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手记丨后浪与前浪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文丨杨德振

在饭局上,与一帮年轻人闲聊,大家都谈到了今年的一个热门词语—“后浪”,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个词语成为今年时髦“热议”,主要是源于今年“五四”青年节某网站播出的短视频《后浪》。一个中年“前浪”用深情的语调、真挚的情感,饱含激情的向中国的广大年轻人—“后浪”们殷殷寄语和即时表达:“你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选择权,你们的事业更宽广,格局更高远,你们的机遇更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你们有激情,有创造力,拥有不可想象的未来。”

这本来是很好的励志教育片,寥寥数语,道出了“前浪”们对“后浪”们的殷切期望和拳拳关怀之心。没想到,一些年轻人似乎并不能愉快的接受和“买账”,更没有表示出衷心的感谢;相反,一些年轻人还持有“异议”,认为“前浪”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瞎说一通;个别年轻人甚至认为此片是时下所谓“心灵鸡汤”文章的“高级翻版”和“另一种说教”;有的人还认为,“前浪”依然强大的没有边际,“后浪”依然微弱的像朵小浪花,一眨眼工夫就无影无踪了……如何客观而公正看待“后浪”与“前浪”的现实依存和传承融合、共同前进的辩证关系,我觉得必须厘清头绪,以正视听。

从第一个层面上讲,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趋势。清代作家赵翼曾诗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眼下的后浪力量虽然微弱,但积蓄到一定的时候,必定会成为“前浪”的坚实托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这种渐进的位置转换中,“后浪”们要沉得住气,要学会自我赋能,自强不息,强筋健骨,提升素质,不要坐等机会到来,更不能彷徨张望;或一有挫折和困难就灰心丧气或颓废沉沦,要敢于跟随前浪一道打拼砥砺,迎合“前浪”的节拍,奏出最美的时代强音,发出个人最强声音。

从第二个层面上讲,每一个“前浪”都是通过多年的“后浪”积累沉淀和蓄势积能而来的,没有谁一直是“后浪”,也没有谁一直是“前浪”。“后浪”与“前浪”的区别更多的只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区分而已,是一种代际之间的称谓而已,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比较上的形象说法而已。是“前浪”,就要学会“传”、“帮”、“带”,努力做到提供放手放权放心机会,让“后浪”超越自己;是“后浪”,就要学会谦虚、好学务实,笃行进取,利用“前浪”的惯性优势,把自己熔铸淬炼成“前浪”,甚至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境界,为更后面的“后浪”作好表率,共同把国家的宏图伟业做大做强,把个人的事业做实做久。

从第三个层次上讲,不管是“后浪”还是“前浪”,在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高度繁荣发展之时,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自己发展理想和职业生涯融入到国家进步和民族富强的时代洪流中,与国家荣辱与共,与民族休戚相关,与祖国的未来宵衣旰食、共同进退。“前浪"有“前浪”的情怀和担当,“后浪”有“后浪”的作为与视野,大家都能脚踏实地,团结拼搏,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分工合作,不断创新,做到追赶时不自满,提携时不自骄,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前进,这样,大家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后浪”要努力传承“前浪”的精神血脉,“前浪”要努力释放自己的能量,为“后浪”蓄势积能出力,只有这样循环反复,奋斗不止,才能成就蓬勃发展的现代中国崛起和永远向前。

总之,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都应该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以实干精神,创造人生的辉煌;而不是懈怠不进,高谈阔论,停止不前,更不应该言行不一、眼高手低,到处兴风作浪,浪得虚名。

2020年7月19日于广州居家中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