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艺基础知识第五章第一节课时 教 案

 成男0605 2020-08-15

   

课题

第五章  肥料

第一节 有机肥料和化肥

课型

新课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肥料的种类及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正确的施用肥料促进农作物的增产。

教学重点

肥料的种类及施用方法

教学难点

   肥料的有机作用及特点

教学准备

  讲解,交流,实践

过程

     

导入

新授

指导阅读

 图片导入农作物施肥的方法和作用:

俗话说的好:要想农作物增产增收,全靠肥当家。

农业的发展和农作物的丰收,有很多因素,包括天时,地利,人勤,田间管理,但很重要的因素包含对土壤中农作物的正确合理施肥及其管理。

1.      肥料: 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是植物和农作物的“粮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

2.      种类: 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菌肥。

一:有机肥和化肥:

1.      有机肥作用,类型与施用:

2.      有机肥:是农村中利用各种有机物质,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一类肥料,又称农家肥。大致分为粪尿肥,堆沤肥,绿肥和杂肥。

3.      有机肥的作用:

1)提供多种养分, 改善土壤的养分供应状况。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肥效稳定长久。

2)改善土壤结构: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肥料转化形成腐殖质,胶结土粒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从而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

3)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大量的能源物质。, 不仅可以加速有机质本身所含养分的转化和释放, 而且有助于原有磷,钾等矿物质养料的释放。

4)刺激植物生长发育: 有机肥在分解转化过程中形成的胡敏酸,维生素B1B6 B12 和泛酸,叶酸,酶等能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加强新陈代谢,刺激植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5)维持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有机肥可提高土壤肥力, 防止土壤退化,还具有改善农产品质量及节约能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有机肥的类型及施用

1)  类型: 1.粪尿肥 施用于 基肥 ,追肥和种肥。

      2. 堆肥,沤肥: 作物的秸秆,杂草,落叶,垃圾,加之人畜粪便经堆制而成, 宜作基肥。

 3. 绿肥: 凡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幼冷茎, 叶直接和间接施入土中作为肥料的都叫绿肥。 注意适时翻土,深度和数量。

 4. 杂肥: 主要有城市垃圾,工业三废,饼肥,火土灰,老墙土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利用土壤中的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制成肥料,又称生物肥料。 包括细菌肥料和抗生肥料。

二. 化学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化肥的特点 : 养分含量高,肥效迅速,养分单一,有酸碱反应。按所含成分分氮肥,磷肥,钾肥等。

1.      氮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方法

氮肥分胺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1)碳酸氢铵简称碳铵,含氮量17%---18% 白色,细颗粒状晶体,有氨臭味,容易溶于水, 为化学碱性肥料,不适合作种肥,作基肥和追肥都要深施盖土。 储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能受潮和暴晒。

2)硫酸铵: 简称硫铵,含氮量20%-21% ,吸潮性小,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是速效性胺肥。 适用于各种植物和土壤,可作为基肥,种肥和追肥。 旱田施完后应立即盖土。 不适用于水田,因其中的硫可转化还原为硫化氢会伤及作物的根茎。

3)氯化铵: 简称氯胺。 含氮量24%--25%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肥效较快。 水溶液呈微酸性,吸湿性较硫酸铵大, 不易结块,物理形状好。 生理酸性肥料,适合作基肥和追肥,不适合作种肥和秧田肥。 对忌氯作物如马铃薯,甘薯, 烟草,甜葡萄等有不良影响。

2.      硝态氮肥: 凡肥料中的氮素以硝酸根离子形态存在的,叫做硝态氮肥。 如硝酸铵,硝酸钙等。

当前常用的有硝酸铵,简称硝铵 含氮量34%,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各站一半。 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 适用于旱作施用,事宜作追肥,不适合用于水田。

3.      酰胺态氮肥: 凡是肥料中的氮以酰胺态存在的,叫做酰胺态氮肥。 如尿素等。 尿素含氮量46% 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

(二)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三)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听讲

听讲和阅读

阅读,划线将重要部分记录在笔记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归纳

作业

1.    农家肥都有哪几类? 具体说出他们及其特点

2.    化肥的种类及特点及施用注意的方面

板书设计

第五章  肥料

第一节有机肥料和化肥

1.      有机肥的特点及施用方法 :

2.      化肥的种类特点及施用要点:

课后反思

1.      清楚的了解肥料在农作物增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有机肥料及化肥的特点,观摩和实践农作物的施肥方法及特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