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姓始祖刘累:中华养龙第一人

 henanjiyuan 2020-08-15
范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姓,大约于公元前593年立姓,距今约有两千六百年。范姓公认的始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将军士会。而士会的先祖则是夏朝后期的兽医刘累,他是至今所能够追寻到的最早的范姓先人。

刘累生活在约公元前18世纪的夏朝后期,大约距今有四千年。根据史料的记载,刘累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他不仅养过龙,而且还做过龙肉。
相传,夏朝的第十四个帝王孔甲不知什么原因获得了一雌一雄两条龙,但是却找不到会养龙的人,就昭告天下,广纳贤良。不名一文的刘累毛遂自荐,成为夏王孔甲的一名御用兽医。

民间传说,刘累在进宫之前,的确学习过养龙的方法,所以他把夏王的两条龙照顾得颇为周到,刘累也深得夏王孔甲的厚爱,孔甲因此赐刘累为“御龙” 氏。能被赐予姓氏,在夏朝时期是一个很高的褒奖。在获得姓氏的同时,刘累还获得了夏王的封地。据史料记载,刘累获得的封地叫豕(shǐ)韦,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刘累:中华养龙第一人

河南鲁山县刘累铜像

在中国的传说中,龙是一种圣物,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是一种具备了多种动物优点的并不存在的生物。但是,在中国早期的史书中,龙却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生物。民间传说,当一个国家的君主很有影响的时候,龙就会出现。众多的关于龙的记载,似乎说明龙确实存在。但是,因为缺乏详细记载,这些龙和传说中的龙是否是同一种生物仍然是一个谜,而史书中记载的这种龙究竟是什么样的生物,现在也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雌龙突然死了。夏王孔甲是个暴君,担心被责罚的刘累根本不敢向孔甲如实奏报。在刘累不知所措的同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夏王孔甲,竟然因为御膳品种单调而杀掉了御用厨师,新任厨师更是战战兢兢。一时间,宫廷内部人人自危。本已陷入危机的刘累为了给夏王改善口味,索性把死掉的龙肉加工后呈给孔甲。意外的是,孔甲竟然觉得刘累呈上来的肉是美味佳肴,就嘱咐刘累继续呈送所谓的佳肴。刘累当然不敢把剩下的雄龙杀掉做成美味,但是也不敢违抗孔甲的命令,于是只好带领族人逃亡到鲁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隐居,以此躲避孔甲的迫害。

龙是否以真实的生物形式存在于中华大地,或者中国龙与恐龙的区别,至今仍然没有权威的答案,但是,民间有“天上龙肉,人间驴肉”的说法,意思是说,民间的驴肉美味是可以和天上的龙肉相媲美的。史料记载,驴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人类驯服, 不仅是拉车载物的好手,而且成为代步的牲畜之一。不过,由于驴天生爱使性子,耍脾气,于是也就获得了蠢驴、笨驴、倔驴、犟驴的骂名。在豫北方言中,驴与龙的读音相差不大,加之驴确实难以被驯服,因此就有民间人士推测说,范姓始祖刘累养的并非是龙,而是驴。刘累把死去的驴做成美味进献给孔甲,从今天的常识上看,是符合逻辑的。至今,在豫北与山西交界处,驴肉依然是一种难得的美味佳肴,而著名的“驴肉火烧”,早已超出豫北一带,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一种风味小吃。而在北京地区的驴肉馆,不仅有著名的驴肉火烧,而且有各种驴肉制成品。在这些餐馆的菜谱上,赫然写着“天上龙肉,人间驴肉”。

不少早期史书都记载过刘累养龙的事情,不过,由于史料记载的局限性,刘累养的龙是什么样子,或者刘累养的究竟是哪一种龙,今天已经无从描绘。而且,不同的史书关于刘累养龙的记载也不尽相同。有史书就记载,刘累给孔甲养的是四条龙而不是两条龙。 刘累逃离夏朝朝歌后,夏王孔甲收回了刘累位于豕韦的封地。但是,夏王对于这处封地是否重新进行了分封,史料中没有确切的记载。

大约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朝的最后一位帝王桀(jié)被诸侯成汤打败,夏朝走向灭亡,商朝随之建立。豕韦重新成为刘累后代的封地。于是,从商朝开始,刘累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氏,称为豕韦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朝的最后一任帝王,也就是以暴虐而著称的商纣王。在灭掉商朝之后,建立了历史上的西周政权。周武王礼敬先贤,重新分封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王分封”。刘累的后代被改封到了唐(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就以新的封地为姓氏,称为唐氏。这批以唐为氏的刘累后人,成为我国唐姓的一个主要起源。

然而,刘累的后人尚未在唐这个地方形成气候,唐地就被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姬诵重新分封,唐地的新主人成了周成王的弟弟叔虞,而刘累的后代则被改封到了杜(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刘累的后代只好以新的封地为姓氏,称为杜氏。因为刘累的这支后裔在周朝先后被封到唐和杜,所以历史上称这支刘累后人为唐杜氏。

被称为唐杜氏的刘累后代在被封到杜的时候,已经获得了朝廷的爵位,据史料记载,刘累后人获得的这个爵位叫做伯。因此,当时杜的国君(即刘累后人的族长)被称为杜伯。

公元前785年,杜伯突然被周宣王杀害,而周宣王杀死杜伯的原因,在史料中没有令人信服的记载。杜伯的儿子隰(xí)叔在父亲被杀后逃亡到了晋国,受到晋国君主的礼遇,被任命为晋国的士师(掌管司法的官员)。杜伯为什么被周宣王杀害,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杜伯被杀之后,杜国随之灭亡。杜国的一部分臣民逃离杜国。为纪念自己的故土,这部分杜国臣民以国为姓,成为今天杜姓的一个主要来源。

据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郑樵编撰的《通志》记载,在刘累的后人被改封到杜的时候,有些后人没有因此改称杜氏,而是继续以唐为氏,成为今天唐姓的一支来源。在杜伯被杀之后,杜国灭亡,众多杜国百姓为纪念故国,以杜为氏,成为今天杜姓的主要来源。

相传,杜伯因为死得冤枉,在临死前告诉周宣王,如果人死后有知,他必定在三年之内回来复仇。三年后,杜伯的鬼魂果然出现在周宣王面前,当时,周宣王正在和诸侯大臣一起打猎。据说,杜伯的鬼魂乘坐着白马拉的白车,穿着红色的衣服,直奔周宣王而来,鬼魂拉开红色弓弩,射出复仇的红箭,将周宣王射死在诸侯和大臣面前。 

在刘累后人杜伯被周宣王无辜杀害后,杜伯的儿子隰(xí)叔带领家族部分后人逃往晋国,并受到晋国君主的礼遇,委任隰叔出任士师(掌管司法的官员)。隰叔去世后,他的儿子士蒍(wěi)继承了父亲在晋国的职位,继续担任晋国士师。士蒍改变了家族历来以封地为姓氏的惯例,改以父亲和自己都担任的官职为氏,称为士氏,从此,辗转迁徙的这支刘累后人终于在晋国定居下来。

大约公元前632年,士蒍的孙子士会出现在晋国的军事舞台上。他先是随晋公子重耳南抗强楚立下战功,荣升晋国将军后又挥师北上,平定赤狄,功勋卓著,逐步成为士蒍家族的一颗希望之星。在晋公子重耳担任晋国君主(史称晋文公)之后,士会先后两次获得晋国国君封赏的土地。一处封地叫随,位于今山西省介休市;据传,士会的后人中,一部分人以随为姓,成为今天随姓的主要来源。而士会得到的另一处封地叫范,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士会的儿子士燮(xiè)以家族封地的名字范为氏,称为范氏,这就是范姓起源的最早记录。

史料记载,士会获得封地“范”的时间是公元前593年,今天的范姓多以公元前593年为范姓的立姓之年。

今天的河南省范县,位于黄河和金堤河之间,西望太行,东瞻岱岳,以盛产大米而享有“中原米乡”的美誉,是中原油田的油、气主产区之一。范县下辖两镇十一乡,辖区人口近五十万。拥有毛楼黄河生态旅游区、郑板桥纪念馆等众多旅游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