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城、郝敬、楚望楼

 鄂中京山 2020-08-15
一些听起来很有文化的人,尽会做些“没文化”的事情。继《无极》摄制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美景后,前不久又传来消息说,《大旗英雄传》剧组在浙江仙都风景区拍摄期间,竟用涂料喷涂覆盖一国宝级摩崖石刻。顿时,引得海内外舆论哗然,景区管理处正副主任也被撤职。
  
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石刻?系景区芙蓉峡摩崖题记中郝敬题字“铁城”,落款署“万历庚寅岁八月廿二日,仙都吏郝敬为李小仙山人书。丞杜木式、薄朱廷宠、尉吴守仁刻铭谨识”。是为表彰缙云官员李键(号铁城)的高风亮节特意刻下的,刻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楷书,直写,字径三米有余,保存清晰。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关于“铁城”的来历有这么个典故。明万历年间,处州(今浙江丽水市)推官顾宪成调吏部任职。调职前专程到缙云,和丁忧在家的福建右参议郑汝璧同游仙都。顾宪成是明末著名的东林党创始人,关心国家兴亡,公开评议朝政。受顾的影响,缙云当时受排挤的官员除了郑汝璧外,还有李键、李逢雷、樊向朝三人。他们分别化名谷潭逸客、小仙山人、禹门子、宾阳道人,在荒无人烟的芙蓉峡(又名“铁门峡”)内筑紫芝山房(俗称铁城书院),吟咏唱酬、借酒消愁。消息传出,万历十八年,朝廷命缙云知县郝敬侦查。

郝敬,为人耿直,“当事者訾为浮躁”,仕途同样不顺。他和李键四人很快唱和为友,并从优上报,称四人是“商山四皓”式的人物。郑汝璧、李逢雷、樊向朝三人不久先后出山任职,而李键执意不仕,甘为山人,真的如铁城一般坚定。为了表彰其高风亮节,郝敬便在芙蓉峡谷内刻“铁城”二字以纪念。
  
李键(1520—1610),字延守,号小仙山人,也号铁城。明代缙云县人。品端学正,志洁行芳。嘉靖三十五年(1557)登丙辰科进士,授工部都司主事,不久升本部营缮司员外郎,屯田司郎中等,后晋升四川布政使司右参议。公生平清正,虽华邦资阙,不私纳一文。居家孝友,衾影无愧言,动以准程朱,化宗族,无争讼。优游仙都四十余载,寿九十一。所著有《五经正义》、《性理明解》、《二十一史汇纂》、《赐养堂集》等。
  
再说说“仙都吏郝敬”其人。说来自豪,郝敬是我老乡,湖北京山人。所以清人余廷灿称其为郝京山,并撰有《郝京山先生传》(载《存吾文稿》卷三)。先生字仲舆,号楚望,生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其父郝承健,举于乡,官至肃宁知县。郝敬自幼聪颖敏捷,在乡里有“神童”之誉,但由于他生性耿直,豪放不羁,所以功名难就。青年时代曾与人发生冲突,自卫中失手杀人,而下狱治罪。幸得他父亲的朋友,同乡前辈、陕西提学副使李维帧(1547——1627年)出面,方得开脱。出狱后,郝敬随李维帧到陕西任上,一则在李府就馆授徒,二则发奋读书以谋取功名,终于在32岁(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历任缙云、永嘉二县知县。他为官清正,“并有能声”,升任礼科给事中,后又调任户科给事中。
  
明朝中叶,皇室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国内各通都大邑,皆设矿税太监,闹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万历廿四年(1596年),“山东税监陈增贪横,为益都知县吴宗尧所奏,”然而皇上却并不加罪于陈增。朝堂上衮衮诸公,噤若寒蝉,唯一一位敢弹劾陈增的,就只有出身湖广京山县的户科给事中郝敬。户科给事中的职责是“待从规谏,补阙拾遗”,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官而已。郝敬在奏疏中说:“开采不罢,则陛下明旨不过为愚弄臣民之虚文。乞先停止,然后以宗尧所奏下抚按勘核,正增不法之罪。”神宗置若罔闻。不久,山东巡抚尹应元“亦极论增罪”,益都知县吴宗尧被削职为民。郝敬再上言:“陛下处陈增一事,甚失众心”。这下子,皇上恼羞成怒,传旨给郝敬“夺俸一年”的处分。后又将其贬谪江阴任知县。由于郝敬出言耿直,不擅巴结,朝廷几次派员考绩,皆因其狷介狂傲,被斥为“浮燥”,以“下下”之评一再降职罚俸。郝敬眼见这官实在做不下去了,遂辞职挂冠,重返故里。(参见《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郝敬回到京山老家后,筑康乐园,建天阶阁,息影山林,杜门著书。著有《九经注解》煌煌165卷,成为明代著名的经学大师,其学说传流之广,一直影响到清代。后人敬称其为郝夫子。且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十四)五经总义类存目“《谈经》九卷”云,“敬有《周易正解》,已著录。此书一名《经解绪言》。敬所著《九经解》,凡一百六十五卷,一百六十七万馀言。此则提其大要,别为九卷,总题曰《山草堂集》。盖后来编入集中也。凡《易》七十条、《书》三十条、《诗》五十四条、《春秋》五十六条、《礼记》十三条、《仪礼》二十条、《周礼》四十二条、《论语》二十六条、《孟子》三十二条。敬天资高朗,论多创辟,而臆断者亦复不少。其详皆具《经解》中。此亦可见所学之大概也。”
  
关于上文提到的《山草堂集》,在清嘉道年间武陵人赵慎畛(遵路)著《榆巢杂识》有条:
  
“京山郝楚望先生……杜门扫轨二十年,著述甚富,统名《山草堂集》。分内外编。内编名目:《谈经》、《易领》、《问易》、《学易枝言》、《毛诗序说》、《春秋非左》、《四书摄提》、《时习新知》、《闲邪记》、《谏草》、《小山草》、《啸歌》、《艺圃伧谈》、《史汉愚按》、《制义》、《读书通》,共十六卷。外编名目:《批点〈左氏新语〉》、《批点〈史记〉琐琐》、《批点〈前汉书〉琐琐》、《批点〈后汉书〉琐琐》、《批点〈三国志〉琐琐》、《批点〈晋书〉琐琐》、《批点〈南史〉琐琐》、《〈北史〉琐琐》、《批点〈旧唐书〉琐琐》、《批选杜诗》、《批选唐诗》、《皆谈》,共十二卷。”
  
其中《艺圃伧谈》四卷为明代颇有影响的诗学专著。该书卷首有作者天启三年(1623)题辞,自称楚之伧父,“晚节浸淫百家,旁搜艺圃,心有所会,手口自语,然未离其类也”,故以《艺圃伧谈》为名。书中卷一论古诗,卷二论辞赋、乐府,卷三论唐诗,卷四论杂文、闲语等。所见与时论多有不同,亦成一家之言。
  
崇祯十二年(1639年),郝敬殁,享年82岁。京山县城西的孙桥镇花苑台有其墓冢,墓底宽十米,墓冢高二米,据说墓前尚存石狮一座。遗憾的是,我曾在孙桥镇梭罗河求学三载,与花苑台不过咫尺,却未能去凭吊一番。盖因当时年少无知,不识郝敬其人。
  
另,京山烈士公园内文笔峰处曾建有纪念郝敬的“楚望楼”,可惜毁于抗战的炮火中了。不过我们可以从京山近代诗人张梦海的《文峰夕照》中去浮想:“文笔峰,十丈高。楚望楼,靠山腰。石山凉亭任逍遥。一抹夕阳涂山麓,几处归鸦噪林梢。莫道黄昏近,但恋夕阳娇。”
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