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王城遗址

 鄂中京山 2020-08-15
三王城遗址位于京山县三阳镇三王城村五组,地处香山山脉与绿林山(许家寨)山脉之间低岗地带,小富水绕遗址东面向南流过,汇入大富水(又称富水河),遗址南约2千米即为古新市遗址水磨畈。

三王城遗址由三个不规则土台组成,台地中部有一口名叫擂鼓堰的古堰,整个遗址面积约15 000平方米,海拔109米(三王城遗址见图8-5)。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最厚处达2米。采集文物标本有:磨制石器、陶器。石器有石杵、石斧等。陶器有鼎、碗、罐、鬲、筒瓦、板瓦、汉砖等。根据采集文物标本可以断定,该遗址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均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三王城遗址 1989年7月熊学斌摄
 
三王城遗址出土的盘口双耳兰纹罐  
2009年3月熊学斌摄
 
三王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绿林起义策源地。新莽末年,荆州大旱,灾民成群,时有争斗。天凤四年(公元17年),新市(今三阳镇三王城村水磨畈)人王匡、王凤“平理争讼”,被饥民推为渠帅。他们以新市和附近绿林山为据点,聚众数百人,窃富济贫,发动起义。绿林军在三王城、绿林山一带活动将近5年,部队发展到5万余人,后分兵出山,先后取得云杜之战、沘水之战胜利,建立更始政权。接着取得昆阳之战、围攻洛阳等系列战役胜利,于更始一年(公元23年)九月攻占长安,推翻王莽新朝。

记述三王城遗址的历史文献较多,最早为《水经注》。《水经注·涢水》(王国维校本)载:“水出竟陵郡新市县东北太阳山。水有二源:大富水出山之阳,南流而左合小富水。水出山之东,而南径三王城东。前汉末,王匡、王凤、王常所屯,故谓之三王城。城中有故碑,文字阙落,不可复识。其水屈而西南流,右合大富水,俗渭之大泌水也。又西南流径杜城西,新市县治也,《郡国志》以为南新市也。中山有新市,故此加南,分安陆县立。又王匡中兴初,举兵于县,号曰新市兵者也。富水又东南流,于安陆界左合土山水,世谓之章水。水出土山,南径随郡平林县故城西,俗谓之将陂城,与新市接界,故中兴之始,兵有新市、平林之号。”①另《读史方舆纪要》《湖北通志》《京山县志》(光绪八年版)均记载,三王城在京山县北九十里太阳山东麓,为王莽时王匡、王凤、王常屯兵起兵处。古今文献对三王城是三王屯兵起兵处的记载均无疑义。

三王城遗址居富水河上游,而富水河是京山县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水系之一。2007—2011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京山考古工作者了解到,富水河两岸分布众多的古遗址、古墓葬,尤其是两汉时期砖室汉墓分布密集。在三王城遗址南不到1000米处有贾家冲遗址(汉代)、水磨畈遗址(周—汉)和康家塝汉墓群。这些重要文化遗存的发现,佐证历史文献对三王城记载,说明三王城遗址是绿林起义军策源地。
                      
1985年4月,三王城遗址被列为京山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①郦道元著、王国维校:《水经注校》,100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欢迎提供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