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儿时皮影戏

 鄂中京山 2020-08-15

皮影戏,给我留下了美好记忆。

村里唱皮影,是孩子们的一件乐事。听说大队要唱皮影了,我们吃完晚饭,就三五成群地结伴去,往往急不择路,踏踩田畴,口袋里总是塞些麻糖、瓜子、花生,一边吃嗑着,一边说笑打闹,别提多高兴了。

到目的地了,台前早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听到锣响戏开,人们伸颈注目,那妙趣横生的叙说独白,那诙谐幽默的逗趣调侃,以及那抑扬悦耳的渔鼓伴奏,入耳润心,感觉到格外的美妙和舒爽。我们小孩最爱看战争对打的场景,当屏上飞跃腾打起时,大家都聚起精神来看,几个回合下来,一方终于抵挡不住,连续败退几屏,忽听得一声惊堂木响,对方陡然反向一击,几下子将坏人制死,我们便开怀大笑。

皮影戏中途,鞭炮锣鼓骤响,只见有人手托红漆大木盘,递上台,这是在给唱戏的师傅呈进供奉,我们称之“供腰台”。这时小孩往往钻到台子后面去看个究竟,只见上面琳琅排挂着许多油彩晃亮的皮影子,男女主唱师傅侧立两旁,伴奏哼吟的师傅则坐后面,分工细致明晰有序。

皮影戏结束,夜已深。返回路上,余兴未了的大人一路哼唱那几句押韵的词:“看牛皮、熬眼皮、半夜回家撞鼓皮,老婆挨眉捏闷脾”。

30多年过去了,现在乡下很少看到有流动演出的皮影戏班了,真希望这种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能够继承发扬光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