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洋界那一炮何以让毛主席如此高兴?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本阁主要作者文集(以新近发文文末索引为导航):曹旭李红旗易书生魏国强陈道曹昱蔡小俊丁福平衣珩舒立黄梓峰拂剑朝天曹开煊宇文成许亚军田划陈国强 丨彭毅 诗情画意师利国曹丙茂

曹昱

上井冈山必到黄洋界。

黄洋界因毛主席的词作《西江月·井冈山》那一句“黄洋界上炮声隆”而驰名,位置就在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的一个分支,距离井冈山老的行政中心茨坪十多公里,山顶最高处海拔1343米。据说,因为这里山谷水气重,又有叠嶂峰峦、茂密林木阻碍,时常云雾弥漫,难得一遇大晴天。我们的运气非常好,来到这里没有看到汪洋云海,却是看到了一个大致清晰的军事锁要。

黄洋界处于茨坪北面的险隘要冲,是大小五井通往宁冈的唯一通道,山势陡峭,除两条小路外再无别路可走。黄洋界一旦失守敌军只要再走十多公里的路程直接就可以进入到井冈山腹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黄洋界哨口与朱砂冲、双马石、八面山、桐木岭五个哨口,如五把锁匙扼守着进出井冈山的交通要道。

我们上得井冈山,便直接来到了黄洋界。

  1   

过黄洋界哨口营房、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不远处山巅密林一侧的一小片空地上,一门迫击炮,就赫然摆放在这里。这里是当年的一个瞭望哨,山下便是通往黄洋界的两条小道。

现在看到的这门迫击炮当然是真家伙,只不过不是当年的留下传奇故事的那门“功勋炮”,毕竟红军之后又经历了反“围剿”、长征等千难万险,有经历了无数次的整编调整,能找到当年实际使用的同一型号的炮,已属不易,即使对于军事行家,也是有助于理解当年战况的。

“黄洋界上炮声隆”的历史普及率很高。“黄洋界保卫战”实际上也是包围井冈山根据地中心的一场战斗,大致的过程也不复杂,只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些说史、访谈,却将本来很清晰的历史,弄的有点晕,主要是相关的人物,到底谁与这件事儿有关,到底谁在这个事上起的大作用,说法不大一致。这种现象与近年来对其它历史事件的解读大致差不多,之所以会出现此类问题,基本都不是当年实际参与者所为,他们连新中国之后授予军衔高低都不在意,更不屑于争高低短长,即使是他们的亲属,大多也不会去纠葛这些事,大凡都是些不相干的,或者怀着某种目的的人,通过重新解读,夹入一些私货,达到某种目的。尤其是其中一种现象更是可笑,话说其中他所主张的人的作用,却是连实际的指挥关系、主要的战斗点,都可以有意地淡化掉,或者干脆避开不提,这就有些腹黑了。

弄清楚当年的战况,其实并不难。

据2014年12月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第1卷之“井冈山地区反‘会剿’作战”条目:“(1928年)8月下旬,湖南国民党军第8军第1师2个团进至酃县,江西国民党军第3军2个团进入宁冈,企图再次‘会剿’井冈山。8月30日晨,第8军第1师向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发起进攻。在主力远在湘南的严峻形势下,红31团第1营2个连英勇抗击国民党军的猛烈进攻。激战至午后,红军以仅有的1门迫击炮和3发炮弹,轰击国民党军后续部队。国民党军误以为红4军主力回到井冈山,遂停止进攻,于当夜撤回酃县。9月8日,红4军主力回到井冈山。

  2  

黄洋界保卫战是一场以弱克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此战,湘赣国民党军投入的是4个团。

红军这边,只有31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带领的1营1连和3连。

红军这边主要的人物还有:31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陈毅安,1连连长王良(一说为明亮),3连连长曾士峨,掌管放炮的谭希林刘显宜等人。

炮是一门炮架被炸坏正在军械处等待修理的迫击炮,来源有二:一说是湘南暴动时缴获自许克祥部;一说来自南昌起义。置于是杨至成还是谭甫仁提醒朱云卿团长咱们也有炮有弹,那都不重要,也不影响革命事业,毕竟处于战争年代,即使是当事人,对于一些细节也难以记得那么准确,可能只记住了某个侧面或片段,旁观者、后来追溯者,就更难,但是这并不影响事实本身。

据说,当年在这里打响的很有可能是仿制型的“沪式”82毫米迫击炮。原型为英国“斯托克斯式”迫击炮,全炮重68千克,弹重3.8千克,最大射程2.8千米。1923年中国上海兵工厂首次仿制成功迫击炮。

这一战之关键就在这一门身怀残疾的迫击炮和三发炮弹,而三发炮弹的前两发都是哑炮,只有第三炮真正响了,而且神奇般堪称奇迹一般地正中敌军指挥部,可以说,是一炮一弹结束了战场战斗

一炮一弹一声响,何以会有毛主席词作中的“炮声隆”?

包括我在内,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也误以为当时战火纷飞,是好几门炮、发了好几发炮弹,才有了这种“隆”!这实在是对当年井冈山革命队伍的家底缺乏了解。如果像我们现在站在黄洋界上,喊上一嗓子,山谷回荡,那种“隆”的感觉是明显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毛泽东并没有亲自参加这场战斗,词作何以会有“山上”“山下”“炮声隆”这样的现场感呢?

  3  

我注意到几个细节:

——大战之前,朱云卿和何挺颖在大井召开有地方负责同志和连以上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会上,何挺颖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坚守井冈山的指示,说明坚守井冈山的重要意义和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提出誓死坚守井冈山,与“大小五井共存亡”的战斗口号。

——据新中国成立后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的李克如回忆:他8月31日还在桂东县的峨形,峨形距大汾约200里路,没有两天是到不了大汾的,黄洋界保卫战是8月31日结束,朱云卿、何挺颖等同志必须把山上的工作研究安排以后,才能下山,最早也只能是9月2日离山,3日或4日才能到达大汾。照此估算,毛泽东同志应该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见到朱云卿同志的,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尽管没有直接参加这场战斗,但是,在强敌来犯之前,他是有明确指示的,换句话说,他留下有破解危局的锦囊妙计。

身为这场战斗的指挥员朱云卿,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南昌起义,早年曾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聆听过毛泽东的教诲,年仅24岁便成为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曾被毛泽东称之为“得力助手”

参谋助手之要,在于准确理解贯彻执行好首长的意图。

黄洋界保卫战打了一天,无论是布下了“竹钉阵”、“竹蓠芭障碍”、“滚木擂石”、“布满竹钉的壕沟”、“石筑的射击掩体”五道防线,还是发挥赤卫队的作用,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摆出毛委员已率红军大队回来了的架势,埋伏在各山头的号兵一齐吹响冲锋号,隐蔽在山后的群众齐声大喊,土枪、土炮一齐向敌人开火,妇女儿童点着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全程可圈可点,可见朱云卿已经深得毛泽东打仗的精华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站在黄洋界上,大声地对张平化、刘俊秀、汪东兴等随行干部说:“那时刚刚在黄洋界打退湖南、江西两路敌人的进攻,那一次我不在山上,井冈山的兵力不足一营人,好危险哦!你们知道这一仗吗?”接着,毛主席竟轻轻地哼起了当年他喜欢唱的《空山计》的过门。

《空山计》又名《毛委员的空山计》:“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验;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又来侵占我的五井?你既来就该把山进,为何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我准备着南瓜红米,红米南瓜,犒赏你的众三军。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谈革命。”这几句唱词,当年在部队流传甚广。

身经百战、统兵百万之后,毛主席依然对黄洋界当年那一仗感到高兴。

高兴,真的高兴,虽然这一炮撤兵之神奇,也有湘赣军队内部与地方勾心斗角等因素,但是,两个连挡住了敌人四个团,这是看得见的事实,能不高兴吗!

当年,毛泽东之所以心潮澎湃写下词章,我感觉应该也是舒了一口闷气。

  4  

黄洋界大战的时候,毛泽东正在去解决一个大难题,说句不好听的话,是为某些人擦屁股。

本来,1928年1月到6月,毛泽东带领队伍以及期间前来会师的朱德队伍,成功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四次“进剿”作战,红军发展到4个团1万多人,割据区域包括了了莲花、宁冈、永新3县的大部或者全部,还有遂川、酃县等县的部分,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共有50多万人口,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

但是,1928年6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带着两封信来到井冈山,要求红4军立即向湘南发展。当时井冈山前委是受湖南省委直接领导的。虽然作为下级必须服从,但是,毛泽东还是提出敌强我弱,现在出击时机不成熟,弄不好连家也回不了,要求湖南省委慎重决定。事与愿违。

湘南农军为主的29团及其联手的28团,在按照原定计划打下酃县之后,由于受湖南省委指示的影响,以及得到了杜修经的支持,居然贸然决定进军湘南。朱德、陈毅力挽无效。结果,正如毛泽东所预料,湘南之战,29团几乎全军覆没,28团营长袁崇全率部叛变投敌,而且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死于叛徒袁崇全的枪弹之下。朱德抱着王尔琢的尸体泣不成声。

这就是红军历史上著名的“八月失败”。当事人杜修经此后两次脱党,又三次入党,2007年去世,活了100岁。另一位主要当事人龚楚,则是成为当时级别最高的红军叛将,直到1990年才从香港回到老家度晚年,邓小平亲自给他打电话问候,他最终活了94岁。

“八月失败”让毛泽东很恼火,毕竟创业艰难,革命不易,好不容易创造的好局面,被一棒子打到了谷底。所以,毛泽东见到杜修经就狠狠地批评了他,在给中央、湖南省委的信中也建议给他处分,并请以后不要再派像杜修经这样不懂事的“学生娃子”来。

为了挽回败局,在永新指挥战斗的毛泽东,获悉战败之后的朱德率领残部在湘南一带游击,便亲自率31团3营(营长伍中豪)前往湘南,准备迎还红军主力回井冈山。

国民党军得知井冈山上兵力空虚,便想趁机端了红军老巢。熟料,一炮而作鸟兽散!

可以说,黄洋界保卫战,正处于井冈山内外交困的关键阶段,无论是根据地的安危,还是军心民心,都处在一个非常敏感的关节点上。

这一年,毛主席已经三十五岁,不可避免地也会有与年龄相当的悲喜。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无异于一剂兴奋剂,拨开了“八月失败”的乌云,挣脱了来自“上面”束缚手脚的无奈,尤其是朱云卿能够贯彻他的作战思想,准确实现他的意图,虽是一着险棋,却赢得了这一局。

对于每名战士只能配发四无发子弹的红军来说,那迫击炮无异于属于“高大上”的重型兵器,本就具有壮大声势的作用,此时更显得慷慨豪迈。

毛主席的思维层次本身就高,尤其是善于从长远的,更加深入地,跳出军事斗争来看军事,看待这一仗在政治上的意义,对于军心民心的意义,兴之所至,挥笔而就不朽词作,绘声绘色,渲染反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馀味无穷,为军民抗敌吟诵赞歌,为赢得的胜利树碑。

  5  

“黄洋界保卫战”一举扭转了“八月失败”的被动局面。10月,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决议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同年11月上旬至1929年2月底,井冈山工农红军第三次打破国民党军“会剿”。

时间过去了九十一年,当我们站在黄洋界,感受当年那一炮的震撼,依然能够升腾起一股热流。黄洋界保卫战创造的战争传奇,至今尤值一歌!

我感觉我应该牢牢地记住他们,记住这一战争传奇的亲手创造者,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团长朱云卿,时年21岁,24岁被特务暗杀;

党代表何挺颖,时年23岁,24岁牺牲;

副团长兼营长的陈毅安,时年23岁,25岁牺牲;

1连连长王良(一说为明亮),时年23岁,27岁牺牲;

3连连长曾士峨,时年24岁,27岁牺牲;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