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造就不同——新时代企业环境思辨(组织篇)

 王兆善 2020-08-15
文    ▍ 妖刀老王(企业组织文化咨询顾问)
来源  海融心胜

自前些年热词“匠心”之后,这些年的热词换成了“赋能”。

“赋能”这个词最初提出的场景,是对于未来组织的判断:未来组织的管理职责,不再停留在对个体的管理,也不是对个体的激励,而是“赋能”。
 
那到底什么是“赋能”呢?

即:个体在组织的平台上,通过组织提供的工具、氛围、路径,可以把自身能力发挥到最大,即为“赋能”。

所以赋能,是在组织行为中既考核、监督、管理、激励之后,另一个维度。
 
 
笔者在前两篇文章中已经赘述了关于:信息时代让个体的价值观需求发生改变,让管理手段的应用场景发生改变的内容。

那到组织层面,组织的职责定位、核心竞争力、发展环境,同样也有显著变化。

组织核心竞争力改变:围绕人才配置资源


在人类最初的商业活动时期,最核心的能力是对物资的获得能力。资源紧张,生产力低下。那个时代的商业组织哪有什么管理?师傅带徒弟,拼的都是经验。

那个时代,可以称之为“以物为本的经验管理时代”。
 
随着技术的提升和发展,商业组织内产生出大量的剩余价值,于是在工业时代就有了资本的概念。

为了让生产更高效、利润更丰厚,组织中就出现了“成本核算”、“投入产出比”这些管理意识。曾经福特汽车享誉全球的“流水线”,就是将整条生产线拆分成无数的步骤,把步骤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让每个工人的劳动力没有一丁点儿浪费,力求资本投入效率达到极致。
 

直到今天,很多精益生产、精益制造的企业,依然延续这样的管理。

这是“以资为本的科学管理时代”。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透明,人才市场越来越流通,同行业竞争者之间在管理门槛、资源门槛上的差距越来越小,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逐渐转到了人才上。

比尔盖茨曾说:“挖走我的20个优秀人才,微软将成为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这样的话在亨利福特那个年代,是很难出自企业主之口的。

不同于传统制造业,计算机、互联网更需要员工的创意、活力、想法,而这些东西是很难通过按部就班的规章制度创造的,需要营造一种创新的行为方式和组织氛围,去激发每个人。

于是,组织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就慢慢出现了。

顺应了这个“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时代”。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环境变化加剧、经验严重贬值,过去的成功不意味着未来的成功。一个组织的产品、管理方式甚至战略,都可以被效仿,只有在组织内的人做事情的行为方式,是无法效仿的。

这种因“群体共同观念而产生的自觉行为方式”,就是组织文化。

 组织属性改变:从“机器”走向“生态”


工业时代的组织,强调精确可控,企业从目标到业务单元职责,都要层层分解、权责对等,业务之间不遗漏无重复,像机械体一样算无遗策。

我们的公司、组织架构呈现出整洁干净的等级制度,管理者打造出一套精确严密的管理系统,人们习惯性地“上传下达”,成为了组织中的“自然而然”。
 
但实际上,人不是零件。

组织内的管理信息不可能像机械的程序一样,做到100%传达到位、理解执行。依靠所谓“上传下达”的管理方式,在信息时代,会感觉越来越失控。
 
“科学管理”无疑是伟大的,但单凭它,已经不足以应对信息时代的变化,它能实现的效率,也无法满足如今这个时代的现实需要。

当今的组织,甚至未来的组织,注定要从“机械体”向“生物肽”转型。
 

 组织边界改变:透明度日趋加大

新技术改变了信息交互和人与人的连接方式。

虽然这十几年来组织的管理思路没有什么跃迁,但新的方式还是让组织与员工的边界发生了改变。

信息技术突破了办公室壁垒,员工想了解一些企业的内部信息,参加公司会议的效率未必有上网高。以往管理中的“部门墙”、“囚徒困境”、“信息不对称”将荡然无存。
 
通过社交方式激发员工兴趣;实时反馈系统替代绩效体系;数据分析去预测员工行为;心理波动指数来识别组织氛围。

听起来似乎有点儿超前,但这是未来阻止的趋势。
 
当然,管理依然重要。只不过在领导决策和员工自主中寻找到一个标准、一个平衡点。

而这个平衡点不是指标,而是一种组织与个人的同频共识。
 

今天,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要从技术、流程、资源这些有形的能力,向人才、品牌、文化这些无形的能力转变。

组织如何给人们建立归属感?如何帮大家勇于突破舒适区?如何让大家保持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课题。
 

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笔者用三篇文章系统介绍了在这个时代中,员工价值观跃迁和迭代,管理思路的冲击和融合,组织竞争力的颠覆和发展。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同样,任何一种管理思维的升级,都要符合时代特性的。

就像曾经的组织没有人力资源、没有项目管理一样。今天笔者并不是要强调组织文化这种管理思想有多高级,而是想说明在这个时代下,“以文化人”的管理思想,是顺应时代应运而生的。

未来已来。


希望有机会能与您共同探讨,去寻找“组织文化”管理的实践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