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杜故事——新阳县古鼎

 鄂中京山 2020-08-15
刘宋元嘉二十二年(此年号有误,应为刘宋元嘉二十一年。笔者注),新阳获古鼎,有篆书四十二字。见《宋书·符瑞志》。[9]1

据《宋书》《志第十九·符瑞下》记载:

“元嘉二十一年十二月,新阳获古鼎于水侧,有篆书四十二字,雍州刺史萧思话以献。[4]868

公元444年,新阳出土青铜鼎,现在已无从考证。而新阳县是继云杜之后,在京山县建立的第二个县域之名。古代以新阳为县名的有多处,最早一处见于《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载:(秦二世二年)“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15]1959南朝裴骃注释说:“徐广曰:‘在汝南也。’”唐朝张守节注释说:“括地志云:‘新阳故城在豫州真阳县西南四十二里,汉新阳县城。应劭云在新水之阳也。’”这个秦代豫州汝南的“新阳”县治所在今安徽界,其他新阳县名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京山地域新阳县的建制年代《宋书》卷三十七《志第二十七·州郡三》记载:

“竟陵太守,晋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西界立。何志又有宋县,徐无。领县六,户八千五百九十一,口四万四千三百七十五。去州水一千四百;去京都水三千四百。
 
苌寿令,明帝泰始六年立。竟陵侯相,汉旧县,属江夏。新市子相,汉旧县,属江夏。

霄城侯相,《永初郡国》有,何、徐不注置立。新阳男相,《永初郡国》有,何、徐不注置立。云杜侯相,汉旧县,属江夏。[4]1125

郦道元著《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中》载:

“沔水又东与力口合,有溾水,出竟陵郡新阳县西南池河山,东流径新阳县南,县治云杜故城,分云杜立。[3]26

《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

“京山 旧曰新阳,梁置新州、梁宁郡。西魏改州为温州,改县为角陵,又置盘陂县。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改角陵曰京山,废盘陂入焉。有角陵山、京山。[16]24

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四《山南东道三·郢州·京山县》载:

“京山县,东一百一 十里,旧四乡,今十一乡,历晋宋以来为新阳县,梁改为新州,因旧邑之名。西魏改为温州。隋初废州改为京山县,因界内京山为名。[7]2801

《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湖广三·京山县》载:

“京山县…后汉为竟陵、南新市二县地。晋因之。皆属江夏郡。惠帝时,析置新阳县,属竟陵郡。宋、齐因之。[8]3587

(清光绪八年版)《京山县志》卷一《舆地志·沿革》载有:

“晋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置竟陵郡,治石城,新市属竟陵,云杜属江夏。《晋书》汝南王亮之孙祜传,以江夏云杜益封。刘宋竟陵太守所统有云杜,有新市子相,有新阳男相。《水经。沔水注》:新阳治云杜故城。…至是始分云杜之北境、县东南地,立为新阳,曰阳者,取新市之阳云尔。武帝时,庾悦死,追封新阳县五等男。齐高帝封纪僧贞为新阳县男,改二县隶安陆郡,郡治今德安。梁普通中,田金生据新阳,讨平之,于新阳立新州梁宁郡。…废帝三年,宇文泰秉政,置州郡县,于是改新州曰温州,以界有温水,即今县东南十里汤堰 新阳曰角陵,以县有角陵山。[1]118

今京山地域在西晋前有云杜、南新市二县,属荆州江夏郡。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分江夏郡西部置竟陵郡治所在石城(今钟祥)。分云杜县北境置新阳县,县治在云杜旧城即今京山县新市镇。南新市县(治所在今京山宋河)、新阳县同属竟陵郡。此时,云杜县南迁至仙桃境内。上述引文对新阳县建置年代有明确的记述。梁普通年间(520-526年),又置新州,并置梁宁郡,州、郡及新阳县治同在今京山县城。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新州为温州,因京山县城东南有温泉而得名。改新阳县为角陵县,以县有角陵山而命名。至此,新阳县历时250多年后,被角陵县所取代。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欢迎提供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