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世家.晋国的外来户

 henanjiyuan 2020-08-15
第五章 霸主易人了
2、晋楚邲之役(上):平庸悲催的荀林父


晋国自晋襄公继位的三十年来,国君多数时候就像一尊纸菩萨,坐在那里装装样子,真正当家作主的是中军将军。

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人们常常期待碰上这样的好差事,但现实中往往难得。如果非要给中军将军这个差使来个定位,那就是八个字:位高权重,责任重大。

要胜任中军将军这个差使很难,要有威望。要有那么点公心和担当。

威望是领袖人物最好的名片,标志一个人现在位高权重,资历深,有能力。

说到这里,不妨来看一段荀林父的任职履历。

前632年,城濮之役中,荀林父虽名不见经传,却担任晋文公重耳的御戎,也就是车手。士会是戎右。春秋战国时期,车兵部队中,因为御戎坐位在左,就叫车左。战斗手在右,就叫戎右。

城濮之役后的半年,荀林父出人意料的被提升为中行将军,也因此遭来众多非议。

三年后,荀林父可能遭到先轸、赵衰挤兑,中行将军一官被罢免。

一转眼,八年就过去了,到了前621年的夷之搜,荀林父升为上军副将。

前618年至前597年春的二十一年间,荀林父成为晋国的中军副将;前597年春,成为晋国的中军将军。

掐指一算,荀林父三十多年前就出将入相,担任中军副将二十一年,这样的资历不可谓不老。晋国现有三军六卿,如果要比资历,恐怕没有人能够跟荀林父相提并论了。

作者:非洲小童 时间:2012-05-25 13:25
继续


一个人资历老,明哲保身的道理应该是烂熟于胸,但是岁月的痕迹与政治才干不一定成正比。

关于能力方面,荀林父的个人短板是很致命的:无谋无断,执行能力还很差,基本是走一步算一步,听天由命。这样一个人,期望他独挡一面尚不现实,期望他应对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主导国际秩序,似乎更不现实了。

楚庄王君臣对晋国的情形是知道的,所以在评价荀林父这个人时不无挖苦的说道,晋国的执政嘛,是个新人。

被人这么看低,自然是件悲催的一件事,荀林父也不是没有自知之明,可问题就是知道归知道,就是身在高位,没有能力掌控局面。

作者:非洲小童 时间:2012-05-25 13:26
继续

自从听说楚庄王君臣到黄河南岸武装大游行的那一刻起,荀林父就陷入被动。如果出兵,怕出乱子;如果不出兵,又怕遭遇政敌的攻击。两难之下,荀林父能做的就是祈求楚国自行撤退。

无奈几个月过去了,楚国没有丝毫撤退的迹象,国内贵族们又是一片喊打喊杀的,荀林父撑不住了,就装模作样领着三军将士,磨磨蹭蹭来到黄河北岸,扬言要救河对岸的盟友郑国。

几天过去了,荀林父没有过河;十天过去了,荀林父还没过河。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了,郑国投降了楚国!

荀林父一听,这不是天大的喜讯么,就告诉贵族们,郑国都投降了,还救什么呀,不如现在打道回府。等着楚国撤兵之后,我们再来教训郑国也不算晚吧。

打道回府不是不行,但有两个前提。第一,荀林父得将晋国为何要回避楚国的道理讲清楚。道理没讲清,就不足以服众。第二,荀林父还得拿出中军将军的权威来。不立威,就不足以约束胡搅蛮缠、刻意搅局的少数人。


作者:非洲小童 时间:2012-05-25 13:27
继续

关键时候,上军将军士会挺身而出了。

虽说士会资历不如荀林父,但他有能力,有见识,也有合作精神,在需要的时候,会为上级排忧解难,会为同僚两肋插刀,此前就曾经力助赵盾与郤缺两任中军将军处理重大国际问题,这回又准备帮助现任中军将军荀林父,准确的说,就是帮他把为何要退兵的道理讲透彻。

士会说,但凡用兵都要择机而动,不可轻举妄动。如果一个国家在“德、刑、政、事、典、礼”六件事上合乎其道,那就不可战胜,现在的楚国就是这样。楚国讨伐郑国,对方叛而伐之,服而舍之,是谓“刑行”、“德立”。楚国连年用兵,群无怨言,百业不废,是为“政成、事时”。楚令尹孙叔敖能按法典治军,是谓“典从”;国君楚庄王任用百官,尊卑有序,同姓唯亲,异姓唯旧,又能优待仁者、功臣、长者、宾旅,是谓“礼顺”。

士会又说,既然楚国不可战胜,晋国知难而退,回避楚国,转而救助弱小诸侯、讨伐昏昧诸侯,既不失为兵法上策,也无损霸主之义。

虽然士会帮荀林父把退兵的道理讲清楚了,但不能替他拿决定,也不能越过他,跟三军将士约法三章。因为这是中军将军的职权范畴。

无奈荀林父没有接过士会的话,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既然主将不发威,主战派们就闹开了。
中军副将先縠直接驳斥士会,“不能撤退,晋国凭借武力称霸中原,今天坐失盟友,是为不力;放过敌人,是为不武;倘若在我们这一代丢掉了霸主桂冠,还不如一死了之。再说此行奉命出征,听说敌人强大就当起缩头乌龟,连匹夫都不算,这样胆小如鼠的将领你们愿做,我先縠不做”。

话一说完,先縠就独自领着半支中军过了黄河。

作者:非洲小童 时间:2012-05-25 13:32
还漏了两段。


下军司马韩厥是主战派,见五卿不愿跟从,准备抛弃先縠,情急之下就拿大帽子来压荀林父,“如果葬送先縠的孤军,你就难逃主帅无能、师不用命的大罪,如果一同南下,还可以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荀林父早就六神无主,经下属一胁迫,更没了主意,还是带着大家渡了河再说吧,于是乎,晋军浩浩荡荡朝黄河南岸的郑国开拨。



第五章 霸主易人了
3、晋楚邲之役(下):楚庄王的三张牌

今天下班前后更新。。

作者:非洲小童 时间:2012-05-25 16:57

作者:fwm915 回复日期:2012-05-25 11:47:19 回复

顶一下
以后接着看
-----------------
欢迎


先更新,再回复朋友们哈。。。。
作者:非洲小童 时间:2012-05-25 17:01

第五章 霸主易人了
3、晋楚邲之役(下):楚庄王的三张牌

楚庄王君臣早就统一了意见,在黄河南岸的管邑等着晋军。

管邑就是周武王弟管叔当年的封地,今属河南郑州。管邑西北有两座山,分别叫做敖山、鄗山,荀林父这次领着晋军,就在敖、鄗二座大山之间严阵以待。

得知晋军过了河,楚庄王心里有了底,也就不急不躁,频频出招,准备把晋国的贵族们尽情调戏一番再说。

楚庄王打出了第一张牌,让郑国使臣到晋军大营走一趟,谈谈晋秦二国的友谊,说说楚国如何不堪一击,总之,就是要极力怂恿晋国对楚国开战。

一石激起千重浪,晋军大营立即热闹起来。中军副将先縠激动了,声称击败楚国、征服郑国就在今天。下军副将栾书不甘示弱,反驳楚国强大,尤其以为楚庄王亲兵左广、右广不可战胜。

接着,双方的粉丝开始上场掐上了,赵括、赵同附和先縠,坚决要打;大夫荀首和下军将军赵朔附和栾书,坚决反对开打,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作者:非洲小童 时间:2012-05-25 17:04

继续

郑使前脚刚走,楚使后脚又进了晋营,这是楚庄王打出的第二张牌。

楚使的态度好象非常谦恭,但话不是那么好听。楚使说,我们楚王才疏学浅,能力不济,这一次到黄河一游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继承楚成王、楚穆王的遗志,征服郑国罢了,并不敢冒犯晋国您啦。

士会何等聪明,一听就知道楚使这番外交辞令棉里藏针,用意就是要激怒晋国开战。士会又知道荀林父做不了主,成不了事,尤其担心先縠狂妄无知、一心生事,就抢先一步回敬道,“国君也只是命令我们教训郑国,哪敢与楚国为敌”。

先縠听到士会这番话,真是肺都气炸了,士会你怎么能够这样低三下四,损我霸主尊严,一怒之下,就叫赵括追了出去,把楚使痛斥了一顿,“刚才说的话不算数,国君命令我们将你军赶出郑国,还说,‘不得退让,要与楚国战斗到底’”。

得知晋国的贵族们打成一团,楚庄王不意外,也不着急。


作者:非洲小童 时间:2012-05-25 17:07


继续


为了让晋国的贵族们斗得更加激烈,楚庄王打出第三张牌,二度派出使臣前往晋营求和,并约定签定盟约的日期。

琢磨着求和的楚使刚刚离开晋军大营,楚庄王又派出三名勇士前往晋营挑战。

经受楚国一轮又一轮的狂轰乱炸之后,晋国的反战派们渐渐失去了话语权,主战派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大夫魏锜、赵旃一先一后,以赴楚和谈为名,向楚师发起挑战。

事情闹到这步田地,就是晋文公重耳再世,恐怕也是无能为力了。上军将军士会知道晋楚之战不可避免,就提议荀林父等人早作防备,但是众人丝毫不动,都一心等死。

作者:非洲小童 时间:2012-05-25 17:09
继续


士会没有办法,就只能自己顾自己了,命令上军将士在敖山之前设置了七道伏兵。

中军大夫赵婴齐没这么大的能耐,就叫下属在黄河南岸预先准备了一些船只,一旦兵败,就准备逃跑。

楚庄王认为火侯已到,领着亲兵率先向晋国开战,令尹孙叔敖审时度势,率领三军紧随其后。

看到楚师突如其来、势不可挡,中军将军荀林父一时间惊惶失措,竟然擂着大鼓高呼,“先渡河的有赏!”于是乎,晋国的中军、下军瞬间土崩瓦解,争着渡河。

兵多船少,先到的晋军惟恐船只超重沉没,就操起利刃去砍那些还在攀爬船沿的可怜虫,一时间,船中情形极其惨烈,史载“舟中之指可掬也”。

是役,晋国三军惟有士会、郤克的上军因为预先设伏,所以得以不败之身从容撤退。楚师不依不饶,从早到晚一直追杀晋国的中军与下军,直到黄河南岸、敖山以北的邲地。是役史称邲之役。

暮色苍苍,邲之役终于落下帷幕,新任中原霸主产生了,他就是楚庄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