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林起义的云杜之战

 鄂中京山 2020-08-15

西汉时期,京山名“云杜”,隶属江夏郡。云杜县治在今湖北省京山县新市镇。公元21年,在云杜县境,发生了一场大战,发起进攻的是以荆州牧刘立龙为主帅的王莽军队,反击的一方是以王匡、王凤为首的农民起义军。

在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王莽传》和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刘玄传》中,对这次农民起义和云杜之战有明确的记载:

公元17年,中国淮河以南的长江、汉水流域一带发生大旱灾,云杜北境的三阳、宋河一带的王匡、王凤率饥民七、八千人占领了离郡、县城较远的一些乡村集市,开仓赈贫,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护。起义军在获取粮草后,迅速转移到三阳一带的绿林山中,自称“绿林军”。

与此同时,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陈牧、廖湛也聚集了千余人,号“平林兵”;南阳人张霸,江夏人羊牧也都带万余人举行起义;一时间,起义军声名远播,郡县震动。

各地告急的文书雪片般的飞向长安,因为事发地在江夏郡,王莽任命大司马司允(司允,大司马副手)费兴为荆州牧(西汉时,设州牧一职,督管郡县地方官,州牧是中央官员,没有治所。王莽改制,废郡守职,由州牧直管县。荆州牧管辖南郡、江夏郡诸县)。在召见费兴时,王莽询问他上任后有什么打算?费兴回答说“这些地区的民众大都依靠打鱼、采伐为生。自从推行‘六管’政策之后,国家开始收取山泽税,急征暴敛,使他们苦不堪言,加上连年大旱,饥荒不断,因此逼得他们铤而走险,成为盗贼。臣到那里,打算明令宣布,凡改邪归正,回归乡里者,既往不咎,国家借贷耕牛、耕具、种子、粮食,减免赋税,这样或许能够解决问题”。费兴的方略应该说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但这种观点并不合王莽味口,他不允许任何人反对他颁布的“六管”和其他改制政策。王莽即刻罢免了费兴,另委派刘立龙出任荆州牧,决定发兵进剿绿林军。

新莽地皇二年(21年)四月,荆州牧刘立龙发精兵2万由南向北进发,同时对南郡所辖的若县(今湖北宜城南)、编县(今湖北宜城西南)下达征讨文书,令两县派兵由西向东合围绿林军。

王匡闻讯,率绿林军出山主动迎敌。绿林军以主力在王莽军必经的云杜县附近设下埋伏,由马武率一部兵力切断敌退路。王莽军到达后,绿林军伏兵四起,王莽军惊慌失措,数千人被歼。荆州牧率残军回窜,又遭马武军截杀,荆州牧被俘。绿林军缴获了王莽军的全部辎重。随后,绿林军乘胜攻克竟陵(今潜江市西北,汉水南岸),然后回师攻占云杜(今湖北京山)和安陆(今湖北安陆北)县城,并擒获了王莽派来巡视的大司马士。

云杜之战的胜利,使绿林军声威大震,队伍迅速发展到5万多人,成为了全国反抗王莽专制政权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并为王匡等于公元23年率大军攻进长安,夺取王莽政权奠定了基础,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成功夺取中央政权的第一支农民军队。

云杜之战中两军实力相差悬殊,王莽军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数量是绿林军的2倍,为什么反败于绿林军了呢?

王莽对西周礼制情有独钟,他用两面派手段取代西汉政权后,食古不化的推行周制,这种改制搞乱了社会秩序和伤害了老百姓的利益,这个王朝的基础也因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其混乱的官制、脆弱的上下级关系又大大地削弱了王莽军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荆州牧的轻敌冒进与绿林军的准备充分,以逸待劳以及将士背水一战的决死心态形成了强烈对比,战争结果应在情理之中。

距今近两千年前发生在京山县城附近的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留下了一些历史疑问,云杜之战的具体地点和绿林军屯兵的大本营究竟在何处?这是不少学者颇感兴趣的。

关于这次战役的地点,《后汉书·刘玄传》有一个大概记载:“…地皇二年,荆州牧某,发奔命二万人攻之。匡等相率迎击于云杜,大破牧军,杀数千人,尽獲辎重,遂攻拔竟陵,转击云杜、安陆,多略妇女,还入绿林中”。这个地点,说的是在“云杜”。而后文的“转击云杜”,是说当起义军击败莽军后,旋即攻占了景陵县城,回过头来,再克云杜、安陆县城。这说明,战场位置不是在云杜县城,而在离古竟陵县城较近的云杜县境。

京山南去荆州,自古就有一条古道,其路线基本上就是现在的钱场-瓦庙集-雁门口-五三农场…荆州,这是荆州牧南来的必经之路。以1比2的兵力主动出击,王匡等在战略上需要勇气,在战术上只能依靠集中兵力打伏击取胜。今五三农场以南是平原,不利于设伏,只有雁门口至瓦庙集这一带两边是山岗,可以居高临下的控制这条古道,成为云杜县境理想的伏击地点。而且,对于奔袭的农民军,从这里到古竟陵城也不过大半日的路程,与史书“遂攻拔景陵”记载的地理条件相符。事实上,在1932年3月,由贺龙指挥的红三军以少胜多,歼敌2000多人的战场正好就选在这里。

公元7世纪,唐·章怀太子李贤的《后汉书注》中把绿林起义、绿林山说成在当阳,一千多年来学者们的争辩从未停息。20世纪90年代,其在大洪山京山许家寨的观点被专家认同。199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陈列的《绿林、赤眉、铜马农民起义形势图》中“绿林山”址由原“当阳”更正为“绿林军活动的基地——绿林山,即今湖北京山县大洪山。”

北魏学者郦道元在云杜之战400多年后,为考察大富水源头,到达了当年王匡王凤策划、指挥云杜之战的绿林军根据地——现在湖北京山县三阳镇的三王城村,他亲眼看到了残存的、规模宏大的王匡王凤王常当年屯军练兵的“三王城”城墙、城址。并发现城中记述绿林起义“文字阙落”的石碑还在。郦道元把看到的这一切,都记入了他的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的“涢水篇”中。

三王城,当地老百姓又叫它三王台,位于许家寨的东麓,西距京山县三阳镇2公里,大富水源头的一条小河缓缓地从台的东边流过,这里是层峦叠嶂深山密林中的一块广袤平畈。当年郦道元所看到的城池、记述绿林起义的石碑现在虽已不复存在,但三王台依旧。人们可以看到三座规模宏大的矩形土台,呈“品”字形排列,中间有一个叫“擂鼓堰”的大堰塘,3个台顶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已有学者注意到这里是绿林起义的真正根据地,古籍所载“绿林山”系绿林军所驻大洪山深山密林的泛指,不是单一的某座山。因此,绿林军指挥部和屯军大本营应该是以三王城为核心的整个许家寨山区。

京山市档案局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欢迎提供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