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中的激将法会是未来对家人报复的无底洞

 泡椒的小酒馆 2020-08-15

你小时候父母怎么对你,他们老了之后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他们爱子女就是这样,那子女也只学会了这样爱他们……种瓜得瓜,不过如此。

网上看到这样的案例:初二全市前10%,被强行留级,说我不努力,原因是我不是学到晚上那种。结果留级班中校园暴力严重,我染网瘾,打架,逃课。

老师也没事就打骂。往事不堪回首。后来的经历也是类似。大学报考单都不让我填,是他们填的。有次说留级。

我说,如果我是学到半夜却考中等成绩的人,肯定不会让我留级吧?就因为我看了就会,所以你们认为我贪玩。但要解决也是想办法让我用功,又不是成绩差,怎么能想到留级。

他们说,因为你用功成绩会更好。看他们现在还是这种思想,而且逻辑关系都分不清,抓不到重点,我真是无话可说。

总之,现在过的还可以,但我内心痛苦不堪,不知道为啥,就是极其痛苦,那段人生经历,悔恨羞愧!以及一直的强控制,让我形如傀儡。


不过我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因为前一阵重病住院差点没死,医生说是心里问题导致身体崩溃。
从此他们闭嘴了,因为我在这种情况下用高分考出了编制,这回他们都服了,包括那些亲戚。

家庭教育中的激将法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侮辱。

小时候我作文写的不错,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念,对我来说那是很高兴的事情,后来初二的时候,某一天,突然被我爸爸大骂一顿:你以为你写的是什么,什么都不是。后来我的作文越来越差,每次写作文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手里的笔特别沉……

那本什么虎妈教育的书,我看过国外一篇讨论这种教育法的报道。并不是说崇洋媚外,教育孩子重来就没有说什么国家一定要怎么样的。


尊重本来就是每个人之间都需要的,并不是说父母就不需要尊重孩子的。

但我们从古代开始就把父母当作天,孩子就是草,愚孝的风气至今仍有迹可循,以至于父母在教育的时候侮辱孩子人格的事常有发生。

要知道,小孩子比我们想象都要聪明,都要通人性,都要敏感,对你来说简单的,无心的一点评论,可能会造成他们一辈子的自卑,更别提你对他优秀的无视和对缺点的放大了,真的寻死是完全可能的,并不是说不成熟或者心理承受能力差。

有时候要努力保持清醒,别用爱的名义说出不当的批评…


有网友留言这样说道:我也算是这种思想的受害者了。我的父母并不是这样的,但是我的几个姑妈,在我小时候总是很喜欢“评论”,一年就见那么几次,每次都在批评我的缺点,说什么我的腿好粗,就像马腿,以至于我小时候一直很自卑,明明很喜欢短裤却尽量不要穿。

如果是见姑妈是绝对不穿露腿的衣服,就连穿着的睡裙也会换成长裤。这种自卑,哪怕现在我长大了,也是存在着的,即使我现在嘴上说着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想,心里还是觉得我的腿好粗,是不是应该别穿那么多短裤...


回到主题,教育孩子,虽然我们希望他们完美,但要知道他们的完美是以他们的标准来评定的,而不是我们的。批评不可少,但肯定和激励更不可少。

父母给我泼了太多冷水,很难走出这种阴影

很多家长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本质是将自身的失败转嫁到孩子而已,他们只看到孩子的情况,却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孩子完全可以说“别人家的家长如何如何”,到囿于地位悬殊,只能处于被动。

儿童教育中,负向的反馈,是儿童成长中一大绊脚石,但很多家长却以为是“真正的激励”,殊不知,人生的前进,从来都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与他人无关。

奇葩说里说得好: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

人为什么懂事,是因为环境所迫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懂事。

他不能向我提出任何我能力范围以外的要求,那他就是不懂事,他就是不孝。所以呢,别人一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满的一家子,我们家是无比懂事的一家子。

尝试为孩子塑造一个有足够尊重的成长环境。

把激将法换成鼓励法,把“你做的还不够”,换成“你可以做得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