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往事(上篇)

 鄂中京山 2020-08-15

——日记、口述:吴克英;文字整理:春水;美篇制作:春晓


作者简介:


吴克英,女,1931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罗店镇。

194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

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1月,任京山县人民法院秘书。

1954年6月当选为京山县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5年春,任京山县妇女联合会主任(新中国建国后第一任京山县妇联主任)。

1961年调任荆州地区惠亭水库管理处组织委员。

1964年底调任京山县新华书店副经理。

1970年初,任京山县五七酒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1978年,京山县五七酒厂与县酒厂合并,组建湖北省京山县酒厂,任党支部副书记。

1987年离职休养,享受副县长级政治生活待遇。

一、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充满了苦难。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京山县罗店镇石家冲的崔家洼子,丘陵山区,穷乡僻壤。祖父吴卜臣,祖母刘氏。父亲吴良才,母亲李金葵。我家是佃农,靠租种地主的田地为生,收成的大部分粮食都被地主收了租子。吃不饱,穿不暖,荒年靠挖野菜,讨米要饭度日。

1931年的冬天,大雪纷飞,兵荒马乱,母亲带着刚出生的我外出逃难,在一个山洞中过了满月。因为旧中国重男轻女,老人们说:男孩是个宝,女伢是根草。我的出生并不太受欢迎。我三岁时,家里添了弟弟,老吴家才算是有了后。

1937年,母亲又生了我妹妹。就在这一年,父亲投奔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那时候,国民党也在四处抓壮丁,腊月十六的晚上,保安团因没抓到我父亲,就把我家的粮食、衣服被子全抢光了。月子里的母亲只好带着我们几姊妹逃回娘家避难……

父亲不在家,母亲要干农活,六、七岁的我就得帮忙带弟弟、妹妹,做家务、放牛、割柴、挖野菜,有时还得下地帮母亲干农活。长年赤着双脚,到了冬天,脚冻得又红又肿,双手和脸就变得象枯树皮一样。

几年后的某一天,父亲回家了。双腿生满浓疮,行走艰难。全家人是既高兴又伤心,悲喜交加。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国民党对新四军的疯狂围剿,新四军第五师奉命突围,父亲因为双腿生疮,不能随部队转移,部队安排其回家隐蔽休养。

那时候,敌人的乡公所知道我父亲回了家,时时想抓他,所以父亲平时也不敢公开露面,总在外面东躲西藏,有时晚上才偷偷回家看一眼。

家里的日子越来越艰难,父母亲无奈之下,只好含泪将不满十四岁的我送给人家做“童养媳”(领养人家的小女孩做媳妇,待儿子长大后再成婚)。

在旧社会,童养媳如同奴婢,重活累活都得干,吃不饱穿不暖。长期的缺乏营养和过度劳累,导致我发育不良,骨瘦如柴……

1953年2月,与父亲吴良才,母亲李金葵合影。(这也是作者一生中与父母唯一的一张合影)


二、离家出走

1948年春,我刚满十六岁,某一天婆家放了一挂鞭炮,就算是结婚了。从此,一切都得当成人看待,里里外外都得顶着做。我名义上的“丈夫”参加了区中队当兵走了,夫家租种地主的二十多亩田地全靠我一人来种。

忙完夏收,我累得病倒了,也没人管,只好回娘家。当时娘家穷得连口饱饭都吃不上,又哪来的钱给我看病?多亏一位好心的伯妈找来一些草药,我才算拣回来一条命。

眼看晚秋的芝麻、棉花和杂粮都要收割,婆家又让人捎信叫我回去干活。走在回婆家的路上,我越想越难受:这不是要人命吗!这样下去,没有病死也会被累死,哪里还有活路呀!我坐在路边,伤心的大哭起来。

这时,我想起了父亲曾经给我讲过:共产党新四军是帮穷人闹翻身的呀!还听说表姐李锡南也在新四军里,现在回来了,就在仁和店工作,找她看能不能救我……想到这些,我就不由自主的朝仁和店方向走去。

走到仁和店,一打听,还真找到了李锡南表姐。表姐见我这般模样,好一阵伤心,听我讲了前后事情,更是难过,担心我回去发生意外,将我暂时留了下来。可是干什么好呢?年令又小,身材又瘦弱,大字不识一个……正在左右为难之时,有一位首长生了小孩,急需有人照顾。表姐问我愿不愿意去做这个工作,我说:我在家就带过弟弟、妹妹,只要能留下来,做什么我都愿意!

李锡南表姐把我送到了当时的京安应县第八区的所在地——吴家塆。

1949年8月,作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7岁。(前排左三为作者)


三、投身革命

1948年8月,我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领路人——时任京北县委书记的陶阳和时任京安应县第八区区委书记的周明夫妇。

听我讲明了自己的情况,周明大姐非常同情,象对自己的亲人一样问寒问暖,开导我:你既然到了这里,就是革命队伍里的一员了,只要你努力工作,好好学习文化,以后一定会有进步的!

就这样,我留了下来,边带孩子,周明大姐边开始教我识字念书,给我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人是干什么的?还有许多革命的道理。我开始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共产党人品格的高尚。我细心周到的照料孩子,认真学习周明大姐教我的一切,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做象周明大姐一样的共产党人。

时值秋、冬季节交替,天气一天天寒冷起来,区里该发放的棉袄、棉被等物品已经发放完了,大姐找来棉布,给我做了夹被子,晚上把自己的军大衣给我当被子盖,又写信让家里送来一些御寒衣物,对我十分体贴关心。

在周明大姐身边,我成了有编制的工作人员,发了一套延安服和一顶八角帽,不久,又发了生活津贴。第一次拿到津贴的我,激动得热泪满面。从此我不再是奴隶,是共产党让我翻身做了主人!我要用我的一生来报答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

1948年冬,国民党对我们刚刚建立的解放区进行反攻和大扫荡。情况紧急,周明大姐带领区政府和区中队参加了战斗。临行前,大姐将孩子交到我手中,对我说:“保护好孩子,也一定要保护好你自己。”来不及多说什么,就带着队伍远去了。

我赶紧抱着孩子离开村子,和乡亲们一起藏进了山沟。孩子出生还不到四个月,离开了母亲,饿得直哭,等敌人过去,我赶紧找老乡讨些奶水和米汤来喂孩子,自己也胡乱找些东西充饥。

十多天后,敌人被打退了,周明大姐才带着队伍回来,找到了我和孩子。都不敢相信我和孩子还活着!这个时候,周明大姐也没有了奶水,没有办法,我也只能弄些米汤和稀糊糊来喂养孩子了。

1949年春,陶阳书记和周明大姐要到江南去开展新的工作,临行前把我托付给了当时的县政府。

过江的同志们走后,地区的划分是各归各县,我随安陆县进入县委干部培训班学习。当时干训班的领导是吕庆庚(后曾担任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领导职务),指导员是冯贵刚和高志齐。干部培训班三个月为一期,我连续学习两期。

因为在学习班表现优秀,进步快,1949年8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干训班中第一名女共产党员。

干部培训结束后,参加县委工作队,开展清匪反霸,发动群众,发展生产等工作。

记得一次在城北开群众大会,我在会上唱了两首歌,一首是《中国四万万老百姓》,另一首是《团结就是力量》。唱《中国四万万老百姓》时,全场很多人都哭了,我也哭了!当时我以自己苦大仇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写了一篇发动群众的经验报告,老师帮助整理后寄到《湖北日报》,很快在第二版的显著位置刊发了出来。工作队的领导和同志们都为我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

1949年12月于湖北省安陆县城郊。(左为作者)

1950年元旦,湖北省安陆县委工作队合影。(后排右四为作者)

六十年后(2008年8月),作者与当年参加革命工作时保护、抚养过的小男婴(见照片右上图)合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