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师问道丨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文丨子云

智者的话语和自我成长的感悟,逐渐淹没在繁忙的工作和流逝的时光中,此时此刻用文字记录显得犹为重要。

那天下午,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耗费我整天的时间和精力,重复再重复仍未解决,烦躁、挫败、无力感充斥心间,无趣和乏味吞噬我对工作的激情与热爱,我想逃离现实的牢笼。但理性告诉我“欲速则不达。”停下来调整自我,离开密闭的空间,出去透透气。

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初夏已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接我的沮丧、落寞与无力,和煦的微风密密麻麻拂过脸庞,注入一丝清凉与冷静。树下三三两两的年长者们正在麦冬的地上拔草,一撮撮拔好的杂草堆放旁边,见证大半天的劳作成果。我从未停下脚步,认真观察这些已在办公室周围拔草好几周的劳作者,每天匆忙的步伐让我忽略身边平常的一切。他们每个人都虔诚默然,轻盈细心挑选那些长在麦冬里杂乱无章的小草,按住麦冬的根,小心翼翼地拔。我仔细看他们一拔一放,娴熟自然,耐心安定。普通的面容因阳光照耀,汗水浸润显得生动起来。他们劳作时透射出来的专注安然,踏实顺意,让我惭愧,我的烦躁不安与他们的安然相比,显得肤浅和无知,我逐渐消弭负面情绪,找回正常状态。 

宗师用“可爱”两个字作为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我知道我的不可爱是什么,他的可爱是什么。用欢喜心融入外界环境,用平和心面对世事变化。让事情和自己在一起,看见你身边的一切,观照自己的内心,让生命回归到当下。当他引用郭德纲和他女客户的例子时,不就是白天那些年长者们专注拔草时对我的触动。原来我所谓的谦逊只是屈服职务身份,并不真诚;原来我所谓的低姿态只是一种迎合,并不真实;原来我所谓的履历经验只是自我的假定,并不高明。从我看见自己内心的“杂草”起,我这颗高高悬着的心再次落下,变得笃定和从容。我看见领导的细心和周到,看见同事的努力和平凡,看见许多我熟视无睹的风景。

我想起美学家朱光潜说的“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凡此刻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想像中更好的境地。”我的“此身、此时、此地”就在此刻的行动中,在一次次平凡简单的工作中修正自我。 

宗师说:“我们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在这个常有“黑天鹅”出现的时代,我们应对变化的办法就是随时归零。我们放下原来的身份、学识、经验和成就,一切从头开始,以更踏实与谦逊的心态,拥抱和迎接环境的变化。当我们适应环境变化,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与判断。

人生是一个不断行进的过程,是经历的总和。以往的辉煌会失去,以往的失败也会过去,往事不可追,真正充满无限可能的,就是余生的每一天。因为真正快乐的人,一定是全身心投入现在,勇敢面对未来的人。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们在归零中抛弃缺点,传承优点,认识和完善自己,不断地尽自己所能去努力,但不要因此提出期望和要求。不要那样说:“我已经做了,现在它必须有我期望的结果。”对此没有必须,因为“我们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子云,游荡在人间的中年女子,愿成为一个文字的搬运工,用文字聊以渡过余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