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龙过江水库修建记

 鄂中京山 2020-08-15

1952年8月,李先念同志(当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 知道了我想去办农场,就把我的意图介绍给省委书记刘子厚。子厚同志同意我去开荒办场。

在开荒过程中,有些地方有滞水,不好机耕,大家为这个问题而犯愁。原来是1935年汉江遥堤倒口,冲走了泥土三尺,表层都是泥沙。低洼地方年年遭水淹,由于水没有出路,所以总是有滞水。
   

为解决滞水问题,我们首先考虑到要兴修水库。饮水思源,水从何来,只有找它的发源地。我们派技术员游珊和另外两个人,沿着下洋港司马河的河床向上走,河床很潮湿,蚂蟥、蚊虫、蚂蚁和蝗虫,到处都是;河床有的地段是丘陵,坎子高,要爬上去;有的地方灌木、杂草丛生,不见天日。十五华里的河床,整整走了一天,傍晚到了石龙过江这个地方,才弄清了水是从这里来的。这里还有两户人家。游珊用一只铅笔和一张纸,画了一幅示意图,标明了要修水库的地点。
   

我立即回省向李先念同志报告,说修水库的地方找到了,叫石龙过江。并将示意图交给他看。先念同志笑了笑说:“季方,你就靠这修水库吗?”我问他:“那怎么办?”他对我说,他要派专家去勘查。后来派中南水利局涂副局长去勘查。涂副局长到石龙过江河床上拣了一块上面有很多洞的石头,说是石灰石,有溶洞,此地不能修水库。我得知这一消息后,也跑去石龙过江拣了一块石头,然后跟着他的后头追,追到省政府。当时刘子厚同志正在主持鉴定会,涂副局长刚刚说不能修水库,我就赶快将那块没有洞的石头呈上,说可以修水库。刘说:“不要争了,你们俩都不懂地质,要派地质专家去勘查。”刘要我带着中南地质局的总工程师,原留英地质专家田奇隽去石龙过江再进行勘查。从下洋港到石龙过江没有车路,田总又不会骑马,我牵着马,驮着简单的行李,披荆斩棘,走了十五华里,整整走了一天,也没吃东西,花了两千元钱(旧币,折合两角)买了一只鸡,就在当地农民家煮着吃了,还喝了一点酒。然后将自己带的圆帐挂在树上,将板子搁起来当床铺,我睡在他的旁边。睡到半夜,树上的马蜂钻进了田总的帐子,把田总吓坏了,从帐子中滚了出来。我连忙将他的帐子连同马蜂一起沉进司马河水中,才算躲过这一难。
   

第二天,我们走到石龙过江。我说:“田总,这水库修与不修,关键就在你这一锤子。”他也不说话,然后下到河床中,在那呆了三个小时,敲敲、锤锤、看看,取了一大堆石样,最后狠狠地在一块石头上敲了一下说:“修!”这样,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下来。当天我们就赶回下洋港,给省政府写了一份详尽的报告。然后我便随他一起去省政府,这样修水库的方案才定下来。
   

接着省政府又派勘探队去勘探、设计,具体事宜由杨绍棠总工程师负责。1953年底,设计完毕,决定开工。1954年初,省政府从京山、钟祥、天门三县抽调民工五千人,从沙洋农场调劳改犯五千人,总计一万人。这样,修建水库的战斗打响了,湖北省水利局副局长许金彪任指挥长,我任副指挥长,赵犁荒任政治部主任。后勤由五三农场承担。
   

在农场开荒和修建水库的过程中,先念同志曾亲自来农场三次。当他得知工人人数还不足以完成这样大的工程情况后,立即在工地打电话给荆州专员饶明泰,叫他马上亲自带人来,并下了军令状:“如果水库垮了,找你负责。”饶得令后,日夜兼程亲自带五千人前来帮助修水库。
   

在省委、省政府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蓄水量为七千万立方米的水库,终于于1954年5月按时建成,使八万亩农田直接受益;同时防洪问题也得到解决,五三农场东部的水灾问题不存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