970年以前,天津并无南京路。 1860年,为抵抗英法联军,增强天津城的防御能力,清政府在原天津老城西部和南部挖壕筑墙,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墙子”。 但这并没有挡住西方列强入侵的脚步。最后,墙子被铲平,护城河也被弃用,剩下的河道就成了“墙子河”。 当时河上还架有桥梁,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6座桥。如今武德殿前、鞍山道口就曾有一座桥梁。 墙子河上的桥(鞍山道口) 墙子河上的“张庄大桥”(南京路与营口道交口) 1970年天津决定修建地下战备通道,成立了墙子河改造工程指挥部,史称“7047工程指挥部”。 此后,天津地铁既有线第一期工程海光寺至鞍山桥段试验段开工。 和平区内的墙子河被填平,河两边的道路成为了一条大路,这便是南京路的雏形。 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当时这条路是和平区最宽阔的一条马路,路上搭建了上百座抗震棚。 1984年底,天津地铁(新华路至西站段)正式通车,也从这一年开始,“南京路”这个名字再也没有离开过天津人的生活。 几十年后的今天,墙子河消失了,但南京路成为了天津市最繁华的道路之一。 这不仅是天津的城市名片,也是天津人的骄傲。 从1949年到2019年,这70年间,天津出现了无数地标,比如海河边的检阅台、百货大楼、有轨电车、惠宾饭店…… 有些地标已经过时,甚至绝大多数,已经找不到了。 然而,我们对城市的需求好像没有变化,依然是交通、购物、文化娱乐……变化的是它的载体。 今天,一个TOD就几乎能同时满足这些需求。 城市的蓬勃发展,永远指向更美好、更便捷的生活。 07 回到70年前的这张地图,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令人恍然大悟的事情。 千里堤真的是一条超长的大堤,为了抵御子牙河、北运河的大水,如今已经成为一条道路。 现在的白庙、天房天泰附近,以及建昌道、中铁建国际城附近等,70年前都是坟场、屠宰场。 包括师大八里台老校区,也就是现在中海八里臺的所在地,曾经也是万国公墓。 说句玩笑话,在天津这样极速扩张的城市中,哪片土地曾经都有可能是坟场。 所以,在这方面的买房纠结点,或许可以弱化一些。 天房万欣城以北的东局子,70年前是片树林。 但是事实上,它的前身是一个军工厂,东局子是军工厂的机器总局,海光寺还有分局,俗称“西局子”。 路劲太阳城西侧曾经是个赛马场,现在确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当年另一个赛马场在今天的马场道,赛马场旁边就是现在的干部俱乐部。 在天津人的谚语中,有这样一句:“黑牛城十八家,九家媳妇呱嗒嗒。” 新中国成立前,“黑牛城”是一个孤零零的小村子,村民们生活很苦,靠打鱼摸虾、卖芦苇糊口度日。 由于偏远和贫困,村里的人口很少,也就有“十八家”左右。其中也有日子好些的,所谓“九家”就是富裕人家。 “黑牛城”真正发生变化是在1949年以后,坑塘养鱼、洼地改稻田…… 如今成为了天津快速路的一部分,也是新八大里的主干道,简直是“屌丝逆袭成霸道总裁”。 曾经的佟楼还很偏僻,建造了工人新村,也就是保障房,这才逐步发展起来。 如今的保障房已经被推到外环线附近。可见,保障房永远都在城市边缘。 …… 08 我们通过一张70年前天津的老地图,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城区的发展变化。 1949年的天津,只有“肉眼可见”的大小; 2019年的天津,已是一只“大海马”,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阵地。 点击播放 GIF 4.5M 点击播放 GIF 2.9M 接下来,天津前进的脚步将越来越快,大量的工程正在扑面而来。 仿若一面面飘扬的战旗,还将继续从四面八方插上天津的土地。 回忆过去,是为了看见未来。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祝愿天津的明天更加绚烂辉煌!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楼盘名称,即可查看详情,一键拨号)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楼市信息 可拨打365房博士电话 400 8908 365转5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