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心主宰一切,一切尽在人心。拯救了心灵,也就拯救了世界。

 如心悟道 2020-08-15

王阳明(1472年—1529年)是我国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浙江余姚人。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王阳明出身名门,父亲王华是明朝的状元,王华曾任皇帝的日讲官、吏部尚书等职。

王阳明1499年考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王阳明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在思想上承袭南宋儒家学者陆九渊一脉,并对陆九渊心学加以完善并发扬光大,是儒家心学的集大成者。我们可以通过《王阳明全集》、《大学问》、《传习录》等著作了解其学说。

1、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是“心外无物”。宇宙就是我的心能体验到的万事万物的总和。世间万物只有在被人感知后,对人来说才有意义。

王阳明: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译文:“理”一方面指万物的本质及规律(真理),另一方面指道德(良知)。这句话是说人们的心里就装有真理和良知,真理和良知难道不都是在人的心里面吗?

启示:心主宰一切,一切尽在人心。拯救了心灵,也就拯救了世界。

2、阳明心学认为: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的心灵感受,构成了你的世界。除此以外的客观世界虽然广袤,但对你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

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之外。”

译文:当你没有看到这花树时,花树与你的心一样处于沉寂之中,无所谓花,也无所谓心。现在你来看这花树,这花树的颜色才在你心中清楚起来。可见这花树并不在你的心外。

你没看见花之前,花的存在与否,对你来说没有意义。你现在看到花了,花的颜色在你心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花对你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启示: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世间万事万物。

3、 “知行合一”理论是阳明心学的重要发展

王阳明: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译文:没有知道却做不到的事。知道而做不到,就是没有真正知道。

王阳明认为人要追随心灵的本真,做到知道与行为的统一。不能光知道,不行动;也不能只行动,不思考。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

启示:需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修养。

4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良知即天理、道德。致良知就是将人们心中的良知付诸实践。

王阳明:“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译文:世界虽然很大,只要我们心中还有一点善念,心中还有对善恶的基本判断,即使是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启示:良知是人心中与生俱来的道德与智慧,人人心中都有良知和善念。心中觉醒的良知,会让人生越走越光明。

5、致良知的途径之一是“自省”(向内寻求)

王阳明:圣人之道,吾心自足,无需外求。

译文:圣人的道德,我自己心里就有,不需要向外寻求。

人人都有良知,人人有圣人的潜能。只要遵从内心良知的指示行事就行了。

传说有一次王阳明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一下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于是他对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启示:故事说明人人都有良知,每个人内心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只是有时候人性的弱点导致我们没有做正确的事,只要遵从内心良知的指示行事,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圣人。

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世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

贵州修文县的阳明洞--王阳明被贬为龙场驿时的居所

6致良知的途径之二是实践(事上练)

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启示:用实践去促进良知的发展。

王阳明故居

7阳明心学的精髓----二十八字心法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译文:无善无恶是心最初的状态,心中有了欲望后才有了善恶的念头。良知就是对善恶的基本判断,格物就是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善事,消去各种欲望和恶念。

8、王阳明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译文:我一生做到了内心光明,还有什么其他好说的呢。

嘉靖六年,56岁的王阳明在老家养老赋闲时,又接到皇帝的命令到广西带兵平乱。带病平息了叛乱的王阳明,在返回老家途中,走到江西南安的时候对他的弟子周积说:“我要走了。”弟子听到这句话泪如雨下,就问:“先生,你有何遗言?”

嘉靖七年11月29日辰时,一代圣人王阳明与世长辞。临终遗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心学最终目的就是光复内心的良知,达到我心光明的境界。阳明先生一生怀着光明的心,问心无愧。临终之时,没有遗憾。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世间纷扰与我无关。是心中的那束光陪伴王阳明度过人生中最黑暗、最孤独的岁月,也正是这束光引领他成为一代圣贤!

五百年来,王阳明的心学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顾炎武、黄宗羲、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深受阳明心学的影响。

王阳明的心学在日本广受推崇。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推动者很多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信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民族精英对阳明心学的潜心研究成就了明治维新运动,促使近代日本崛起为世界强国。

近代中国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五百年来出现了两大完人:前有王阳明,后有曾国藩。”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儒家历史上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集心学之大成王阳明,还有半个,是清代的曾国藩。”  足见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人,阳明心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阳明心学倡导的胸怀和担当与宋代思想家张载所说的“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观点不谋而合,对于当下在喧嚣中孤寂,在忙碌中困惑的现代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