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武地名故事——“五龙拱圣”玉皇庙

 鄂中京山 2020-08-15

曹武镇玉皇庙村,地处京(山)应(城)两县交界处,天高地迥,历朝历代官府鞭长莫及,是法治薄弱之地,加之这里丘陵起伏,荆棘丛生,黑青盆、白鲨口等连地名都给人以恐怖之感。

地形地貌的复杂多变,给居心叵测之人以越轨之便利,故这里民性强势,民风强悍,以恃自卫。但形势的险恶,更迫使人们渴望安宁,彝伦以叙,祈求社会安稳,方域太平。于是人们根据地形地貌之特征,想像出了“五龙拱圣”,玉皇大帝曾“到此一游”之神话传说。于是有了在此建庙筑祠的“理论根据”与“舆论氛围”,希望永葆这方甘露相济,慈云长护。1886年(清光绪12年)寺庙终于筑成,名曰“玉皇庙”。

既是“五龙拱圣”之地,必有“五龙”:曰北之樊家岭,西之瞿家岭,西南之燕家岭,东之小屋岭,东北之鲍家岭。

说也奇怪:这五条小山岭,竟然“五首齐聚”一处,而脉向五方展开。成五龙聚首之地,加之玉帝曾“到此一游”的传说,因而认为此地为“香国福地,仙坛洞府”了。于是鸠工庇材,大兴土木,建璇宫琳馆,筑丹台石坛,塑金身玉像,造菩萨罗汉。不久,一座坐北朝南,飞檐斗翘,金碧辉煌,占地面积近五亩,殿高三丈的“玉皇庙”,耸立在此两股清泉潺潺,四面松风竹影之“五龙拱圣”之地。庙成后,京山、天门、应城三县善男信女,持香前来朝拜祈愿,常年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此庙修成,还寄托着乡民们另一大心愿:即希望玉皇大帝保佑自己的子孙后代,能知书达理,敦品立行,永远摆脱这愚昧荒道的粗野习俗,讲求人文,以达仕途,光宗耀祖,无负阖邑先人之良苦用心。

此庙宇毁于荒唐狂躁的上世纪大跃进年代,经“文革”荡然无存。现社会安稳,人心向善,不少有识之士,呼吁修复玉皇庙,还原历史,以泽民心之渴。

主办单位/京山县档案局

欢迎提供京山记忆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