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日,音乐、茶,和疲惫...

 秋水無塵 2020-08-15

上午跑了两趟家人专车滴滴,午饭简单吃了蔬菜宽边面,然后便懒洋洋躺下,让巨大的疲惫舒展开来,把手机蓝牙连上小音箱,开始听音乐,喝茶,闭目养神。听久石让的《菊次郎的夏天》和《起风了》,听雅尼在泰姬陵演出的的《Tribute》和《With An Orchid》,听《歌剧魅影》二十五周年的主题曲纪念演唱...这个周日的下午,不想说话,不想读书,只想让灵魂浸泡在音乐和茶里,似睡非睡,恍恍惚惚。

听《菊次郎的夏天》,仿佛置身于蓝天下的田野,热浪阵阵,也凉风阵阵,午后在树荫下打个盹是美好的...《起风了》却像是秋天里的音乐,清凉中夹着一点忧伤,是对时光的缅怀,还是离去的人?像站在萧索的街头茫然四顾...

其实音乐家是不会老的,艺术是永恒的,他们活在与时光隔绝的音乐里,活得没有年龄,年近古稀的久石让仍然有着一颗少年的心,他在弹奏《菊次郎的夏天》前,犹豫了又犹豫,终于敲下琴键,郑重又郑重,像是重要的仪式。

雅尼并不比久石让年轻几年,但看起来却更潇洒自如很多。久石让更谦逊更拘谨,但他的音乐是少年的,纯真而梦幻。雅尼的音乐很有东方气质,不仅是《夜莺》,他的《Tribute》和《With An Orchid》也都弥漫着东方感觉。

《歌剧魅影》我在伦敦和广州各看了一遍,仿佛与这出歌剧有某种感应,每次听起,都有一种直透骨髓的感动。尤其是那首《All I Ask Of You》和《The Music Of The Night》,我一遍一遍地回放,伴随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悲伤。

夜晚读蔡元培《美育代宗教》,只觉得观点有点片面,宗教并不见得无益于美育,美育也不见得能够替代宗教,但我相信美和宗教一样,都是某种抵达神的方式,极致的美就像神迹一样。而宗教音乐是我极喜欢的,神秘而庄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