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河的记忆

 鄂中京山 2020-08-15
光绪《京山县志》记载:“仙女河又南过磨石山,屈而西流为司马河,旁有司马墓。又南迳蒲圻寺,又南为夏洋港,迳杨家浲,至陆家寨,合长滩、臼水,名三汊河,注小河。”此一澨。县志中的司马墓就是楚左司马沈尹戌,墓位于今京山市石龙镇磨石山附近。《京山县志》又载:“唯《左传》吴与楚战,楚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而吴兵大败楚师于清溪,又破诸雍澨,遂入郢。及敌师还,楚左司马戍亦败吴师于雍澨。”县志里的记载就是春秋时期的柏举之战了。

柏举之战的中心在今天的屈家岭管理区下洋港,它是屈家岭历史最为古老的集镇了。1943年,下洋港、杨家浲、长港、唐济四乡,并称下洋港,1947年改中正乡,面积约四百方里左右,司马河由罗桥乡流入境,天门河经长滩乡入境,汉宜公路经境约十余里。全境为平原,下洋港东北滨山之地盛产稻谷,其余平原地区多产豆麦、棉花。集镇人口约二千左右,杨家浲、何家集是黎、范二姓聚族而居,是本地人,市集有杨家浲,民国二十七年前为单日集,户口约百家左右。

公元前6世纪末,中国处在春秋时期(前770-476)。那时候,今天的屈家岭境属楚国,北境为曾国。为争图霸业,问鼎中原,地处长江口与杭州湾之间已经崛起的吴国,同春秋时疆域最大的楚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利用楚国原属国唐(今湖北省随县西北)、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倒戈投靠吴国的契机,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以自己的亲兄弟公子夫概为先锋,儿子公子山专督粮草,亲自带精兵6万向楚国进攻,在蔡境先胜楚军一阵,挺进到了汉水东岸。时楚平王已死10年,楚昭王还是一位不满18岁的君主,他派令尹(宰相)囊瓦率楚军主力迎战,列阵于汉水西岸,与吴蔡唐三国联军隔江对峙。

这场战争,今屈家岭下洋港段的司马河成为了主战场之一。这条河,我国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左传》上称之为“雍澨”,战国时期我国自有文字以来首次阐述人与地关系的经典著作《尚书·禹贡》中称“三澨”(京山县境南、西南的三条水系,雍澨为其一)。《清史稿》在考证天门河时说:“又澨水自京山流入,合杨水、巾水,曰三汊河,一曰汊水。《禹贡》‘过三澨’,即此。”

吴楚“雍澨”古战场,位于今司马河流经丰谷街以下的主河道,直至流入永隆河的三汊口处,及这一带方圆数十公里的平原。

吴楚两军在汉水相峙数日,根据左司马(官名,西周始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掌管军政与军赋,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春秋时楚有大司马、左右司马,其职位仅次于令尹。)沈尹戌的建议,楚军原计划是由沈尹戌带兵从新息(今河南省息县西南)抄吴军后路,烧毁吴军泊在淮河上的战船,断其归路;然后,囊瓦带大军过江,攻击吴军大寨;与此同时,沈尹戌从吴军背后发起进攻,南北夹击吴军。但是,楚军主帅囊瓦急于争功,在沈尹戌部还没有到达预定地点之前,就冒然传令三军渡江至小别山(今湖北省汉川县南十里)。当晚,囊瓦带精兵万人从小别山出发,偷袭吴王阖闾驻扎在大别山(今湖北省汉阳县东北,一说麻城县境)的大营。谁知,吴蔡唐联军早有准备,囊瓦中了埋伏,不仅偷营未成,反被伍子胥趁机劫了楚军大营,楚军损失惨重。

瓦带部退至柏举(今湖北省汉川县北,一说湖北麻城或安陆附近),与楚昭王派来增援的大将薳射军队汇合,就地分两处安营扎寨。不料,第二天拂晓又被夫概带领的5000吴军偷袭,囊瓦营盘内的楚军毫无防备,一败涂地。最可气的是,混乱中身为统帅的囊瓦竟丢下部队,只身逃奔了郑国。未受袭击的薳射收拾囊瓦余部,合兵一处,准备退回郢都。但祸不单行,当楚军在一个名叫“清发(轻溪)”的渡口渡河时,人马刚刚渡过十分之三,吴军突然发起进攻,楚军又遭到重创。薳射带楚军向西南败退,来到“壅澨”(司马河)地面。

“雍澨”一带,是云梦古泽的西北边沿,2500年前的地貌与现在大不相同:那时永隆河、司马河的流量比现在大,永隆河以南是汉水淹没区,当年汉水没有堤防可言,每年汛期,任由波涛汹涌的洪水泛滥,与永隆河洪水融为一体,水退后形成大片沼泽。相对而言,永隆河北岸是两河形成的广袤冲积平原,与下洋港、丰谷连成一片,地势平缓而向北逐渐增高,是古代理想的战场。春秋时期主要作战形式是“车战”,需要在广阔的平原上才能展开。

战车是春秋时期的战场上最具威慑力的武器,是冷兵器时代的坦克。战车中一般除本车的甲士外还 配备一定数量的步兵,协同作战。并在作战中由一定数量战车组成编队。春秋时一般每乘战车配有步兵70人,5乘战车组成一队,每5队(25乘)组 成一个“正偏”,每4个“正偏”(100乘)组成一个师,每5个师(500乘) 组成一个军。除车兵和直接配署的随车步兵外,另外还有大约两倍的步兵单独编组用于协同作战。两军对阵时,双方以战车组成自己的一字形或矩形阵势,步兵协配战车进行进攻或防守。司马河平原正好适合展开吴楚军队大规模的战车和步兵,双方在这里进行了决定性的拼杀和较量。

薳射的部队又累又饿,看看追兵渐远,便在司马河一带停留,埋锅造饭。但饭刚刚烧好,吴兵又至,楚军只得弃食而走。吴军饱食了现成食物,体力更加充沛,奋力追赶,混战中薳射的战车颠覆,薳射摔倒在地,被夫概赶上一戟刺死。薳射的儿子薳延被吴军包围,左冲右突,难以脱身。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喊声大震,楚军左司马沈尹戌带兵赶到!

原来,沈尹戌行至新息,传来囊瓦兵败消息,他只得从原路退回,却正好在司马河遇着吴兵围住薳延。沈尹戌将自己的部队分成3路,包抄杀入。夫概的部队猝不及防,被杀得落花流水,眼看即将被歼灭,幸亏阖闾率吴军主力及时赶到,才将夫概救出,但已死伤了1000多人。这是当年两军交战以来楚军仅有的一次小胜利,因天色已晚,两军各自收兵。

真正的决战是在第2天,吴楚两国近10万军队在司马河平原摆开战车,列阵交锋。吴军先锋夫概在战车上,挥舞长戟,率正偏战车和敢死队首先向楚军阵地发起进攻,楚军战车和甲士严阵以待,顽强拼杀。整个雍澨烽烟蔽日,杀声震天,难分难解。夫概没有能在第一时间冲开楚阵,渐渐有些不支。就在这一刻,吴军阵中突然金鼓齐鸣,孙武指挥吴蔡唐三国联军掩杀过来,右有伍子胥和蔡军,左有吴国大将伯嚭和唐军,强弓劲弩在前,短兵在后,楚军阵地终于被突破,经过惨烈战斗,沈尹戌重伤后自杀,薳延侥幸逃脱,楚军几乎全军覆没。

司马河决战的结果是楚军的主力被歼,吴军连胜5阵,乘胜直捣楚国都城,再也没遇到像样的抵抗,楚昭王仓促出逃,避难随国(今湖北随州)。

第2年(前505年)夏,楚国贵族后裔,三闾大夫申包胥(湖北京山人)从秦国请来救兵。秦国以大夫子蒲、子虎为将,率战车五百乘,即一个军团建制的军队随申包胥援楚。楚昭王闻讯后派大夫子西率楚军与秦军会师于稷(今河南桐柏),在沂(今河南正阳)和“雍澨”(一说在今湖北随县西的“军祥”)两次击败吴军。为了剪除吴军羽翼,7月,秦楚联军灭掉了唐国。此后,双方虽各有胜负,但在秦楚联军打击下,总体上吴军已处于守势,不久吴国内乱,吴军撤军回国,楚昭王回郢,楚国复国。

司马河之战不仅给春秋时期一批最优秀的人物孙武、伍子胥、申包胥和沈尹戌提供了一个历史平台,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展示各自的魅力人生、非凡地勇武和千古谋略,也使雍澨(司马河)留名史册。

这场战争留下一段后话:深得楚国人尊敬,尽忠报国的左司马沈尹戌在他伤重自刎前,托付薳延割下自己的首级带回郢都,以明拳拳报国之心。为了纪念他的忠烈,后人把流入永隆河的澨水,从丰谷至下洋港的这一河段称“司马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