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永漋”不是“永隆”

 鄂中京山 2020-08-15
京山市永隆(漋)镇究竟是“永漋镇”还是“永隆镇”?
 
“永隆镇”一名始于宋朝太平兴国年间,且因地有“永隆寺”取“永远兴隆”寓意得名。后传清朝乾隆巡视永隆,为避圣号,且境内有“永隆河”,乾隆皇帝提笔在“永隆寺”上加上三点水,变“隆”为“漋”字,永漋之“漋”字一直沿用至今。

1986年我县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确定的用字为“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为图简便,存在将“隆”代替“漋”的现象。经查“漋”古同“湰”,“意为从高处下流而来的水”,在我县的地名主要有永漋镇、永漋河及其派生出来的地名名称。
因此,我县的永漋镇、永漋河及其派生出来的地名中的“漋”字最终确定为“漋”,而非“隆”,并在官方名称、印章等方面确定其用字的唯一性。

附:


永漋河地名的来由

李家平

永漋河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永漋镇境内。发源于钟祥市聊屈山,经长滩、杨浲、严家墩,至潘家湾等地后注入汉江。

据传,河道形成于宋代,到明朝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因僧法云在河边建造了“永隆寺”,故定名为“永隆河”。当时“漋”的左边是没有三点水的。

相传在清朝,由于永隆寺香火旺盛,誉盈中原,竟然惊动了正在江南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于是特意取道这里。但见寺里祷客欣颂,香火延绵,河中水色晶莹,百舸争流,好一派繁荣祥和之景,不禁龙颜大悦。只是寺名上的“隆”犯了皇帝的名随从们便将牌子摘了下来,由乾隆亲自挥毫写下了“永漋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他边写边向围观的寺主、香客道:贵禅寺坐落于此风水宝地,香火鼎盛,必是水赐机缘,我特意给“隆”加上三点水,意为“隆水相依,福袭世代”,也包管今后贵寺“香客乘舟皆慕仰,德源驾浪永兴隆”。写毕,再吩咐随从请来工匠做成鎏金大匾,挂在了寺的大门中央。

就这样,“永隆寺”便改成了“永漋寺”,而且还是皇帝御笔亲赐,当然“永隆河”也就改成了“永漋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