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确实感人,但我并不觉得赵又廷炸裂的演技能够拯救《深夜食堂》

 戏客Seeker 2020-08-15

大概是为拯救2.3,《深夜食堂》提前在这两天祭出了赵又廷。

从开播前看到片花那刻起,汤圆就对赵又廷充满期待,看了以后也确实感受到了这个背负着《深夜食堂》的明天的男人夺泪式演技。

当乐乐真正离开时,马克甩开别人安慰的手终于崩溃的样子让人窒息一样的难受。

然而就在汤圆眼泪都还没收住的时候,莲姨用力过猛甚至爬上桌的醉态一把就把汤圆扔回了现实……

马克和他的女儿拯救不了不会讲故事的《深夜食堂》,不知道这是IP版权水土不服的悲剧,还是制作方的心里根本就没有属于我们的故事。

深夜食堂,在漫漫长夜里收留一些不愿回家的人,为他们端上可能赋予着故事的美食,听他们讲这些各种各样的故事,发各种各样的牢骚。

这本该是都市里一个治愈之所,疲惫于现实的那些没有成功也不算太失败的人们在这里或倾诉或只是安静的坐一坐,尝试和自己讲和,和这个世界讲和。

然而我们的深夜食堂不仅不治愈,甚至还十分冷漠

就在汤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见一篇采访,导演和广告商已经开始为谁给差评买单相互甩起了锅。大篇幅植入是差评原因之一,剧的失败究其根本,不过是没有人真的走心。

为什么要贴标签?你们把尊重放在哪儿

日版《深夜食堂》老板曾说过,要想成为我店里的客人,就要学会放下架子尊重别人

所有来店里吃饭的客人,都是抖落了身份,只想吃点儿东西消磨漫漫长夜的食客。无论他是同性恋,是黑帮,还是跳脱衣舞的女郎,在这里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而这间中国人开的卖着大锅菜的居酒屋里,从一上来就看不到什么尊重。

无论是茶泡饭三姐妹还是老坛酸菜三姐妹,食物不是原罪(广告我们先不论),谁都有权利在一个不想回家的深夜惦记一碗热腾腾的泡面。

但让汤圆无法理解的,是一上来就贴的如此显眼的标签,剩女三人组:女博士,傻白甜和干脆名字就直接叫爱马仕的名牌崇拜者。

在一个故事还没开始讲,一个情感还没开始分享时,就先贴好标签这样真的好吗?

还要被群嘲?浪费青春?女博士吃你家大米了???

最后直接开始你来我往的人身攻击???

你们把《深夜食堂》真正想抖落的刻板印象都刷成了大字报贴人脑门儿上了。

还有跳舞的那个姑娘,上来就阴阳怪气说自己是正经跳舞的不是跳脱衣舞的,总觉得你欠千代婆婆一个耳光。(原版中一个备受尊敬的退休脱衣舞女郎,打过一个嘲笑自己前女友跳脱衣舞的男人)

这部剧就是在劣质的复制深夜食堂的外壳,结果是连最起码的相互尊重都谈不上,别说去挖掘单身女青年的内心了。

嫁不出去为什么?因为拜金,因为无脑,因为是女博士。

而这几个女性形象,就还真的是这样……

哦。那还真是挺致郁的啊。

但凡走点儿心,也不至于这样矫揉造作

这家深夜食堂仿佛是脱离了地心的存在,没有一点儿烟火气,不真实,只造作。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有距离的,陌生食客之间,有的是礼貌、友好和点到为止的安全距离。

不是一见面就能一起开房睡同床。

也不是被救以后就可以靠撒娇强行住别人家里,把主人挤到楼下自己搭铺睡觉。

与其用硬拗的造型去强行追求温暖治愈和人间有大爱,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的体会一个就在身边的故事,感受其中平凡却不轻贱的情感。

还有黄磊的老板,其实怎么看都觉得更适合在食客八卦聊天儿时,上去插嘴比客人本身话还多的人。

非要cos日版,能不能也至少像点儿样子……

日版老板脸上有道疤,结合他浑身仿佛看惯人间百态宠辱不惊的气场,怎么都觉得是个也特别有故事的人。

他就像个树洞,偶尔点一把神来之笔,多数时候只是一个倾听者。

然而换到黄磊身上,就变成了刻意压低声音的故作深沉,憋闷得很,感觉脸上那道疤来的都不再是故事了,成了被揍过以后的有气无力。

这家食堂也不再是个诉说与倾听的地方,这位老板在每个人的故事里参与度比谁都高。

还有黑帮你龙哥,为黑而黑的带着小墨镜,却一点儿大佬气质不显,可能因为中国的龙酱,就确实只是物流公司老板吧……

波西米亚公主伊丽莎白为了更贴近傻白甜,两集里翻够了我一年份的白眼儿。

还有昨晚的莲姨,本是一个曾经抱着自杀的心情却最终因为儿子活到现在的老太太,把自己灌醉后儿子总会来接,除了儿子她找不到其他活下去的理由。

这是一对儿老板都要感慨,不知道该说关系好还是不好的母子。

然而进了中国的深夜食堂以后……

一定要把酒后的样子设定的这么招人讨厌吗?敲碗要饭,骑上桌子,拿柠檬片砸人?

是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受老人对生活失去兴趣的绝望?这只能让人觉得老太太泼妇吧!?这是一个本该对他人有着基本尊重的深夜食堂里该出现的形象?

所有这些用力过猛的背后,其实只是创作者对这些角色的漠不关心吧,在劣质的复制粘贴里丢掉了最重要的内核。

他们都平庸都没本事,也许也曾怀有一些不切实际的中二心情,而多年过去感受到的无非是我们太过渺小。只是“心情再难过,肚子也会饿”,也会有一种食物勾起一些氤氲的曾经。

在中国的深夜食堂里,我们感受不到这个剧组的投入,感受不到他们对这部IP的热爱。 

他们似乎无法好好讲述一个疲惫不堪挣扎于现实的小角色,试图寻找一个小确幸来陪自己度过自我责备和胡思乱想的深夜,更无法理解深夜食堂就是这些人尝试和自己讲和的一个令人安心的存在。

也许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坐在一个或嘈杂或恬静的市井街头,去放下心情注视一件小事、一个小人物了,又怎么能用这样的漠然匹配出原IP本该有的细腻情感。

可我们所生活的都市、小镇、我们这个国家,真的不缺故事。


(文/半缘)

点击戏客:这是一个资料库,也是你的备忘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