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5,这大概是今年华语剧的Top1了

 戏客Seeker 2020-08-15

“什么是无差别杀人?”

“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见谁杀谁的案件。”

“对待一个造成9死21伤的犯人,他应该怎样惩罚?”

“死刑。”

“他是罪无可恕,可你们为什么要民主和法治与他一起陪葬?”这是李晓明的辩护律师王赦(吴慷仁饰)最悲愤的呐喊。


道德审判与程序正义,精神病患污名化,新闻伦理道德……随便一个题材就能炸开大众激烈的讨论和反省。

而《我们与恶的距离》像张蜘蛛网,把这些沉重的话题粘在同一个视线平面里。而他同样也收获了今年到目前为止最高的华语剧口碑——豆瓣评分9.4。


这部由HBO和台湾公视联合出品的连续剧从出生开始就预定了“口碑炸弹”的名额。作为《权力的游戏》,《黑道家族》等剧集的出品方,HBO一直是大众心中的“神剧工厂”。

而台湾公视,作为全台唯一的非商业无线电视台,天生就是不服管教的野马。节奏感和笔触细腻的结合,讨论的却是一个压抑而沉重的话题——有关于这场惨烈人祸后的众生百态。


我们都被舆论推上了悬崖

无差别杀人犯大概是除诸多犯罪中,最难以被大众容忍的。这是一种在道德和法律双重准线上践踏的行为,无冤无仇,却有九个家庭为李晓明“不得不去做的大事”而破碎。


而李晓明也表现出一个反社会人格所“应该”表现出来的一切:拒绝见自己的父母,拒绝律师的询问与帮助。似乎他从生到死与这个世界毫无瓜葛,只留给世界伤痛。

但媒体和大众并不会认同,至少他们用最大的热情和耐心去挖掘与李晓明血脉相连的人。


如果你的儿子杀了人,当你带着悲痛与震惊,刚走到阳光下就被长枪短炮包围。无数人对你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经历进行细致入微的解剖。当你抬头求助时,四面都是如同医生审视珍贵标本的目光,这会是什么感觉?

所谓非人间吧

甚至当无言以对只得以下跪来表示内心的歉意时,还要被追问一句“是真心的吗?”


我们可以批评李晓明的父母,包括他改名的妹妹李大芝(陈妤饰)是软弱的,逃避的。因为除了卖掉房子赔偿和少数的几次露面之外,他们也的确以逃开应对,试图与李晓明这个人剥离开来。

但至少,这部剧里的公众是没有资格的。


“为什么你的儿子是杀人犯?”这句话,说十遍是疑惑,是愤怒,是追问。而说一万遍则是对加害人家属的二次伤害。

当媒体贩卖李晓明带来的社会焦虑和不安全感时,大众又理所当然地把这份焦虑倾倒给他的家人。对他父母的声声追问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也是茫然的。但是可以大众满足道德审判带来的快感。

到最后,这些濒临崩溃的“边缘人”会怎么应对,会怎么自省和重生已经无人关心。因为公众通过道德高标,在法律之外又处决了一批人。


那么,对于完全无辜的那九个家庭来说,社会就真的宽容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廖纽世(洪胜德饰)曾对宋乔安(贾静雯饰)说,我很希望,心底很温柔的那个老战友赶快回来。

年幼的儿子死于李晓明的枪下,宋乔安作为一个媒体人在事业上是坚强的,但她的心灵早就破败不堪。儿子死后的家庭危机,自己的精神问题固然需要面对,可社会的眼光又岂能是怜悯可以概括的呢?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中,除了贩卖社会焦虑,对于被害人廉价的同情也是弥漫在社交平台上。

指责李晓明的家属也好,同情受害者家属也罢,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消费行为。宋乔安不敢提及儿子过往的一切不仅是因为悲伤,更害怕的是自己的弱态被拿去作为他人的谈资。

就像在她和李大芝正面对峙时在身后亮着红灯的录像机。


无论是李大芝和她的父母,还是宋乔安为代表的的受害者家属。在这场舆论狂欢里都变成了媒体的商品,可没有人关心他们摇摇欲坠的那颗心。


我们应该需要一个答案

“你可是著名的邪恶律师。”

这是学妹对王赦的评价,的确,在外人看来,王赦的确是为虎作伥的代言人。为李晓明,为虐杀女童的精神病患陈昌做辩护律师。


但比起邪恶律师,事实上,程序正义的代言人,或者一个隐形的专题记者的身份概括对他而言更为合适。

法律援助律师一个案子的薪资少得可怜,王赦的妻子早产后甚至都住不起单人间。但是为了李晓明的案子他支撑了两年,直到枪响,他跑去喝得酩酊大醉。


这大概是全剧最大的争论点了,围绕这个问题,甚至不是三两篇期刊社论可以解决的。

被泼粪,家人被威胁,自己被谩骂恐吓包围,王赦都是笑着面对的。但是这一刻他是心碎的——“因为我们的法律,可以跳过前面的五十二个,合法地处死他。


王赦不是完美的,他疏于对家人的照料,在理想的大路上奔驰,却忽略了为他苦苦支撑的妻子。他奔走于双方家属之间,就像李大芝所说的,提醒他们伤口就在眼前。


可以说王赦是个程序正义者,也可以说他是个诡辩家,不顾道德的人权卫士,但他绝对不是圣母白莲。

他所做的每一分努力,不是为了证明他的辩护人罪不至死,而是找到这些看似无缘无故爱恨背后的根,这是他的准则。

其实他可能有答案的,比如陈昌询问他的妈妈,比如李晓明最终还是留下了一封信。


而非常凑巧,宋乔安面对这种程序合理的追问,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似乎都是对的。因为这是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博弈,但没有胜者。

《我们与恶的距离》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讲述者,他原原本本地告诉你,世界上既有王赦这样的人,也有宋乔安这样的人。

我们只相信想看到的真相

公众,是这部剧里最有趣的一个角色。

当李晓明被捕后,他们相信这一家人都烂透了。

当应思聪(林哲熹饰)冲进幼儿园时他们相信精神病就应该关起来。

当砍伤人的孩子和他母亲双双自杀时,他们相信是无良媒体的污名化让他们受骗……


因为公众从心底里惧怕了解精神病,因为通过标签去判定一个人是不费脑筋的,因为在这个时代,发言的成本太过低廉。有许多个因为,但只有一个结果▼▼▼▼


《我们与恶的距离》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不仅创造了个人“点”的丰满,也将这些丰满的个人投入大众并与之发生交互。他们不是封闭在自己简单生活圈中的个体,在交互中产生推动人物的转变。

例如宋乔安对自己新闻理念的思考,例如王赦对家庭的重新审视,没有强行为了圆满而编造,观众会实实在在感受到,经历了这么多,是会改变的。

纵观《我们与恶的距离》的角色,最令观众感同身受的还是大众。这个从未单独出现,却又时时占据重要戏份的人物。

为什么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容易口碑“爆棚”?不一定人性的思考有多大共鸣,但真实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或许大多数人都不会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楚,但我们总会为这些似曾相识却又不怀好意的言论红脸。《我们与恶的距离》像是一面镜子,光怪陆离的众生都得到了展现。

所以,不要怪现实题材的剧容易爆口碑,因为真话都是戳心窝子的。

文:小梦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

xkxike@qq.com

 

戏客小程序上线啦

点击进入戏客小程序演员资料库,即可查看资料页,超强地图功能也上线啦!

使用指南:戏客小程序上线了!更多新功能解锁!

 

温馨提醒

微信改版啦,以防走散,小可爱们可把我们设置成星标,网络一线牵,找到你们不容易

戏客人气榜,每人每天可送花三朵。海量艺人资料热度排行依据累积鲜花数,你的一键助力,让演员位于热度优先位。此外,戏客还会有不定期福利放送哦!

人气榜送花教程如下▼▼

*点击图片可回顾相关功能文章及榜单最新消息*

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企鹅媒体 | 百度百家 | 新浪看点 

凤凰新闻 | 搜狐新闻 | 网易新闻 | 一点资讯

快传号 | 东方号 | 知乎 | 豆瓣 | 大鱼号 | QQ看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