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洋港旧时的风土民情

 鄂中京山 2020-08-15

婚姻

本地结婚,俗称“过喜事”。男方叫娶媳妇,女方叫嫁姑娘。解放前后的结婚礼俗:一般要经过亲朋或介绍人介绍,约定地点男女双方见面,双方表示同意后,再约定时间,女方到男方家去察访。叫“察门”。察访后,如果双方都没意见,就可以订婚。由于受旧习俗的影响,订婚时,男方要向女方赠送礼品。订婚后,双方互相往来,少者一年,多者数年后才结婚。如中途发生变化,是男方提出异议的,所送彩礼,女方一概不退。是女方提出异议的,则男方所送礼品,一律要折价退给男方。订婚期间双方都没有意见,每年男方要向女方“送端阳”、“送年茶”,到结婚前,要通过介绍人向女方提出结婚要求,双方商定结婚日期,办理结婚手续。结婚前一天男方要向女方送彩礼,叫“过礼”。结婚当天,双方家长都要待客,亲友前来祝贺,新郎到女方迎亲。有钱人家请轿子接新娘,还要请吹鼓手,请不起轿子的,仅用马去接新娘。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后拜父母,最后是夫妻对拜,这样就算拜堂成亲了。第二天,夫妻双双要向父母亲朋敬茶、送鞋,父母及亲朋要“丢茶钱”。第二天,女方哥(或弟、妹)看妹(或姐),叫“送鞋提篮”。第三天,女方回娘家看望父母,叫“回门”。结婚后,如果丈夫不幸去世,另一位男子前来结婚,叫做“上门”,也叫“坐堂招夫”。如果丈夫去世后,女方不愿在男方过下去,找另一家男子结婚,叫“下堂”,也就是改嫁。

入赘

本地入赘,叫“坐椅子”,又叫“上门”,就是男子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做“女婿儿子”,要给女方家长养老送终,有权继承遗产。从女方家庭来说,女子留在娘家招女婿上门,叫“吃老米”。据知,下洋港邹姓中“坐椅子”、“吃老米”的户数比率很大。本地有句俗话:“吃起饭来一大桌,问起姓来各是各。”在旧社会,“坐椅子”、“招女婿”要请“中人”和双方族人签订合约。主要内容是:改名换姓,养老抚小,有遗产继承权。生了孩子,一子归宗,就是大儿子或大女儿一定要回到男方家去传宗接代,其余的孩子均属女方姓氏。新中国成立后,一般不再严格计较,只要男女双方同意,男方承认养老抚少,不必改换姓名,所生子女跟谁姓,由夫妻双方协商同意,按婚姻法办事,一切从简。男子到女家“坐椅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贫穷,或弟兄多,礼情太重,接不起媳妇,就到女家去“坐椅子”,做“女婿儿子”,从女方来说,家庭较富裕,又是独生女或者全是女儿。有的是大孩子都是女的,幺儿子很小,也愿意招女婿“上门”。

赶情送礼

这是本地“红白喜事”送贺礼的传统礼俗。大致有“嫁娶婚事”过喜事,“起屋造房”迁新居,“店铺开张”贺发财,老父老母送上山。“生儿满月”过生日,又分生儿女九天请客,称“洗九”;满月,称“喝满月酒”;小孩长到一岁、十岁,要过做生日。女儿出嫁后三十岁,要过生日;男的四十岁,过生日,俗称“男不三女不四”。老人的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八十大寿都要过生日。上述婚姻嫁娶、过生日都要送礼、请客。

年节

过农历新年,本地叫“过年”,现在叫过春节。过年的习惯是: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到正月十五止,均为年节时间。一进腊月就开始忙过年。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日开始“封百口”,祭灶神。从二十三日起,说话要特别谨慎,只能说吉祥的话,切忌争吵,切忌摔破东西,以忌“死”字一类的不吉祥的语言。为防儿童乱说,在堂屋柱上贴上“童言无忌”之类的条幅。腊月三十日吃“团年饭”,表示全家团圆。家家户户张贴对联、门神。正月初一到初三为过年最隆重的日子。初一凌晨起床,先净面洗手,烧敬茶,然后装香敬祖,或敬“天地君亲师”,再拜父母。然后手拿蜡烛香、纸,开门向东走100 步,出方烧纸,意为送瘟神。鸣放鞭炮后,转身回家,紧关财门,表示旧岁已除,新一年的财神已请回。有儿媳妇的,就烧“鸡蛋茶”孝敬老人。男人和小孩,就开始挨家挨户拜跑年。各家的大门不会开,只在门内寒暄,意思“恭贺”、“同庆”、“彼此一样”等词语。是小孩来拜年,户主必定从门缝里递一些豌豆、炒米、切糖、酥饼之类的零食以表谢意。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初三开始拜亲朋好友,互相走访。三天不能扫地,以防把财喜扫掉。邻里之间,平时有点意见,互相“拜年”后,就算和解了,重归于好。

春节期间,还搞一些传统文娱活动,如玩龙灯、舞狮子、划彩莲船、踩高跷、唱地方花鼓戏,异常热闹。正月十五日,一般家庭要吃糯米汤元,打灯笼,称为元宵节,吃完团年饭,做生意的就要出门,整个年节到此结束。本地民间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端阳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看菜”

过去在请客筵席上,满桌的菜肴中,放在中间的几盘“看菜”是敬祖的,表示对去世先辈人的敬仰与怀念。看菜,有的是用木头雕刻的小鱼,有的是用线串的鸡胗、猪腰子等。随着破旧俗,立新风的推行,对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礼俗逐渐革除了,现在已经没有“看菜”了。

风味小吃

解放前,下洋港的饮食业十分发达,各种风味小吃随处可见。勤行铺(白案)、酥食铺(糕点店)、小摊、挑担等,店铺林立。生产的有挂面、包面、合糖饼、洋糖发糕、热米粑、糍粑、汤圆、豆腐脑、蒸饺、煎饺、煎豆饼、锅盔、酒糟、猪油饼,麻糖、酥糖、贯心糖、油条、麻花、肉包子、凉粉、豆浆、盐饼子等。

2003 年5 月下洋港

京山县档案局

为京山建档打造京山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欢迎提供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