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用三天实现票房逆袭,《流浪地球》能带中国科幻电影跑多远?

 戏客Seeker 2020-08-15

看完《流浪地球》,朋友在群里问我怎么样,我的回答是:热泪盈眶!吹爆!

上一次看电影被感动成这样,还是看《寻梦环游记》的时候,还好这次偷瞄到同排也有不少人在看电影过程中假装不经意地擦拭眼角。

感动不止于电影的剧情,更在于中国也能拍出优秀的科幻片了。

记得第一次开始跃跃欲试的期待刘慈欣的作品被搬上大银幕,细细想来还是2015年的《三体》。

在经历了巨大的期待和停拍的失望之后,2019年,等到的是《流浪地球》的上映。

一个全新充满未知的新世界

中国的硬科幻电影和他的内容一样,是一个全新充满未知的新世界。即便《源代码》、《星际穿越》等好莱坞电影早已火遍全球,中国电影票房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但踏出科幻这一步也仍然让人觉得并不容易。

《流浪地球》作为第一部中国标准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在中国影史上都有他独特的地位。

电影根据刘慈欣2000年小说《流浪地球》改编。原著里因太阳急速老化,在400年的时间里将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爆炸的能量将把地球直接汽化。

为了能让地球的生命延续,人类联合政府制定了“流浪地球”计划,通过一万两千台行星发动机分为五步将地球停止自转、加速逃逸飞出太阳系、外太空加速、减速、泊入比邻星轨道。

这五步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流浪时代II、新太阳时代,全程历时两千五百年时间,整整一百代人。

故事里用“我”的视角记录了从逃逸时代到流浪时代I中发生的故事。

逃逸时代里,地球要通过变轨加速绕太阳15圈,最后通过木星的引力弓效应,把地球弹向外太空。

小说里世界观设定之宏大,如果照搬上大荧幕……反正我是不敢想象。

电影非常巧妙地以小见大,从全书三万字里只截取了三五百字,把故事发生在地球接近木星的时刻.

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虽然只截取了一小段时间,但是电影采用了小说的所有世界观设定,地下城、运载车、行星发动机、冰封的中国地标建筑,都通过电影精准地表现出来。

重要的是这些场景设置得一点都不尬,还做出了中国特色来。

一场中国科幻共情

其实,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

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

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来开展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故事。

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

《流量地球》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导演郭帆在科幻这种源自西方的文化形态与类型和中国本土文化间,找到某种平衡,创造观众的共情。

这种共情,首先是科幻场景视觉上的中国化,比如片中北京、上海等地真实的地名和地标建筑,

冰雪酷寒覆盖的上海,

被废弃的地标建筑东方明珠,都把观众代入到中国科幻的情景中。

你让观众相信这是中国在中国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还不够,还要让观众相信,这是中国人在拯救地球。

和许多国外同类型影片不同,《流浪地球》带着地球逃跑的设定可以说够新奇。但为什么要带着地球逃跑呢?因为西方与东方人,对于土地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

郭帆此前在采访中就曾表示,“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看上去是奇思妙想,其实背后有很深刻的文化背景,就是中国人对土地的深厚情感。许多西方同类型的片子里,当地球面对全球性的危机时,通常的思维是放弃地球离开。”

电影的共情还不止与此,在我看来,电影最大的成功,并不在特效,甚至也不是对于原著的还原,而是在对原著的扩充中,将中国人的情感和文化塞进了电影里。

也是到这个时候,科幻电影的前面,才真正加上了“中国”两个字。

中国科幻,就是说我们的科幻片与别人不同,哪里不同呢?亲情友情这些,好莱坞也有。但在毁天灭地的考验面前,中国人的选择不同。

影片前半部分,男主刘启一家人连车带人被救援队征用,协助运送火石。

这时候他想的不是怎么完成任务,而是怎么确保爷爷和妹妹的安全。这时候他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跑路。

这是不是太狭窄太自私了呢?但这才是中国科幻片的正确逻辑:不让地球毁灭是很重要,但保住家人的命更重要。

中国人的感情,从来都是家国模式,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影片高潮部分,那种动人心魄的亲情才焕发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力量。

郭帆导演说:“好的电影标准是让观众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找到共同的情感。”

《流浪地球》的强大之处在于,影片设定虽然在科幻世界,却都能对应到现实中的人。

我们小时候不理解的只会工作的父亲,老一辈人的隐忍与爱,还有那些为了信念希望坚持的大人,似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为了获取活下去的名额,吴京饰演的父亲以牺牲自己换来了自己儿子与岳父的去往地下城的身份;

主人公刘启,符合青春期男孩的一切气质,调皮、胆大、爱冒险、容易冲动、却又重感情,他怨他的父亲,却在姥爷走的一刻放弃了他的固执,在父亲选择牺牲自己时原谅了他,成长为一个男人。

还有坚守任务强大使命感的救援分队队长,柔弱却在最后为所有人燃起希望的韩朵朵、甚至于出现加起来不到十几分钟的外国工程师,都塑造的性格丰满。

电影中,不止一个英雄,所有人,都有弱点,所有人都为家成为了英雄。

这部《流浪地球》,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事实上,从1988年,中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与观众见面,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中国自己拍摄制作的“科幻片”。

2008年,周星驰导演的电影《长江七号》再次把科幻元素带到中国观众面前,但此时中国的科幻电影仍然不同于好莱坞拍摄的“硬科幻电影”。

2019年,随着春节档影片《流浪地球》的上映,不少人才惊呼:中国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硬科幻电影”。

硬核设定+传统情感,国产科幻勇敢走出的这一步踏实又恳切,充满想象力的未来终于以中国的方式完整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事实上,我们一直以来欠缺的,从不是电影工业上的技术壁垒,而是真正能去开拓去执行的真心实意。

刘慈欣在首映观影上有一点泪目,我想,他应该是觉得,这部《流浪地球》,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诚然,《流浪地球》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神级科幻作品,它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旁白出戏,最后过于提升主题而有些突兀。

但就像导演郭帆说的,这部电影花费了近四年时间打造。

其间遭遇的最大困难是来自各方的质疑,他也呼吁社会以更宽容的心态对待新生的中国科幻大片:就像火车刚发明时还没有马车跑得快,但如果没有当年那辆火车,就没有今天的高铁。

我们希望的是,那个“狼来了”多年的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在这群有梦想有追求的爱电影青年手里,从《流浪地球》真的正式开启……

这部《流浪地球》在硬科幻外壳下包裹的人文软内核关怀是实打实的中国主义特色。真的希望《流浪地球》能在春节档有一个好的成绩,希望能让郭帆导演和刘慈欣一起,再拍下去!

文:瀚林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

xkxike@qq.com

 

福利来啦

戏客全体成员来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2019年“猪”事顺利,平安喜乐!拜年,怎么能少了红包呢? 

我们准备了一份支付宝口令红包,密令获取方法请留意今晚八点@戏客Seeker 的微博哦 

新的一年,大家都要幸福!爱你们!

 

戏客小程序上线啦

点击进入戏客小程序演员资料库,即可查看资料页,超强地图功能也上线啦!

使用指南:戏客小程序上线了!更多新功能解锁!

 

温馨提醒

微信改版啦,以防走散,小可爱们可把我们设置成星标,网络一线牵,找到你们不容易

戏客人气榜,每人每天可送花三朵。海量艺人资料热度排行依据累积鲜花数,你的一键助力,让演员位于热度优先位此外,戏客还会有不定期福利放送哦!

人气榜送花教程如下▼▼

*点击图片可回顾相关功能文章及榜单最新消息*

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企鹅媒体 | 百度百家 | 新浪看点 

凤凰新闻 | 搜狐新闻 | 网易新闻 | 一点资讯

快传号 | 东方号 | 知乎 | 豆瓣 | 大鱼号 | QQ看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