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扇子的回想

 攒破烂儿的 2020-08-15


  作者:王建军


      打开衣柜,又看到我精心收藏的父亲留下的羽毛扇,拿起羽毛扇,对扇子的回想又涌上心头。

      这两把羽毛扇从父亲手里传到我的手里,已有几十年的岁月了,说起它的来历,还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说起,那时,我们空军的航校刚刚建立,由于当时国家正处于创建初期,各种物资供应短缺,为了保证苏联教官和飞行人员能吃上肉,航校后勤部也是想了很多的办法,一方面在农牧场养猪、养牛,并到舟山群岛联系海鱼,另一方面专门组织了打猎队,到汾河滩打野鸭子、大雁等野味。(当时是允许打猎的)

       这两个羽毛扇就是那个时候用这些野味的羽毛制做的,它不仅仅是夏天纳凉的工具,更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在那个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的年代,羽毛扇伴随我们度过多少个炎热的夏天,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手拿着扇子,有节奏地摇着,阵阵清凉的、新鲜的风悠悠吹起,好似清泉石上流,刚才是一身燥热,汗流浃背,不用多久,就凉快了许多。

      扇子助人消暑纳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夏天终日和它相依为伴,形影不离,帮助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炎夏酷暑。

      那时人们还有一段打油诗: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说明了扇子在夏天的重要性,和人们对扇子的喜爱程度。

       由于,家里扇子少,我和弟弟放学回家,先抢扇子,抢到着兴高采烈,没抢到着满脸不高兴,父母亲知道后,搞了个折中,每人扇多少下,然后互换,现在说起来,是不是很好笑。

      如今,由于电风扇、空调已普及到千家万户,扇子也基本“告老还乡”,三伏天里,回到家中,紧闭门窗,把空调一开,清凉的空气立刻充满屋内,坐在椅子上,饮着清茶,享受着清凉,那真是一个舒服、惬意!

       扇子虽然基本告别了我们生活,然而,扇子和人们结成的那种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情结,已深深地铭记在人们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