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军占领宋河

 鄂中京山 2020-08-15

1938年10月26日,日军占领武汉。31日,日军占领应城。后日军沿皂市、罗店一线北上,1938年12月下旬,日军占领宋河。

宋河沦陷后,日军在宋河驻扎有炮兵分队、骑兵分队和步兵分队。炮兵分队以日本士兵为主,骑兵分队以蒙古族人为主,步兵分队以朝鲜族人为主。骑兵分队的马匹豢养在集镇上街老百姓的民房里。日军司令部驻城中路高家书楼,翻译官叫温同新(籍贯不详)。日军在宋河实施“以华制华”的战略,先后成立挺进大队、保安大队、警察局、维持会。其中河南人周幺(姓名不详)为挺进大队大队长,龙王庙村的张仕祯为保安大队大队长,宋河镇的王俊武(又名王老四)为警察局长兼维持会长。

此时,国民党部队退守于大洪山主峰周围,靠控制大洪山制高点与日军对峙;中共地下党组织则在马家冲、合兴、常家洞、石庙等地一带山区和乡下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敌后根据地。

日军占领宋河后,推行“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沿宋(河)应(城)公路,先后在雨大岭、书映台、团山头、雷家岗、张关六组庙台河山上等地修建碉堡和炮楼。这些碉堡、炮楼都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十分坚固。为了保证给养供应,日军专门从高家书楼日军司令部挖了一条交通壕,直达雨大岭的碉堡和炮楼,壕深丈许,壕沟顶部用粗大的圆木,铺成严严实实的暗道,供日军来往。其中,雨大岭碉堡直到1970年代末期在建设宋河电站时才被拆毁。

日军占领宋河期间,其能够有效管辖的地区仅仅局限于宋河镇及集镇周围包括应随公路沿线一带的地方。其他如合兴、常家洞、马家冲、天子以及龙王部分地区,因为有中共抗日武装的存在,日军不敢在这些地方设立据点或驻扎人员,只有在“扫荡”时才能进入这些地区。但由于维持会的存在,各地不得不表面上服从维持会的“领导”,如“配合”维持会办理“良民证”,缴纳粮食、柴草,安排人员给日军做苦力等,以求得地方的安宁。

日军占领宋河之后,经常出动,四处“清乡”和“扫荡”,捉拿共产党人和抗日义士,干扰破坏抗日根据地。1940年,新四军占领坪坝后,宋河日军先后三次出动兵力,沿杨家冲的六坡岭和天子岗的土地岭、卷子岭一线,配合安陆日军,进犯坪坝。新四军英勇善战,三次打退敌人进攻,守住了这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小镇。

日军统治宋河时期,王老四投靠日本人,卖身求荣,处处与共产党和老百姓为敌,得到日军赏识,曾先后担任宋河警察局长、宋河维持会长、宋河特别区区长、京北特别行政署主任。抗日战争后期,在驻宋河日军的支持下,王老四一度想在京北成立“富水县”,并自任“富水县”县长,且已经在武汉制作了牌匾和委任状,后遭国民党京山县政府,中共京北、京应、京山县委的抵制和反对而夭折。

京山县档案局

欢迎提供京山记忆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