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与“数”是通往易经之门的钥匙

 昵称70163599 2020-08-15



一、《周易》研究的意义和困惑
安阳作为殷商文化的发祥地,正在引起更多世 人的关注。除了甲骨文、青铜器外,位于汤河之阳的 美里城,也因曾是姬昌演“易”之处而名闻遐迩。那 时的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兵连祸结,《周易》就是在这 华夏最早的监狱,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诞生的。
《易经》是“群经之首”,更是中华数千年文化的 瑞端。战国时期的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唐、宋 以后的儒、佛、道各家的学术思想,无不渊源于《易 经》的天人之学。因而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就不能 不从《易经》着手。《诗》、《书》、《礼》、《易》、《乐》、《春 秋》等六经,《乐》已失传,《礼》又侧重于“艺”的典章 实录,《诗》、《尚书》、《春秋》如今常出现在中学、大学 的教科书中,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学子,只有《易》是 “百姓日用而不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自觉 不自觉地用到如“否极泰来”、“无中生有”、“周而复 始”、“形而上学”、“顶天立地”等这些生机勃勃、富有 哲理的语言,但知道它们出自《易经》的却为数不多。
华夏文化的各个门类,无一不打上了“易”的烙 印。这部古老的经书能发挥的巨大作用,不在于其 文字的优美,也不在于其作为史实的珍贵,而在于它 通篇包涵的博大精深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和辩证 思维方式,浸润着中华文化的根、养育着它的躯干、 渗透到它的枝叶。所以对它的研究远不止是对一本 经书的简单研究。
自从它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很多思想 家、科学家对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当代更是在 世界范围内从文学、数学、天文学、卜筮学、勘舆学、 医易学、气功学、哲学、遗传学、军事学、管理学、量子 力学、计算机等学科领域对《周易》进行了广泛研究。其实与其说研究毋宁说是求证,得到的只是局部的 枝叶,而忽略了宇宙观、方法论这个主干。“易与天 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故“古之人不予欺也”。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这个可谓《周易》的语言 极为形象、简洁、辩证、优美,然而读“易”不得门径, 确又如雾里看花,生仰止之慨;如果把卦象作为《周 易》的形,卦数当成它的神,就会从“易”中得到无穷 乐趣,从而打开新思路,进入新境界。那时的《周易》 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简易”了。

二、《周易》是形象的哲学
《系辞·下传》有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 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万物之德,以 类万物之情。”由此可以看出,易卦的形成是从自然 界的物象演变、创造出来的。“圣人立象以尽意”, “设卦观象”,甚至直言判断“易者象也!”这些话都点 明了“八卦”的创造者,是以形象作为“易”理演变的 基础的。
固然“八卦”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形象化表现形 式,它是用“一”和这种抽象、简单的符号,作 为表现手段的。正是阴“--”、阳“一”这两种极简 单的符号标志,涵盖了大千世界的万千之物,至简实 繁。外延最少的,内涵自然最丰富。
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卦符,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 卦象,然后依据卦象判断卦意,否则便难窥其奥;同 时要说明的是,六十四复卦每一卦的整体之象是大 象,每一爻所显示的则是小象。
比如(☵)“坎”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的形 象,它的断续的线条,就好像水的象形画,虚实相间、 时缓时急,闭上眼睛似乎就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进 一步我们可以通过爻的性质对卦进行分析:上下的 阴爻表示阴柔、虚静的特性,中间的阳爻说明该卦象 表现的事物内在阳刚、运动的特性,从而我们可以判 断出坎卦表现的事物,具有外柔内刚、随形就势、似 静实动的特性。坎卦的确表象具有水性质特点的事 物,水总是随着外部容器的形状而改变,流动的时候 表面看上去似乎很稳定却暗流激荡,它能够滴水穿 石、以至柔克至刚。简单的卦象涵盖了极精确、极丰 富的事物特性。
再比如(☲)“离”卦,它最通常的卦象是火、日, 外部的阳爻象征光明、动态,中间的阴爻表示暗弱、 虚静。外部明亮、高温、窜动不己,内部暗弱相对稳 定。凝神想一下,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