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京山古地名(9)——富水

 鄂中京山 2020-08-15

富水:水名;郡名;县名。


富水河(又名撞河、大泌水),有大富水、小富水之分。大富水发源于大洪山南麓白龙池,向东南流经绿林、宋河、罗店入应城境注入汉北河。县境内河道长107.4公里。小富水(刘畈河)发源于绿林寨偏头花山东北,在香山与绿林寨山脉之间穿行,于宋河镇双河口汇入大富水。富水河是京山北部主要航运通道之一,木船可往返宋河、武汉之间。解放初期仍有木船运行,后因水位下降而停航。据(清光绪八年版)《京山县志》卷一《舆地志·水》记载:

“富水,县东八十里,即《水经注》所谓大富水、小富水也。又云‘俗谓之大泌水’。又云:大富水出太阳之阳,南流而左合小富水,小富水出山之东,而南迳三王城东,曲而西南流,右合大富水。正符今水道。但二水不专出太阳,盖并发大洪山白龙池,绕金刚坡分而东西流。东流者,迳牛角尖,过小富街,东南迳天生堰。堰处四山中无泄处,其中多牙牙鱼,善儿啼,人不忍捕,恐即《山海经》所谓人鱼,《尔雅》所谓鲵,声似小儿者也。又东南迳查山庙,土人云,其神三王,豈即汉三王之谓耶?

又东南为漩潭,又南迳贺家畈、车湾、泉水垱。

又东南为狮子垱、龙王垱,又东南至青口,与太阳山泉合,泉出山顶,下注但家冲,历太阳畈,折而西南流,与东河会,即富水矣。

小富水又东南历沙子畈、雷家港,至双河口而与大富水会。

西流者过白岩山,东南得潮水泉,泉出金子山,隐石间,日再潮,潮则有声如雷,少顷泛滥,声息乃退。

又东迳黄金洼,得其泉水。又东南迳霍口及许家山。又东过纸厂,山中人善造纸。又东南过三步岭。又东南迳罗汉岭。俗传张果曾经此,溲其土,野人取以造酒,可代曲。又东南迳五台山,得其水。又东为冷水港。

又东为大河头,太阳南谷中水从北来注之,陡岭及草鞋岭诸水从南来注之,故名。大河即大富水矣。

大富水又东西迳潭滨河,至双河口而与小富水会。二水既合,是曰富水河。土人又谓撞河,当繇双流交撞也。

富水东南迳鹞子岩,又东南得师故泉,泉出山顶,飞流声闻四五里。相传有僧结庵于此,坐毙,故曰师故。又东过石人山。

又东得新罗泉,泉出山中。尝有新罗僧居此,语众欲归,有神止之。僧言思鄕中水,神指其地,泉即涌出,僧尝之,味同故乡。僧又言思故乡鱼,神复指水得鱼,鱼形皆纤细,色斑目赤,僧遂不思还。

又东南得鲍家河,水出符验山。又东为宋家河,又东为龙门潭。又东南迳富水寺东,寺即富水废县,《水经注》所谓富水迳新市县治者,是已。又东南过滴流坡,有小聚落。

又东得鱼子港水,又东迳东岳观,观故元时旗山镇巡检司,今废。又东南与鲜洪港水合,水出兴阳诸山。又东南为许家坝。又东南三汊,右合石板河。[1]106

《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湖广三·京山县》记载:

“撞河,在县东北八十里,源出大洪山白龙池。俗传有白龙撞石开此河,因名。下流至汉阳府汉川县,入汉江。或曰:即富水也。《寰宇记》:富水亦出大洪山,下流入应城县界,有大小富水,亦曰大泌水。[8]3588

文献对富水河水系的阐述非常详细,只是因时代变迁有些地名被改变,有些地名消失,需要进行核实和考证。富水河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历次的文物普查中,富水河沿岸发现大量不可移动文物,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均有发现。这些遗存为我们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也弥补了史料之不足。

富水郡、富水县。东汉王朝建立之初,公元25年京山北境立南新市侯国,《后汉书》《志第二十二·郡国四·江夏郡》载:“江夏郡,南新市侯国。”[10]3482至南北朝刘宋时南新市县改为新市,《宋书》卷三十七《志第二十七·州郡三·竟陵太守》载有:“新市子相,汉旧县,属江夏。”[4]1125县治所设在富水之滨的杜城(今京山县宋河镇秦关)。《水经注》说:“又西南流迳杜城西,新市县治也,《郡国志》以为南新市也。”[3]26西魏废帝三年(554)设立富水郡,新市县改名为富水县,属郢州。郡、县治所均设在云杜城。据《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安陆郡》记载:

 “富水,旧曰南新市。西魏改为富水,又置富人郡。开皇初郡废。[16]24

《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郢州》记载:

“武德四年,置温州,因后魏。领京山、富水二县。[19]1548

《新唐书》卷四十《志第三十·地理四·郢州》记载:

“武德四年以京山、富水二县置温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县皆来属。[20]1033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一《山南道二·郢州》记载:

“富水县,…本汉安陆县地,後汉分其地置新市县,属江夏郡。…後魏改新市为富水县,取县界富水为名。[6]538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四《山南东道三·郢州》记载:

“废富水县,在州北二百四十里,隋置,因界内富川水为名。皇朝乾德二年并入京山县。[7]2801

《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湖广三·京山县》载:

“光武即位,置南新市县,属江夏郡,以常山郡有新市县也。晋因之,仍属江夏郡。宋改曰新市,属竟陵郡。齐、梁因之。西魏改新市曰富水,又置富人郡治焉。隋初,废郡,县属温州。大业初,属安陆郡。唐初,仍属温州。贞观中,属郢州。宋省入京山。《志》云:唐富水县,在今县北七十里。其地平坦,可容千家,盖唐移县治此。《水经注》新市治杜城。杜佑曰在今富水县东北,是也。《寰宇记》南新市在京山县南三十里,误。《承天志》:富水废县,在京山县城北九十里,宋乾德二年废。[8]2801

东汉末年正式推行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到隋文帝废郡改为州县两级。因此,富水郡在设立29年之后,于隋开皇三年(583年)被废除,富水县改属温州。到宋代乾德二年(964年)废除富水县并入京山县,富水县历时410年。富水县被废之后,富水城随着岁月流逝而逐渐损毁怠尽。(清光绪八年版)《京山县志》卷二十二《古迹志·胜迹》记载:

“富水故城,富水旧曰南新市,西魏改为富水,又置富水郡。开皇初,郡废。《隋书·地理志》废富水县在郢州北二百四十里,因界内富川水为名。乾德二年,并入京山。《太平寰宇记》在京山县北六十里。其地坦,可容千余家,今为富水寺。计省入在宋乾德二年,逮明嘉靖,已六百余载,而城南门瓮猶存。富水寺在左偏,疑即县治。是时城址高猶丈许,广可当京山三之二,内砥平为田可数十亩,东南距富河其近,瓦砾弥望。《吴志》 ”[1]1045

富水城遗址。在上世纪八十代初的“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作为普查重点对此进行了调查,后来历次文物普查中又进行了多次复查。其基本情况如下:富水城遗址,位于京山县宋河镇秦关村。遗址地处大洪山东南麓即香山山脉与王家大山山脉之间冲积平原的中部,富水河沿遗址东岸流经,该遗址四面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度60米。目前,仍保留有城墙,平面形状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城墙为夯土结构,残存高度2.5米,面宽2米。原城址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现均不存)。城外有一周护城壕,城内古建筑大多被毁,现仅保留一口古井。(清光绪八年版)《京山县志》记有“逮明嘉靖,已六百余载,而城南门瓮猶存。”[1]1045随着历史变迁,能够保留下来建筑遗迹所剩无几。明代京山人王格有诗《富水寺》:“古县今为寺,遊人偶解鞍。秋风吹客冷,夜榻伴禅安。孤殿围青草,芜城俯碧澜。山僧供茗罢,月映菊花残。

富水城遗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