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柳叶 ——献给遥远的爱人 (第十二章) | 张学武

 东方文海传媒 2020-08-14

让文字传播深情

让信息创造价值



 

——献给遥远的爱人

张学武 著

编辑:落英小桥

第十二章

1

柳大海、张玉莲来到大队部,大队部里老侯、老冯、老王正在商量着什么事,见柳大海他们来了,就说:“大海,今天二十七了,眼看就要过年了,今年的年你们打算怎么过呀?”

柳大海就说:“我来就是要跟你们商量这件事的,我听说别的村都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老王问:“革命化的春节该是个什么过法呢?”

张玉莲说:“就是大年初一社员照样干活,说这叫开门红。”

老侯问:“那你们呢?”

柳大海就坐在老侯的身边用商量的口气说:“老侯呀,我想三百六十天,就过这么一个春节,总不能跟往天一个样吧?这革命化的春节,就要有革命化的味道,我想让俱乐部的年轻人们,在大年初一那天上街扭秧歌。敲锣打鼓给军烈属拜年。教育年轻人今天过上好日子了,但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们,不能忘记还有解放军在保卫这我们。”

老侯就说:“我看这主意不错,既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也突出了思想政治性。”

老王说:“早年间,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过年就扭过秧歌。你说的给军烈属百年这很重要,可怎么拜呢?总不能到了军烈属家里,就拉主人家的手,说一声好年好就完事了吧?”

“那该怎么拜呢?”柳大海抓了抓头皮在想。

老侯说:“我看这样吧,把大年初一拜年改成大年二十九拜年,提前两天。干什么呢?除了拜年还要给军烈属每家送一副对联,去了后就把对联给人家贴在门框上,其他人还要给军烈属打扫打扫院子,再给军烈属表演个小节目,比如说唱一只歌呀,跳一个舞呀,时间不要太长。”

张玉莲说:“这样好,又实在,又热闹,过后人家看着对联,还有个念想。”

柳大海说:“今天二十七,明天二十八,后天就是二十九,就剩明天一天了,时间来得及吗?”

老王就说:“要是靠你靠我靠咱们几个,肯定来不及,但是你要把这个任务交给村里的年轻人,他们肯定能办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而可笑的。”

“好,那我今天晚上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俱乐部,交给柳叶她们。”

老侯说:“记住,春节前还要给地富反坏右们专门开一个会,过年期间,也就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到正月初五,他们必须要保持大街的清洁卫生,白天没事干就整天抱着个扫帚站在街上,过年期间,街上人多,孩子响个炮了,跳个方子了,过后街上肯定会留下些小石头,烂纸片,叫他们随时都要打扫干净。然后再给他们每人做个白色的袖标戴在右胳膊上,袖标上要写上清扫卫生四个黑字。这事你就不要亲自去办了,交给治安员李宝柱就可以了。”

2

眨眼之间,二十九就到了。

早晨,太阳刚刚露头,俱乐部院里就响起了锣鼓声,引得孩子们饭也顾不上吃,撂下碗筷就往街上炮,大人们也都跟着出来看热闹,街道被几个地主富农四类分子给打扫的干干净净,人们站在干净的街道两旁就觉得十分舒心。

随着咚咚呛咚咚呛咚咕隆咚呛,惊天动地的锣鼓声,吱里哇哇里哇,浑厚响亮的唢呐声,秧歌队从俱乐部里出来了。打头的是二十多个姑娘,四个人一排,站成五排,她们都抹着红脸蛋儿,红嘴唇,腰里扎着红色绸带,柳叶在头一排。后边是三十几个小伙子,他们头上抱着白毛巾,腰里扎着绿绸带,萧亮在最后。接下来二十个中年男人,他们头戴毡帽,鼻眼儿里戴假胡子,一人手里端着一杆长烟袋。最后是敲锣打鼓吹唢呐的。随着锣鼓的节奏,秧歌队在街上 扭了起来,还边扭边唱: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

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

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

嗨来梅翠花 嗨呀海棠花,

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

天下闻名的朱总司令,

一心爱咱们老呀百姓,

为咱们日月过得美,

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

嗨来梅翠花 嗨呀海棠花,

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

年轻人们越扭越来劲,周围的观众看的也有劲,有的人还身不由己跟着扭动起来。突然有人发现了秧歌队伍里竟然还有四清工作队员张红玫、赵琴和老王。这个说:“你看人家小张和小赵,扭的多好!”那个说:“别看老王平时挺严肃的一个人,想不到扭起秧歌来更逗人。”

秧歌队来到了军属李成家里,李成的儿子三年前参加人民解放军,去年刚回来跟媳妇典了礼,和媳妇亲热了不到一个月,就回部队了。见秧歌队首先来他家拜年,高兴的不得了,听闻锣鼓声响,李成嘴里叼着一根香烟,手里拿着一挂鞭炮出门。这时,秧歌队伍放慢了脚步,李成用香烟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声响罢,秧歌队伍进了院儿。几个年轻人就忙着给李成家贴对联,对联上写着: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唢呐声响起,李宝柱就捏着嗓子唱起来:

进得门来仔细看,

新娶的媳妇门前站。

孝敬公婆伺候汉,

生产劳动是模范。

新媳妇听到在唱她,就红着脸跑回了屋里。李宝柱见新媳妇跑进了屋,就又唱:

秧歌队进门喜气生,

老嫂子门前喜盈盈。

儿子秋天里结了婚,

腊月里抱个小孙孙。

说话间又到了下一家,这家是个独身老太太,丈夫和儿子都牺牲在解放战争年代,如今是村里的五保户,老太太听见锣鼓声进了院,出来一看是秧歌队来了,就扎撒个双手,不知怎么办好,李宝柱就唱:

进得门来抬头看,

这院地方修了个端,

背靠金山面向南,

父子双双是英雄汉。

老太太就双手拉住李宝柱的手,热泪盈眶地说:“这孩子,你可真会唱。”李宝柱听到夸奖他,更来劲了,唱:

三间房来独院院,

流水细磨出面面。

乾字宅子坤字门,

儿孙辈辈有功名。

就在李宝柱唱的时候,柳叶和萧亮给老太太贴上了对联,对联上写着:老子英雄儿好汉,媳妇支前是模范,横批:英雄之家。

3

在全村欢天喜地跳秧歌的时候,焦贵带着两个民兵背着枪去查线,西流水到东流水共八里路,一路上他们跟着电杆往前走,一截一截地认真检查,一直到了东流水,也没有发现有断了的地方。他们就去公社找到公社电话员汇报。电话员就背了个电话机一路上打电话试着走到西流水,到了村西头又给公社打了电话,电话还是通的,可到大队部再给公社打电话就不通了。老王就对电话员说:“这样的话,肯定是村里的电话线出了问题,你们把大队的电话机摘下来,你和焦贵一人一个电话,一截一截地试,看看究竟是那里出了问题。”

焦贵和公社的电话员拿着电话机出去了,老王就坐在办公室里一边抽烟一边等着。这时候负责监视李宝田的张玉莲进来了,他跟老王说:“今天我发现李宝田有些不一样。”

老王问:“是怎么一个不一样?”

张玉莲说:“早晨他去了李宝林家一趟,那时侯天还没亮,李宝林还没有去扫街。从李宝林家出来,又去了地主邓老二家,出来后就回了家,到现在也没出来,大街上人们扭秧歌拜年这么热闹的场面,他也没出来看。”

老王说:“不好,这家伙要跑!”

李宝田等了一夜,也没有见到李宝林的影子,心里就骂:这个东西睡死了,正需要他的时候,他却连个面也不露。一直等到早晨,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偷偷地去了李宝林家,走到院里就听的李宝林的老婆邓桂花说:“着什么急么,我要你再跟我睡一会儿么。”李宝林说:“宝贝,你一个先睡吧,天要亮了,我还得去扫大街。”

李宝田就在院里咳嗽了一声,里边就传出李宝林的声音:“谁?”

李宝田就低声说:“我!快穿好衣服出来,有话说。”

一阵悉悉梭梭的声音后,李宝林一手系着纽扣,一手揉着眼睛,打着哈欠出来了,说:“昨天晚上,我本打算去找你的,可是那个李宝柱给我们几个训话,一直训到十点多,才放我们回来,我想这时候你早睡觉了,所以就没去找你。有啥当紧事呀?”

“焦贵跟你说实话没有?”

李宝林顿时紧张起来,说:“你不问,我差点给忘了。说了,说了实话了。”

“他怎么说?”

“他说,那个老王根本不是什么商业局的,是公安局的,是来调查二队草垛失火的案子的。”

“查出点什么没有?”

“哎吆,那还能查不出来?听焦贵说已经有了重大线索,我问他是啥线索,他说他也不清楚,不过他又说,你就等着看抓人吧。”

“你想翻身不想?”

“做梦都想。”

“你恨柳大海他们这伙人不恨?”

“我恨死他们了!”

“你想不想叫这伙龟孙子们噶蹦一下都死了?”

“凭啥不想!大哥,有啥话你就直说吧,这日子我也活够了,拼死够本,拼俩赚一个。”

“那你过来。”李宝林就走到李宝田的身旁,李宝田就附在他的耳朵上嘀咕了一阵,直嘀咕得李宝林眼放贼光,眉飞色舞。

4

焦贵他们查线的回到了大队部,四个人都是喜笑颜开的样子。老王问:“查出来了?”

焦贵说:“查出来了,毛病就在李宝田他家的房后边那根电线杆子上,电线给弄断了,又把断了的两头弄了个小钩,中间用黑胶布给连了起来,离老远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来。现在已经接通了,不信你打个电话试试。”

公社的电话员说:“接是接通了,不过我又把那条黑胶布给缠在了老地方,让弄断电线的人看时,还跟原来一样,以为电话还没有通,这样他就不会再到别的地方给往断弄了。”

老王问:“你们查线的时候,大白天的有人发现没有?”

焦贵说:“全村人都去看秧歌了,没人发现。”

老王说:“那就好。焦贵呀,越是过年的时候,越是广大群众欢天喜地的时候,我们越要提高警惕,不能给敌人以可趁之机,要接受上次二队失火的教训。晚上六点的时候,你带十个基干民兵到我这里来,记住,一不要带枪,二不要排队,要一个一个地来。”

焦贵他们走后,老王就给县公安局打了个电话。

进入二十九就算过年了,入夜,街上家家户户院门口挂起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红彤彤西瓜灯,绿格莹莹白菜灯,紫腾腾茄子灯,还有翠纷纷芜荽灯,疙溜把湾黄瓜灯。孩子们等不及了,纷纷燃起了炮仗,这里嗵咯一声二踢脚,那里噼里啪啦一阵小鞭炮,空气有股火药的香味。每人提着一个小灯笼还成群接队地在街上跑,那灯笼也是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大街小巷顿时成了灯笼的河流。

秧歌队吃晚饭的时候也没有卸装,饭后来到大街上继续闹秧歌。今晚上的秧歌几乎换了一把人,领队的柳大海不见了,换成了夏雨,唱曲李宝柱不见了,换成了柳叶,焦贵从开始就没有露面,大家也不管他们了,都兴致怏然地看秧歌。

柳叶今晚可是大出风头,上午听了李宝柱的演唱,她就大受启发,秧歌队扭到哪儿,锣鼓队、唢呐队就跟到哪儿,柳叶也就唱到哪儿,看见什么唱什么,词儿是张嘴就来,而且还能合辙压韵,顺口流畅。她看到观众里有老侯、老冯几个工作队的,就唱:

翻身不忘毛主席,

幸福全靠共产党。

四清工作队进村来,

阶级敌人无处藏。

老侯、老冯他们听了就跟观众一起哈哈大笑。

看见沿街的一家窗户上贴着好多窗花,柳叶就唱:

来到大街两边看,

大小窗花贴了个满,

春燕犀牛蛇抱蛋,

莲花石榴赛牡丹。

看到生产队护林员也在人群中站着,柳叶就唱:

荒坡栽树满洼子,

山沟打坝粮囤子。

林草山梁连峁子,

塘库鱼肥扎猛子。

护林员就高兴的开怀大笑。

 (未完待续,下章更精彩)

作者简介:张学武,一九五七生,赤城县一中高级语文教师,现退休。爱好文学创作,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散文、故事、通讯,2009,故事《村长》曾被《读者文摘  ,农村版》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