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崛起第一功臣不是多尔衮,而是这个被称为两百年一遇的将领

 夜读史书 2019-11-21

一说起清朝崛起的功臣,很多人第一个就会联想到摄政王多尔衮。清军之所以能顺利入主中原,继而统一全国,多尔衮居功至伟。清朝乾隆皇帝在评价多尔衮的时候就这样说道:“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然而,从个人贡献方面来说,多尔衮却还算不上是清朝崛起的第一功臣。真正有资格戴上这一桂冠的是一个与戚继光齐名,被史书上称为“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的明朝将领,他的名字叫李成梁。

李成梁出生于辽东铁岭卫一个军官家庭中,不过虽然身为干部子弟,李成梁早年的生活却很不容易。李家很早就败落了,到了李成梁这一代的时候,家里已穷的揭不开锅。李成梁的父亲去世后,他作为家中长子,可以承袭父亲的军职,但李成梁却连到北京接受职务的路费都凑不出来。

李成梁四十岁的时候,一位到辽东巡视的明朝巡按御史了解到他的情况,于是慷慨解囊,向李成梁资助了路费。同年,李成梁被任命为辽东军事要塞险山堡参将。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李成梁这个此前一直非常落魄的中年男子在得到参将这么一个不太重要的职务后,很快就有了非常耀眼的表现。他屡次率部打败进犯的蒙古、女真军队,保持了百战百胜的战绩,官职也从参将一路擢升至辽东总兵,封宁远伯。与李成梁同一时期,但更早成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此时官职为蓟州总兵。由于这两位将领威名太盛,因此当时就有了“南戚北李”的说法。

李成梁镇守辽东,采取了恩威并施的办法。他在辽东开办马市,让东北地区甘愿臣服的蒙古、女真部落可以在指定市集上通过贸易往来获得产自中原的各种物品。对于不愿臣服的部落,则采取大兵压境,武力打击的方式。

为了实现更高效的管理,李成梁还采取了锄强扶弱的策略。即扶持实力弱小的部落,打压实力强大的部落,并在各部落之间制造矛盾,让他们彼此牵制、消耗。这样一来,李成梁和他的军队不需要频繁出击,就能很好控制住整个东北的局势了。

不过,李成梁的这套以夷制夷策略后来还是玩脱了。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发动叛乱,李成梁派军队前去镇压。可是在混战中,明军却把作为“带路党”的建州左卫指挥使觉昌安、塔克世父子给误杀了。这两人正是后来成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

当时努尔哈赤不过是个年方二十五岁的毛头小伙子,虽然明知祖父和父亲遭明军杀害,但也无可奈何。努尔哈赤曾担任过李成梁的亲兵,很受李成梁器重。正是由于这一层关系,误杀让觉昌安、塔克世的事让李成梁颇感愧疚。为了表示歉意,李成梁向朝廷保举努尔哈赤接任建州左卫指挥使一职,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

建州左卫在当时只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女真部落。本着锄强扶弱的原则以及补偿过失的心情,李成梁在此后一直刻意扶持努尔哈赤的实力。努尔哈赤要出兵攻打其他部落,李成梁必然默许,而当其他部落要攻打努尔哈赤时,李成梁则威胁该部落不得妄为。努尔哈赤深知李成梁对自己的重要作用,因此每征服一个地区,掳掠到大量财物、牛羊、马匹后,必然首先要送一大批去孝敬李成梁。李成梁看努尔哈赤很懂事,因此对他就更加纵容。正是在这种有恃无恐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实力迅速壮大,并成功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

此时,努尔哈赤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虽然跟大明军队相比还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在女真部落中已是首屈一指。按照锄强扶弱的原则,李成梁应该对努尔哈赤采取打压,至少是限制其军事行动。但这时的李成梁却早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名震四方的边帅,而成了一个杀良冒功、贪得无厌的“大蛀虫”。

努尔哈赤深谙李成梁的脾气,于是投其所好。只要李成梁想要的东西,努尔哈赤无不尽心尽力为其办妥。李成梁看到努尔哈赤比自己儿子还孝顺,自然对他非常满意。于是就更加纵容努尔哈赤,对他继续征服女真其他部落的军事行动完全不加以制止。在李成梁的纵容下,努尔哈赤经过三十多年南征北战,终于统一了绝大部分女真部落。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李成梁去世,终年90岁。一年后,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前身),自称后金大汗,年号天命。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在盛京(今沈阳)告天誓师,发布“七大恨”讨明檄文,正式向明朝宣战。而此时的明朝,却已无力遏制住后金的崛起了。

如果不是李成梁的纵容,努尔哈赤顶多只能跟其他女真部落首领一样,在相互征战、厮杀中度过一生,根本没机会建立起一个强大后金政权。因此,后金(清朝)的崛起,第一功臣不是多尔衮,而是这位在《明史》中被赞誉为“两百年来所未有”的大明边帅——李成梁。

参考文献:《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