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山一中校史大事记(1372-2001年)

 鄂中京山 2020-08-15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  京山知县刘恒将儒学迁至城内现京山一中地址。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提学使韩杨主持建造泮水池(状元池)。
    
清朝光绪五年(1880年)作为京山学宫组成部分之一的文笔峰修建。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停罢科举以广学校”。在停罢的京山儒学地址上,建立京山县官立高等小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京山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改称京山县中路高等小学。民国十三年(1924年),京山县中路高等小学易名京山县立第一小学。

民国元年至民国六年(1912-1917年),京山一中前期校友,当代文学家、诗人聂绀弩在中路高等小学学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县立第一小学与第一女子小学合并,更名为京山县立中心小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29日,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京山县城,京山学宫被毁,县立中心小学停办。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修建在大阜乡观音埫的京山县立初级中学开始招生。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京北临时中学开办。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京山县立初级中学迁回县城。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京山县立初级中学增设一年制简师科、三年制简师班各一个。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京山全境解放。此前的4、5月间,京山县立初级中学停办。

1949年8月,中共京山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县委书记王家吉为首的五人筹备小组,负责京山县立初级中学的恢复筹建工作。县长彭友德、副县长柴森签发了《给京山全县教师的一封信》。

10月中旬,京山县立初级中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山县开办的第一所初级中学。校长由副县长柴森兼任。

1951年京山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湖北省京山县初级中学。

1952年10月,教职员待遇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

1953年元月,全体教师赴省城参加历时近3个月的思想改造运动。

1953年以后的几年间,“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步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1955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第一则《中学生守则》。

1956年1月,中共京山县初级中学支部成立。

7月,湖北省京山县初级中学更名为京山县第一初级中学。

同年,学校被评为全省教育战线红旗单位。

1957年2月,县委组织全县教师集中在县城开展肃反运动。

至1957年,京山县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连续四年在荆州专区第一,被评为全省先进学校。

10月,县委文教部决定在教育系统开展整风、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确定京山县第一初级中学为运动重点。

1958年1月至3月,全县教职工集中县城,全面开展整风反右斗争,春节前集中“大鸣大放”,春节后转入反右斗争,清查“反社会主义分子”。此次运动持续至暑期。

9月,学校增设高中部,办成全县第一所完全中学,更名为湖北省京山县第一中学。

9月3日,湖北省委、省人委号召全省人民“全民动手”,“百万大军办钢铁,保证钢铁大丰收”。其后,京山一中开展声势浩大的大办钢铁、大办工厂、大办农场运动。同时,大搞教学改革,“拔白旗,插红旗”。

1959—1961年在“三年困难时期”,“生产自救,节约度荒”,“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1960年秋,城关小学、惠亭中学合并到京山一中,试行“十年一贯制”。

8月,京山一中团总支升格为团委。

1962年及其后三年多,办学规模扩大,教学回到正轨。

1963-1965年学校工作“突出政治”,大学毛主席著作,大学雷锋,大学解放军,大学大庆。阶级教育、劳动教育在学校工作中被提到新的高度。

1966年6月上旬末、中旬初,京山一中校园贴出全县第一批大字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在京山一中开始。

6月17日,京山县委派出工作组进驻京山一中,领导“文化大革命”。

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延期高考、改革考试制度的决定。

8月下旬,京山一中红卫兵组织建立。在“破四旧”风潮中,京山一中改称“卫东战校”。    

9月下旬,学校首批学生代表15人赴京接受毛主席检阅。

10月下旬,颁发《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

11月,学生开始“大串串联”,“经风雨,见世面”。

1967年3月,人民解放军156部队和县中队20余人进驻京山一中“支左”。

夏秋,高中停止招生。

196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荆州军分区批准京山一中成立革命委员会。

3月,根据中央1967年10月通知精神,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发出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通知。此时,社会上和京山一中正陷于派性斗争中,通知精神未能贯彻。

9月底,1966、1967、1968三届毕业生开始回乡、下乡。

10月,工宜队、军宣队、贫下中农管校代表进驻京山一中,领导学校的“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和“复课闹革命”。

1969年8月,根据省革委会的决定,由秋季招生改为春季招生,学制缩短为“二、二制”,即初中二年,高中二年。

初中停止招生。

1970年学校实行军事编制,全校成立一个营,下分三个连,十个排。

1971年恢复在城关地区招收初、高中新生。

1974年在金家店胜利大队办一所分校。

6月。毕业生改变过去以学校为单位下放的办法。实行按其父母工作的战线或单位对口安置。

1975年代管胜利大队中小学。

8月开始,开展对《水浒》的评论。

1976年9月,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庆祝粉碎“四人帮”的重大胜利。

1977年学校工作开始拨乱反正。分校停办。

1978年 2月,县革命委员会决定京山一中为全县重点中学。代管的胜利大队学校脱钩。

4、5月间,京山一中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文革”前的领导体制。

7月,全国高等学校恢复统一考试招生制度,统考在20日至23日进行。这一年高考,京山一中在荆州地区名列前茅。

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以后,京山一中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

状元池北的办公楼建成。

1979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上。

上半年,举行京山一中历史上的第一次庆教龄会。

兴建教学楼(当时三层,1998年增加第四层)和学生宿舍楼。

1980年秋季开始,恢复初、高中三、三年分段的学制,并逐步过渡。

被定为荆州地区重点中学。

1981年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学校。

9月,执行教育部公布的新时期的《中学生守则》。

科技实验楼、五层20户教工宿舍楼相继建成。

京山一中被定为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学校高考上线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

1982年开始实施升国旗制度。

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京山一中教育战线“先进单位”称号。

1984年秋季,首次举行京山一中宣读教学论文大会。建成语音室。制定一系列岗位责任制。下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开始值周制。

1985年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行政领导抓管理改革。

9月10日,庆祝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第一个教师节。

10月,新建的五层4单元40户教工宿舍楼竣工。微机室建成。

高考上线人数突破200大关。

1986年  春季,设立政工处筹备组(政工处后改为政教处),教导处改为教务处。

9月,中国共产党京山一中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共京山一中总支成立。

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京山一中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文化大革命”以后的新一届团委成立。

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1987年随着初中的全部脱钩,“京山县第一中学”更名为“京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6月开始,进行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教师职务评定。

1988年把竞争机制初步引进学校。

1990年在新市镇小焕岭村周畈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荆州地区专员公署授予京山一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出席全省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大会,并获得“湖北省德育先进单位”称号。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本校的校训:多思。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歌:《大洪山下新一代》。

经省、地验收,成为全省第一批绿化合格学校之一。

高考上线人数突破300大关。

1991年制定《1991-1995年工作目标》

在孙桥镇梭罗河村建立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

开办京山一中奥林匹克学校。

被共青团湖北省委评为“湖北省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合格学校”。

1992年8月25日,6层新教学大楼竣工,并于9月开始的新学年启用。

12月下旬,荆州行署教育督导室对京山一中进行综合督导评估,京山一中得分居地区之首。

1993年制定《京山一中内部体制改革方案》等三个方案,在教代会上通过后,7月中旬开始实施。

11月,举行京山一中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

1994年9月,南瓜山教工住宅小区1-3单元36户建设工程竣工。

年底,向上级提出争创省级、国家级重点中学的报告。

1995年3月的县长办公会议和5月的县委书记在京山一中的现场办公会,同意一中争创省级、国家级重点中学方案。由于此方案受到原校区条件的制约,以后未能全部实施。

10月,在校园南校门处的青年教职工过渡住宅楼,以及南瓜山小区的教工住宅楼4—7单元56户相继开工,并分别于次年6月、7月竣工。

1996年具有历史意义的京山一中迁址建校工作启动。

年初,学校提出扩大规模,搬迁重建的申请。11月中旬,县教委批准一中的申请。下旬,荆沙市计委批准一中的申请。

1997年京山一中迁址建校,作为京山县政府1997年兴办的十件大事之一,列入政府议事日程。1月底,开始选择校址的工作。

提出“文明兴校”、“科研兴校”的发展方略,制定《京山一中1997-2002年五年发展规划》。

京山一中被列为湖北省高中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案试点学校。

本年高考上线数470人。

1998年6月,县委、县政府决定迁建京山一中。

从1997年1月开始,经过多次踏勘、考察、比较、论证,1998年6月下旬,一中新校址定在八里途桃园一带。其后,征地、规划、设计、前期工程相继进行。

8月,成立“京山新一中建设指挥部”。

开始实施“成功教育”。“休闲教育”启动。

年底,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授予京山一中“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课题子课题实验学校”称号。

城中路临街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办公楼加层、多功能阶梯教室等项工程完成。

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被授牌为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

高考上线数502人,突破500大关。

1999年开始进行“休闲教育”实施的探索。

首次聘任的外籍教师9月上岗。

12月,荆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京山一中的办学水平进行综合督导评估复评。

省教育厅授予京山一中“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称号。

新校区的总体规划、竖向设计、土方、道路、管线、电力、给水、排水等项设计于8月全部完成。11月,修建校区围墙。12月,全域场地平整工程动工。

高考大专上线716人,升学率72%。

2000年进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四制”改革。

荆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确认京山一中为“荆门市示范高中”。

开展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

1月,新校区的教学实验楼招标。

2月27日,京山新一中奠基典礼隆重举行。28日,教学实验楼开工。

6月,县政府决定成立新一中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高考前三批上线人数突破900大关,前四批上线人数突破1000大关。

2001年申报省级示范高中成为学校工作重点。

省教育厅评定京山一中为湖北省2000年度教育科研50强学校之一。

1月,新校区学生食堂开工。4月,学生公寓A1栋竣工。6月,大门工程竣工。8月上旬,学生食堂竣工。下旬,教学实验楼竣工。

8月30日、31日,高一新生在新校区报到。

9月1日,新学年如期开学。这一天是京山一中校史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1日至7日,进行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活动。

12月28日,京山一中争创省级、国家级示范高中第一期工程竣工典礼隆重举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