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长篇连载)小炉匠(第一章) | 张学武

 东方文海传媒 2020-08-14

让文字传播深情

让信息创造价值


  小炉匠

张学武 著

编辑:落英小桥

第一章

1

榆树沟有个小炉匠,名叫许清秀,长得眉清目秀,上身穿一件大褂,衣襟差不多遮住了屁股,腰里围着一块护襟。

小炉匠是一种走街串巷的行当,一般都挑着一副担子,一边是工具,另一边则是一个小火炉和风箱。在胡同里为了招揽生意,边走边吆喝,他们一般是拉着长声这样吆喝的:“补锅——锔碗——锔大缸——”。村里的小孩子们听到这种拉着长声儿的吆喝,就会跟在师傅后面,看看他是否可以揽到活,如果他能揽到活,就围在一起,看他干活。有时看他实在是没有生意,也会急忙跑回家,告诉奶奶或姥姥有小炉匠来了,从家里找点要锔的东西,拿给他锔。在文化生活匮乏的那个时代,观看小炉匠锔碗似乎也是孩子们的一种娱乐。

小炉匠最值钱的家具就是金刚钻,别小看这个小钻,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不是直到今天还有人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这句话原先所说的就是这门手艺。但是今天这句话的含义已经转化为“没有相应本事不要招揽棘手的事儿”。

小炉匠放下担子,锯碗是小活儿,工序较简单。先把碗片对好茬口,然后取出几枚锯子含在嘴里。锯子是铜质的,像钉书钉,只是宽了两三倍,两头尖尖。然后拿起钻具,形似木匠的手钻,缩小了一些。一手把住立柱,柱端是金刚钻。一手拉弓,弓弦缠在柱上,反复左右拉弓,钻头刺进磁体,冒出粉末。吹去粉末,露出细小钻眼。钻眼在接茬两边,两两相对。最后把锯尖安进钻眼,用小铜锤轻轻砸实,再抹上一点油灰,大功告成。活儿干得麻利,锯子间距匀称,好像上衣上一排对襟扣眉儿。看上去不是修补,而是一种镶嵌艺术。

小炉匠可能了,小到茶壶茶碗,大到盆盆罐罐大缸大瓮,都可以锯好。锯缸锯瓮的钻具更大一些。箍铁锅工序复杂一些。农家都用生铁锅。铁锅损坏有两种,一是碰破摔裂,也用锯子锯上。一种是铸造时掺进了沙子,平时无碍,一旦锅铲把沙子碰去,露出沙眼,便会漏汤漏油。补锅时先用细锉把沙眼锉出新茬,然后用一种铁把子,形似铆钉,钉头是一个熟铁片,钉销很短,穿过沙眼,里外都用铜锤砸实调平,锅就补好能用了。

有一出民间歌舞《锯大缸》,就是对小炉匠的颂歌。开篇唱词是:“锯盆锯碗锯大缸,挑起担子走四方。今天不到别处去哎,行走要到王家庄。王家庄有个王员外,王员外有个王大娘……”王大娘是旱魃变的老妪,专在人间作乱,被巨灵神追捕。王大娘取死人噎食罐化作黄磁缸,以抵御巨灵神的雷殛。打斗中缸被巨灵神击裂,觅人修补。观音乃遣土地神变作小炉匠,假作补缸,故意将其打破。旱魃发怒,正欲加害小炉匠,最后被观音请来的天兵天将除掉。

如果按收入衡量,小炉匠也只能算是勉强维持一家温饱的穷手艺人。通常是走路费的劲比干活还多,因小炉匠溜乡做生意,因为很少有人会抱着坏锅漏壶跑几里地去修理,小炉匠必须在街巷村屯的住户中寻找生意,每天挑着担子走十几、二十里路并不新鲜。干一件活的收入虽多少不等,但却有一个基本的尺度,就是价再高也不能超过所修物品市价的一半,否则人家就花钱去买新的了。 

2


那是一九三五年,长城外边黑河沟一带属于满洲国,在日本鬼子的统治之下,

许清秀正在一个叫做黄土坡的村庄给村里人锔碗、锔锅。他坐在马扎子上,两手把腰布往膝盖处一扯当围裙,先用小刷子把要锯的盆、罐刷干净,用绳子捆绑好,再用两腿夹紧,开始用摇钻在盆罐上钻眼。他正忙活着,突然就听人们喊:“不好了,保安队来抓丁了!”说话间,周围的男人就不顾碗呀锅的就跑了,几个伪军就把许清秀围住,不由分说把许清秀捆了起来,说是要送到东北给日本鬼子做劳工。

许清秀就央告一个象领头的家伙,说:“老总,你行行好,放了我吧,我上有八十岁的老娘,下有三岁的娃娃,一家人全指望我呢。

那个领头的长得贼眉鼠眼,嘴角上还长着指头肚大的一块黑痣,上面还有几根黑毛,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许清秀的屁股上踢了一脚,骂道:“他妈个逼的,罗嗦什么!我看你象八路的探子,把你弄回警察暑,小心给你灌辣椒水、上老虎凳!

“老总啊,我连八路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哪里是八路的的探子呀,我就是一个给人家锔锅锔碗的,不信你问问村里的乡亲,这个村我常来,村里人都认识我。

“闭上你的臭嘴,再敢罗嗦,小心我一枪崩了你!

许清秀就着急地说:“老总,你让我挑上那担子吧,那可是我吃饭家什呀,特别是那个金刚钻,那东西贵倒是不贵,可是一旦丢了,不好买呀!

“好吧,让他挑上。”那个领头的说。

“老总,你们捆着我的双手,这担子我也没办法挑呀,你们放心,我不跑,你们手里有枪,我的腿再快也跑不过枪子呀!

“好,那就给他解开。”那个领头的说,“不过,你可注意了,如果你胆敢跑,我一枪就把你撂在这里!

于是几个伪军就要押着许清秀向黄土梁走去,过了黄土梁就是碳窑沟,碳窑沟就属于满洲国了。保安队一共五个人,两个走在前边,三个跟在后边,把许清秀夹在中间。许清秀从衣袋里摸出四块大洋,塞给那个领头的手里,低声说:“这是我一个多月挣的,就孝敬您老人家了,看能不能放我回去?

那个领头的把大洋放手上弹了弹,然后放在耳朵上听了听,说:“算你小子懂事,放你回去是不可能的,不过可以让你留在警察暑干些杂活,就不必去东北当劳工了。

这时,前边不远就是梁头,道路两旁都是黄土坡,有一辆拉柴火的牛车横在路的中央,把道挡了个严严实实,那牛也不在车辕子里,而是拴在车辕子上,那个赶车的人穿着一件羊皮袄,沟皮帽子放在车辕子上,正坐在车轱辘旁抽旱烟。

一个伪军走过去吼道:“好狗不拦道,你没看见过来人了!

那个赶车的抬头看了一眼伪军说:“年轻人,说话注意点,别张嘴就是脏话连篇。

那个领头的伪军走过去说:“你这家伙,故意把车横在路上,挡住来往行人,你还有理了!

赶车的人把烟锅子在车辕子上磕了几下,慢慢站起来,突然拔出手枪顶住那领头的说:“你说对了,我就是故意把车停在这儿,拦你们这些二狗子的。

与此同时,从车后边窜出五六个人,用枪指着这些伪军说:“举起手来!

3

结果,五个伪军就一锅烩都给俘虏了。

回到距离黄土坡二十里地的一个小村子,名字叫井儿沟,有十几户人家,这里住着一支武工队,队员们都住在老乡家里,队长名叫韩仲祥,是个络腮胡子,穿着一身老百姓的衣服,嘴上还叼着一根旱烟袋,他住在一个光棍汉家。光棍汉有正房三间,西屋住着韩仲祥,东屋住着那个光棍汉,另外还有东西房一共四间,五个俘虏就一起被关在西房里。那个赶车的武工队员把许清秀领进了队部,跟队长耳语了几句,就转身出去教育那几个俘虏了。韩仲祥对许清秀很热情,又是倒水又是让座,还询问了许清秀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以及家里的生活状况。

最后,韩仲祥对许清秀说:“老许呀,不,我应该称呼你师傅才对。我们有个想法,想让你在这里多住几天,至于究竟是多少天,我也说不准,这就看你的了,刚才领你进来的的同志,名叫钟起元,最近他要执行一项特殊任务,需要一个身份掩护,他想让你教他小炉匠的手艺,你看可以吗?

许清秀说:“这小炉匠的手艺可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很费劲呢,我爹活着的时候,就是个小炉匠,我是从小就跟我爹学的,从十几岁就跟我爹走村串巷给人家锔锅锔碗,直到十八岁我爹去世了,我才独自一人出来干活,整整七八年呀。

韩仲祥笑了,说:“我们这个钟起元很聪明的,他过去当过铁匠,对这锔锅锔碗也略知一二,我估计用不了半个月他就能出挑,再说,当小炉匠只是个掩护,也用不着学得十分精,差不多就行。

吃罢了晚饭,夜里,许清秀跟钟起元住在东屋。

东屋的窗户台上有一盏小油灯,钟起元说:“你先躺吧,我看一会书就睡。

许清秀问:“那几个坏蛋呢?

钟齐元说:“他们都是唐山人,教育了他们一顿,我把他们放回去了。

“怎么能放呢?他们可都是给日本人办事的呀?

“没事儿,他们说了,从这儿回去就不当汉奸了,要好好当老百姓。

“他们的话你也信?

“宽大俘虏是我们的政策,抗战要想取得胜利,就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前咱们跟蒋介石打了么多年,现在蒋介石不也跟咱们一块抗日了么?

“老钟,你说就凭你们手里这点家伙什,能打败日本鬼子吗?

“日本是强国,但也是小国,人口与资源都少;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但是中国是大国,人口多,资源也多,幅员辽阔。日军武器先进,作战能力强,然而后勤供应相对不足,只适应速战速决。所以战争打的时间久了势必会对中国有利。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日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日军虽然快速地占领中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但战争陷入了对日军不利的持久战,中国的胜利已经是确定无疑的了。

4

一天早晨,许清秀起来一看,钟起元早就起来出去了,行李叠得整整齐齐,四棱见线,象个豆腐块。他赶忙起来穿上衣服来到院里,那个房东正在扫院,看见许清秀就说:“许师傅,你早啊!

许清秀不好意思地说:“早什么早,比他们可差远了。老钟、还有队长呢?

“他们呀,夜里后半夜就出发了,说是今天夜里回来,具体干什么,他们没说,我也没问。昨夜睡得还好吧?

“好,连老钟什么时候起来的,我都不知道。老大爷,我到你这里住了满满四天了,每天你都早出晚归,连你的面也见不着,你叫什么呀?

“哈哈,我姓林,叫林冲,跟《水浒》里那个是同名同姓,但是我没有那个林冲能耐大,你也不是外人,我就跟你实话说吧,我只会周围转悠转悠,侦察侦察敌情。

“林大爷,你今年多大了?

“我呀今年整七十了,早些年经常闹病,自从八路军武工队来了,我就不闹病了,身体很好,背八个柴火,中间都不用歇歇。

“你老伴呢?孩子呢?

林冲说:“唉,别提了,三年前就死了,还有我那三十岁儿子和儿媳妇都死了。

许清秀很吃惊,问:“他们是怎么死的?是不是得了伤寒这一类传染病?

“比传染病还严重。那天我早晨起来赶着牛车到山里割柴火,晚上回来的时候,就见我儿子躺在院里,血流了一摊,儿媳妇躺在炕上,手里攥着把菜刀,我那老伴躺在炕沿下边,一家人除了我都死了,加上我儿媳妇肚里的孩子,整整四口啊!

“怎么,是来了大帮了?

“不是大帮,是日本鬼子。

“啊,是日本鬼子!

“那天日本鬼子突然进了村,好多乡亲们都被赶到场院里,我们家来了四五个,他们一来就闯进了我们家,这群畜生看见我儿媳妇,就哈哈大笑,扑上来就要脱她的衣服,我老伴就赶紧上前护住我儿媳妇,说,你们可不能动她,她已经怀孕了,老伴的话还没说完,一个鬼子就照胸口踹了一脚,我老伴压根就有气管炎病,当时就不行了。这时我儿子挑水回来了,进屋一看,四五个鬼子正在撕扯他媳妇的衣裳,又见他母亲倒在地上,顿时就急了,冲上去赤手空拳就要跟鬼子拼命,结果被鬼子给开枪打死了,我儿媳妇趁这工夫就抓起一把菜刀,还没来得及动手,一个鬼子就把刺刀捅进了她的肚里,肠子流了一地呀。

林冲说着,眼里就流出了泪水,说:“那一次,我们村一百多口人,就被鬼子给杀死四十多口,有七八个姑娘媳妇被鬼子糟蹋后又给杀死。我赶着牛车回来后,见村子上空浓烟滚滚,哭喊声响成一片。我们家的事是我听我们村的一个老头说的。

许清秀听了,气愤得胸脯一起一伏的,说:“这日本人看来就不是人,简直是一群牲口,是一群饿狼!

林冲说:“自从八路军武工队来了,我们这里才消停了些,原先我们夜里都不敢在家里睡觉,半夜三更躲在山里。武工队来了后,他们跟我们说,对付日本鬼子光躲不管用,得拿起武器跟他们干!鬼子也是一个肩膀顶一个脑袋,咱们也是一个肩膀顶一个脑袋,怕什么?对于日本鬼子这样的豺狼,咱们只有全国人民抱成一团,彻底把他们消灭,才能过上好日子。

5

第二天早上,许清秀醒来一看,身旁的钟起元的行李还是叠得整整齐齐,只是行李上放着一个日本鬼子的钢盔。仔细一听,院里有钟起元和林冲的说话声。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四个鬼子,烧毁了了鬼子的一个炮楼,缴获了八只三八大盖,还有一些弹药。

“四个鬼子,怎么有八只三八大盖?

“还有五个伪军呢,除了跑了一个,这不是八只吗?

“怎么就跑了一个呢?

“我们化装成鬼子进炮楼的时候,那家伙正在炮楼外边拉屎,我们没有发现他,结果叫这兔崽子给跑了。

“好,打死四个鬼子,这也不错。

“不过据我们队长说,今天夜里,鬼子肯定要来报复,你可要早点通知乡亲们转移。

“往哪儿转移呀?

“往后沟转移,那里山高林密,到了那里鬼子找不着,我们武工队和村里的民兵在半路上埋伏着,给鬼子一个冷不防。

“鬼子要是来多了,你们武工队才十几个人,加上民兵也超不过四十人,能打过鬼子吗?

“没事,还有八路军的十六团呢,我们在山上跟鬼子兜圈子,十六团去佯攻鬼子的据点,等鬼子返回去,十六团再打他们一个伏击。

听到这里,许清秀忙穿好衣服,走到院里说:“老钟,你们要打仗呀?

“老许,你也起来了?是我们的说话声把你给吵醒了吧。

“你们要去打仗,我怎么办呢?

“你是我的师傅呀,我们怎么能扔下你不管呢,走,咱们到队长屋里去谈。

二人来到了正房的西屋,韩仲祥正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见钟起元和许清秀进来了,就说:“好,你俩来得正好。老许,老钟的手艺也学得差不多了,你的任务也完成了,今天吃完早饭,我们就送你回去。”说着,韩仲祥就拉开抽屉,拿出一个良民证和十二块大洋,说:“我们这次碰上你,你可算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我代表我们武工队真的要好好谢谢你,这十二块大洋,不多,权当一点意思吧,这良民证,你随身带在身上,万一碰上日本鬼子,你也好应付。”接着又拿过刚才写的那张纸说,“我们这里成立了儿童团,专门在村口站岗放哨,盘查来往行人,没有这路条,你连村也出不去,不过一旦出了村,你就把这路条毁掉,要不让日本鬼子看见就麻烦了。

吃完早饭,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许清秀挑起自己的担子,正要上路,钟起元赶忙夺过扁担说:“许师傅,让我来挑吧,学了一个礼拜,还没有尝到当小炉匠的滋味呢。

许清秀说:“好,你就来试试。你得让扁担的两头颤起来,身体得配合着扁担,把胳膊甩起来,呼吸要随着扁担的晃动,十分有节奏的换着气。 挑担子也需要用到巧劲儿,这样就不会太过费力。

于是两个人就上路了,太阳很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许清秀和钟起元边走边说话,许清秀问:“咱们中国这么大,怎么小日本就敢欺负咱们呢?

钟起元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规律。另外咱们中国人不团结,一盘撒沙,都想过自己的小日子,你说日本鬼子不欺负你欺负谁?

许清秀没有说话。

钟起元又说:“所以咱们中国人要想打败日本,就得拧成一股绳,这样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现在咱们已经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靠什么把全国的老百姓团结起来呢?那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激发老百姓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国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未完待续,下章更精彩)

作者简介:张学武,一九五七生,赤城县一中高级语文教师,现退休。爱好文学创作,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散文、故事、通讯,2009,故事《村长》曾被《读者文摘  ,农村版》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