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自在映画 | 青春剧背后的选角江湖,是对新人的认可,也是对理想的追求!

 戏客Seeker 2020-08-15


前段时间,《七月与安生》要翻拍剧版的消息瞬间登上了热搜,粉丝们关于主演的人选问题争论不休。可我更关心,承包了这部剧选角的casting团队——自在映画工作室

如果选角行业也实行考试制度,那么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自在映画一定是属于这张榜单前列的优等生。因为这个团队只是成立了一年,就已经承包了业内的不少大热待播影视剧,比如剧版《七月与安生》、电影《上海堡垒》、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电视剧《壮志高飞》、电视剧《唐砖》等。

>>滑动查看下一张<<

这次我们就和自在映画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Casting负责人武时久进行了独家专访。

武导入行11年,有人称他为处理疑难杂症专业户,项目资金预算不够的找他,项目时间紧迫的也找他,本来以为无从下手的问题在他手里都变得迎刃而解。

这段时间武导忙于《我在未来等你》和《悲伤逆流成河》两个剧组,忙碌是这个行业的常态,但是他和我们聊起自在映画团队和选角故事时,眼里都是光芒。

“我希望我们之中随便一个人走出去,都能骄傲得说我们是自在映画的一员”

自在映画成立于2017年,成立至今工作室只有6位核心成员,在大家还没正式进入选角这行前,他们就已经是认识了十几年、在横店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朋友了。

“横店有个小蓝楼,那里曾经住过一百个副导演,怀揣影视梦想的人都想去那个地方住,我们几个当时就住在一起,认识了好多年了。”

但问题是,为什么认识了十几年的朋友近几年才想到成立工作室呢?

娱乐行业台前幕后竞争激烈,任何一个微小的决定都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早年间,一些有想法的同事陆陆续续成立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十几年行业里已经出现了许多专业顶级的选角团队。

当时武导还没有意识到组团的重要性,等到16年的时候,各路工作室的名号渐起,单枪匹马的武导才感受到压力,“想想那时候起来的都是同期的人,你再厉害一个人也起不来,所以我想到和兄弟们一起组建工作室。”

但从0到1的突破总是最难的,组建工作室也不是喊一句口号就能解决的,“当时提出来要组建工作室,大家都有这个想法,一呼百应,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需要有人去落实啊,如果没有人去做,在大家眼里这件事还是不靠谱的。”聚集了几个好兄弟后,武导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说服他们成立工作室。

“那为什么名字叫自在映画呢?”

“我觉得我们6个人是一起的,6个人都是金字塔,我们这里没有大小之分,6个人就把工作室合并成自在映画。我希望我们之中随便一个人走出去,哪怕是我们的助手,都能说我们是自在映画的一员。

副导演要比演员更懂剧本

目前中国的整个选角行业处于一片混战的大洗牌过程中,选角团队多而杂,最后能得到制作方重用且能与之长期合作的casting团队少之又少,自在映画工作室成立时间虽短,业内却都很认这个品牌。同行眼中的自在映画,贴着专业性、业务强的标签。

我们也好奇,业内如何评判选角导演的业务能力?选角这件事太过主观,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难道第六感就是判断角色契合度的标准吗?”

导演立马回答我们“要读剧本,就是读剧本,有时候导演需要比演员更懂剧本,只有彻底读懂剧本才能理解人物,理解了人物才能找到适合的角色。

说到这里导演和我们举了个例子

“某部电影里某个角色一开始定好了人选,但我们后来遇到了另一个演员,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演员的气质和角色非常像,我告诉片方为什么用这个演员,结果海报出来的时候,大家也认同这个演员是最亮眼的。”武导说到这段幕后故事时,整个人都入了戏。

“同一个剧本看完,我们和客户会各有各的理解,一起开会,一说有分歧,那就说出自己的想法,导演说你的想法为什么是这样,我的想法为什么是那样,我们要提供出专业的意见,尽到我们的责任。”很多时候因为武导对角色的坚持,我们才能看到如今市场上如此优秀的新人们。

正如自在映画的公司理念提到的“致力于为各传媒公司提供精准便捷的角色分配解决方案”,所谓精准,就是合适,所谓便捷,就是效率。这个团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最高的效率,创造最大的价值,为市场挖掘最有潜力的新人。

“我觉得自己是操心命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用来形容武导很合适,因为“大家叫我疑难杂症专业户,没钱的戏找我,有困难的戏也找我,幸好最后都能安全解决”,武导自嘲自己是操心命。

我们倒觉得,与其说这是操心命,不如说是因为热爱,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超出了对一般工作的责任感,下意识地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使命

倘若他的邮箱收到了2000件演员资料,他一定会把这2000封资料看完,倘若他的手机收到了600个消息,他一定会一条一条看,一个一个回。他说“我参与了这个项目,我能付出多少我就会付出多少。我要对这些演员负责任,只要你来跑组,我就一视同仁。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敷衍和懈怠就让这些跑组的演员对跑组丧失信心,我要让他们知道跑组、投简历都是有用的。”

在《谁的青春不迷茫》和《栀子花开》筹备期间,武导说自己的邮箱下载邮件的速度都赶不上收邮件的速度,可能这边已经下载了1500个了,那边邮箱又收到了2000个,24小时手机不停响,那阵子一共见了2000个演员,而且每个都会试戏。

给演员说戏的时候,尽管给到大家的只是一个小片段,但是他会把这个故事片段的前因后果、角色的各个信息都描述清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演,用什么语气去演。他不想因为自己没有传递到位而错失有潜力的新人。“我觉得试戏是应该的,虽然演员也会拍视频,但是我觉得试戏才能感受到你和角色的契合度。”

划重点!

新人一定要多跑组,多跑组,多跑组!


自在映画团队几位合伙人都是从业十多年的资深选角导演,十多年的积累,对不同题材类型的影视剧来说都有过Casting经历。而他们尤其擅长制做青春剧和挖掘新人。

比如白敬亭和郭姝彤主演的豆瓣口碑青春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何炅导演的电影《栀子花开》、刘诗诗郑恺主演的电视剧《那年青春我们正好》都是自在映画团队做的选角项目。

>>滑动查看下一张<<

从十一年前开始入行拍古装戏,再到拍年代戏、拍抗战戏,再到后来一直拍现代戏、拍青春戏,武导在挖掘新人这块感慨很深,“每年都有不少新人演员涌入市场,青春戏前期也会花很多时间去挖掘。但现在来面试的新人,极少是特别灵的,所以选角导演们更需要去引导他们的潜力,发掘他们的优点。”

最近正值艺考季,又将有大批新人涌进市场,武导特别想和新人说——

也许跑组只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但是如果你不跑组,也许连那百分之一的机会都没有,希望制片方也给新人一个机会,你给他一次机会,也许他会还你一个惊喜,新人的潜力真的是无穷的。”这句话从采访之初到结束一直和我们再三强调。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这句话是自在映画工作室海报页尾的slogan,八个字不长,正好浓缩了他们的态度和理想。

他们深爱这个职业,相信新人的能力,热爱自己的团队,信任自己的兄弟。

我们也相信,2018年,自在映画工作室一定会更加闪耀!

戏客

Seek For U!

一键组讯开挂

智能自动回复

 影视资讯观察平台

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企鹅媒体 | 百度百家 | 新浪看点 | 大鱼号 

凤凰新闻 | 搜狐新闻 | 网易新闻 | 一点资讯 | QQ看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