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山土话闹出的搞笑故事

 鄂中京山 2020-08-15
一、西安人在京山

       陕西西安近郊一带的农村人,一般习惯性地称谓:对未成年的男孩叫“小不嫩登”,对已成年至未成婚之间的男孩叫“二不嫩登”,对已成婚至50岁之间的男人叫“老汉”,对50岁以上的男人叫“老汉汉”,对没有醒事的女孩子叫“兰花花”,对已经醒事却没有出嫁的女孩叫“闺女”,对出嫁后的女人叫“婆姨”。几乎所有陕西人,把馒头叫做“馍”;把白面馒头叫做“白馍”;把吃叫做“跌”。说话时,一般在每句话的尾后加一个“呢”的语气词。
       
一天,有位陕西老汉来到京山,步入餐馆,刚放下行李,漂亮的服务员立即来到老汉面前端茶送水,随后便手拿餐桌上的菜谱问道:“大爷!您要点啥?”陕西老汉放下茶杯,抬头,看着服务员,笑眯眯地说:“闺女!我要馍呢!”服务员顿时愣在了那里,过了好一会儿才大声的责问:“你说啥?要摸我?”陕西老汉补充道:“是的,闺女!我要白馍呢!”服务员生气地说:“真是神经病!还要白摸我”。说完便转身快步回到了吧台,生怕老汉纠缠不休。

       笔者曾经到过西安、延安,略知一些那边的方言,便上前向服务员作了简单地翻译。


      当服务员将馒头放在老汉面前时,老汉又开口了:“闺女!我要酒呢!”服务员脸带歉意地回答:“我已经给您馍了,您还要揪我?”老汉回答:“是的闺女!我还要白酒呢!”笔者听到这里,疾步上前作了详细的解释,这才解了服务员的难,陕西老汉也开始开心地喝着白酒。

二、山东人在京山

       山东人跟陕西人一样,把馒头叫做馍,有所不同的是,发音腔调各异;再就是山东人把饺子叫做“水饺”,原因是北方人喜欢吃水煮的饺子。


       40多年前,京山的馒头只需5分钱一只,一碗水煮饺子也就两毛钱。


       一次,一山东籍军人出差到京山,在某招待所食堂进早餐,看到白花花的馒头,问女服务员:“馍馍多少钱?”服务员气愤地转过身,对同事也算是对山东兵说道:“哪个给你摸!”

       山东兵不知怎么回事,也没多说什么,便转向另一位女服务员问道:“水饺多少钱?”女服务员将“水饺”误听成“睡觉”,也就没好气地回答:“流氓!”山东兵将“流氓”误听成“六毛”,看到服务员都这态度,也赌气似的回了一句:“六毛就六毛,反正回去报销!”

三、新疆人在京山

        京山中医名师夏大中的骨科治疗在全国闻名后,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新疆一患者带着一家三口来到京山,在京山夏大中医院附近租房就医。

一天中午,新疆患者的老伴在家做饭,发现灶台上的食盐所剩不多,便叫自己的儿子(新疆小伙)去附近的小卖部去买。小卖部店主是位年轻的小妇,新疆小伙来到小卖部,操着外地口音问:“大姐!你这里卖盐吗?”店主一听,即刻板起面孔说道:“不卖!”新疆小伙一头雾水,闷闷不乐地问道:“那请问在哪里能买到?”店主看到新疆小伙委屈为难的样子,心中的闷气消了一半,便告诉小伙子:“到河那边去买!”小伙子问:“河那边在哪?”“过南河二桥,到三角洲后再打听”。小伙子看到货架上摆放的成袋食盐,再次哀求道:“还要走那么远,你卖给我不就得啦!”店主这下真的生气了,提高嗓门地吼道:“回去找你妈去!”小伙子立即回答说:“是我妈叫我上你这里来买的”。“你再在这儿纠缠我就打110啦!”小伙子手指货架说“那里有那么多,不卖就算了,干嘛拨打110?”

店主这才明白:面前的小伙子不是说自己卖淫,是来买食用的盐。店主是个要面子的人,便说那些盐是给别人留的,你家急用,那就先卖给你两袋吧!

四、京山人在郑州

        京山某公司一行三人驾车到河南郑州洽谈生意,双方达成协议后,郑州方安排京山人就餐并洗头洗脚。

在洗脚城,京山的驾车司机生怕服务小姐怠慢了自己,便主动与服务小姐搭讪:“我这个人是很讲究的!”服务小姐:“我们这里从不将就!”司机无语,估计没有什么服务项目,也就主动出击,开口向服务员讨要:“服务员!你们这里有没有扶子(毛巾)?”服务员:“有!您要啊?”司机:“要!崭新的啊!”服务员:“请稍等!”过了一会儿,服务员推门进来,把一把崭新的斧子往司机身边的茶几上一放:“刚买的您要的新斧子”。

司机哭笑不得,就解释说:“不是要斧子,而是新毛巾”。服务员:“好咧!我这就去弄”。又过了一会儿,只见服务员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放在司机面前,司机茫然不知所措,就问:“毛巾呢?”服务员便特意介绍:“这正是信阳茶场今年刚出锅的毛尖喱!”

五、京山人在沈阳

       南方人大多把“鞋子”的发音等同“孩子”的发音。


       30多年前,一京山籍的军人妻子到沈阳探亲,晚上在部队礼堂看电影,散场时夫妻俩随着拥挤的人群往外走。走着走着,军人妻子一声高叫:“哎呀!这么挤!把鞋子都踩掉了!”北方人听到叫声,以为是孕妇出事,立即缩身后腿,只见军人妻子弯腰扯上鞋子,大大咧咧地走了。

众人愕然,纷纷说道:“南方人咋这么能忽悠呢?怕挤!也不致于拿肚子里的孩子说事啊!”

六、洗枣与洗澡

        因为枣子长在树叶之下,且表皮光滑,不易沾灰污染,山里人在山上采摘枣子,一般不洗,摘下就吃。现在城里人比较讲究,采摘的枣子都要习惯性地洗后再吃,但在多数人看来,枣子不洗就吃才是原生态,所以有时人们又想不到“洗枣”一词。“枣”和“澡”谐音,京山人一般都把“洗澡”理解为淋浴或泡澡,也有叫做“抹汗”或“洗灰”的。


       某单位利用人员夏季集中休年度假的机会组织郊游。几个年轻男女性急,自驾车先期而至,剩下的人群在单位门前等候并不时清点人数,发现某会计这位关键人员不在场,打电话询问,某会计不接,就把电话打至某驾车人员,由于这位驾车人员平时言语不多,这次他仍然简明扼要地回答:“某会计已到,她和某局长一起正在洗枣!”电话旁边的人把“洗枣”听成了“洗藻”,单位同事谁都知道,某局长是男的,某会计是女的,他俩居然在一起洗藻,而且这么张扬,在场的女士都不敢相信。于是,有位与某会计平日关系要好的女同事用手机再次拨通了某会计:“你在哪?在干嘛?”手机里面的回答:“我们几个先来的,你们怎么还没来呀?我们已经摘了一大盆枣子,某局长和我一起,把摘来的枣子都洗好了,就等你们来吃呢!”


       从此,某局长和某会计一起洗枣(藻)的笑话,成了单位同事(关系要好)间开玩笑的话题。

七、没毛的不剔与有毛的全剔

        民国初期,大凡剪掉辫子的就是革命者,剔成光头的就是彻底革命。于是,光头在当时盛行起来。


        有一天,一外地人士来到湖北京山县城,住进旅店后便就近来到一家理发店,理发师问:“怎么理法?”来客答:“眉毛的不剔!”

理发师在京山城区多年,读过一些古文也接受了一些革命思潮的熏陶,估计来客是位革命秃顶之人,以为来客之话是“没毛的地方不剔,有毛的地方全剔”。也就三下五除二的将来客的头颅刮了个净光透亮。事毕,来客在镜前一照,便火爆起来:“我的眉毛呢?我不是特意强调‘眉毛的不剔’吗!”理发师反应灵敏,立即答道:“你说的不象中国话,谁能听懂你这日本语,不收你钱便是了。”听到不收钱的话,来客这才息怒。

八、军营里的京山人与大连人

       二十年前的一次军事演习,笔者所在连执行尖刀任务,正急速前进。突然,担任前探的战士小李(个子高、跑得快)回身报告:“前面发现一个营!还有一马一车。”连长(京山人)以为是导演部设置的战场情况,当即命令全连埋伏于道路两旁,严阵以待。结果,前方过来的不是一个营的兵力,而是一位过路行人驾着一辆马车行走过来,只因担任前探的小李是辽宁大连市人,发音时“营”“人”未分清。最后,我们连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营长(京山人)得知事出有因,便在全营开展起普及普通话的活动。生活中要求大家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规定班务会上每人用普通话必讲一分钟,力戒南北调,练就标准音。彻底解决大连兵”“不分;京山兵”“不分、”“不分、”“不分的问题。

九、京山人在北京

        京山方圆百里都把行妓女人叫“鸡”。所以,京山的妇女们对“鸡”很敏感,醒事的女孩子对“鸡”这个字很反感。


       去年夏天,京山一群女孩到北京游玩,从旅游景点出来,便打的回酒店。下车时,的士司机发现坐在前面的京山女孩将相机忘在车上,便用北京话提醒该女孩:“小姐!您相机!”该女孩已经醒事,听到有人说自己像鸡,就气愤的回骂了一句:“你妈妈才像鸡呢!”的士司机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该女孩话里的全部意思,但知道是在骂人,便开车而去。京山女孩下车后弯腰清理随身之物,突然想起相机还在车上,便站在街口朝逐渐远去的出租车大喊:“先生!我相机!我相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