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围棋历史:神秘的藏棋藏围棋——密芒,...

 永声树 2020-08-15
中国围棋历史:神秘的藏棋
藏围棋——密芒,许多下棋的人估计都不知道。连藏人自己,会下的也已经很少了。
其实,早在公元600一700年,藏围棋就已经在“吐蕃”(现在的西藏)流行了。它的产生,跟丝绸之路有关。
丝绸之路有一路从帕米尔高原南部穿过,到达印度。古代羌人和其他外来民族活跃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吐蕃王朝。公元七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王朝,迁都拉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人藏,同时也给青藏高原地区带来了灿烂的唐朝文化,也许就包括围棋。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藏围棋就是藏族人民自己创造的一种智力游戏。
《旧唐书·吐蕃传》中便有藏人下围棋的记载。1999年,在西藏墨竹工卡县加玛乡村北侧,相传是松赞干布出生地的“强巴米久林宫殿”遗址上,出土了一块石质密芒棋盘,棋盘纵横十七路,两端各凿了一个放置棋子的凹坑。棋盘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充分说明了“吐蕃”王朝时期藏围棋的流行。图4-8“强巴米久林宫殿”遺址
藏围棋的藏语名字叫密芒,密芒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多格子的棋成者多眼睛的棋。棋阶了芒外,还有“久”、“老虎吃羊”棋、排棋等。但最接近围棋下法的还是密芒。
密芒与我们的围棋下法相似,也有不同。
首先,密芒棋为纵横各十七路。棋从代开始流行十九路棋了,为什么伤芒流传到今天还是十七路呢?有一个关于萨迦王常围棋的传说。元朝的时候,西藏正是萨迦王朝时期,北京的皇帝让萨迦王到内陆去受王。萨迦王和他的随从到京城后,学会了围棋。在回西藏的路上,他们每逢停下休息时都要下上儿盘,回去后教会了许多人下棋。为了易懂易学,萨迦王把围棋盘简化为十七路。由于围棋有无穷的奥妙和神奇的变化,后来萨迦人又用它来算卦和占卜,还出现了身穿黑白服装的咒师,戴着面具,在两有围棋棋盘的场地上挪动的围棋舞。这既像是一种特殊的宗教舞蹈,又像是以人代子,下一盘神秘的围棋。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传说。
前面我们说到,围棋在吐蕃王朝时就已流行了。不过这则藏地围棋起源的传说,又涉及围棋的用途,即围棋除了娱乐之外,还被用来算卦和占卜。还有,密芒规定由拿白棋的一方先走。
其次,密芒与围棋一样,都有座子,但座子数量和摆法都不一样。围棋是黑白各两子,成对角星摆放。密芒则要在棋盘上摆好十二个子,黑白各六枚。即在四个“三·三”点上各放一个,然后在三路上每隔三路放一个,黑白交替。
第三,关于下子的规则。密芒提子规则基本和围棋一样,凡是没有“气的棋子都要从棋盘上拿走。当涉及提子后点人时有特殊规定:凡遇对方提掉自己一子或数子时,既不允许立即点人己方刚被提掉子的地方去点死对方的一块棋,也不允许刚刚被对方提过子的地方“扑”进去反叫吃或反杀对方数子,而必须先在别处走一手(类似寻找劫材),待对方应后,己方方可回过头来在对方提过子的地方走棋。这是藏棋与围棋的重大区别。因为藏棋座子过多,一旦某一局部被吃掉一块棋,全盘回旋余地不大,被吃一方就很难挽回,所以要提高棋的活力,增加吃棋的难度。即使“死”了的棋,也还有“活力”,有打劫的余地。
密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下棋既是争胜负,也可以用来念咒。白子与黑子,分别代表了光明与黑暗,吉祥与灾祸。当某人想报复自己的仇人时,只需摆上一盘围棋,把对方视作黑棋,下棋时只要不停地念咒,便可将自己的意念加给对方。据说,在西藏日喀则大竹卡的一座本教寺庙里,至今还保存着一部“密芒阿”,即“围棋咒语经”。当然,现在人们仅仅把下棋当作一种游戏,不再念咒语了。
现在,在西藏、青海、云南等藏族聚居地区、藏棋又日益发展起来。2005年6月,云南香格里拉举行了首届藏棋体育文化节、江铸久、芮乃伟、岳亮、权孝珍等中韩职业棋手被邀请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密芒“职业“棋赛。
在文化节举行的“藏棋文化研讨交流会”上,日本的大岛正雄先生还带来了一份珍贵的资料——1959年5月号日本《棋道》杂志,上面有锡金王子访问日本,与日本职业棋手伊予本桃市六段的一盘密芒纪念对局。原来,是一位西藏喇嘛教会了锡金王子下密芒。古老的藏棋,在锡金、日本也留下了踪迹,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