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妈说:孩子的快乐很简单,和金钱没有太大关系,孩子真正关心的是父母能不能时常陪伴在身边,爱在最需要的时候,得不到回应,在不需要的时候,不停的给予。 作者:素宁(爸妈精读主笔) 孩子生长在有钱缺爱的家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重视,缺乏亲情的共鸣,内心多半冰冷而静漠。 缺爱的孩子家庭再有钱 内心也空虚荒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陈定维,别名陈小乖,父母很有钱,14岁可以自己请家教,向家教老师付薪水。 当家教老师还在电话里惊讶时,他已经给家教老师定好价格,时薪1000元,不说90年代末,放到现在也是很高的时薪水平。 陈定维不在乎钱,他的父母更不在乎,只要他有需求,钱都可以给他,为的是他不去烦扰父母。 家教老师和他第一次见面,就约在他家附近的星巴克,可他却打车,考试考得好,奶奶给他5万元做奖励。 在家教老师眼里,他吊儿郎当,对物质很执着,在同学眼里,他虽然很有钱,却也觉得他内心空虚、可怜。 因为身边没有真诚的爱,所以想要通过向同学炫耀自己衣服、鞋子有多昂贵,来显示自己的高贵,以此来留住身边人,毕竟别人对他有所图也是一种安慰。 他虽然在金钱上很富足,但情感和爱却很匮乏,用之前网络流行语形容就是:他穷的只剩下钱了。 妈妈不疼爱,爸爸不关心,彼此都只顾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妈妈的爱给了妹妹、叔叔和叔叔的两个儿子,爸爸的爱给了阿姨,唯独漏掉了他的那一份。 所以陈小乖只好用金钱来填补内心不被爱和需要的空虚,让自己有一个寄托。 《樱桃小丸子》中的花轮也是一个内心空虚的孩子,逢年过节,其他人都有父母或长辈陪在身边,其乐融融,而他身边只有一个老管家和一群仆人陪伴。 大多时候,他都是孤独的,因为父母常年在国外忙生意,很少有时间陪他,虽然住着静冈县的大豪宅,但家里没有欢声笑语,氛围常常安静而冰冷。 因为没有享受过父母给予的童真和快乐,所以他比别的同学早熟,在别的孩子还在骑单车、玩捉迷藏的时候,小小年纪的他已经会通过冥想来放松。 中秋节邀请全班同学去他家过节,他安排管家和仆人认真准备和接待,当同学到的时候,一片哗然,他神情得意,内心满足,那天也是他家最热闹的一天。 但当时有多热闹,人走楼空后的就有多寂静、空虚,或许只有经历的人才懂。 陈小乖和花轮,都是金钱很富有的孩子,但他们内心都需要爱,需要得到呵护,需要转身后说话有人真诚的回应。 在无聊的时候有人陪伴,在难过的时候,有爱的抚慰,而不是给钱把他们打发。 缺爱有钱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内心空虚荒芜,缺乏对感情的共鸣和理解,同时也极度的缺爱,渴望能得到亲情的温暖,渴望父母的驻足,却总不能如愿。 孩子的快乐和金钱无关 电影《梅奇知道什么》中的6岁女孩梅奇,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妈妈是一个过气摇滚歌手,爸爸是一个艺术商人。 上学有保姆接送,每天都有不重样的漂亮小裙子穿,让许多贫苦女孩艳羡。 可这么一个令人艳羡的女孩,并没有感到快乐和幸福,漂亮小裙子穿不完,不必为吃穿而烦恼。 但每天晚上伴随她入睡的“催眠曲”,是父母为离婚而争吵的声音,叫醒她的“闹钟”,依旧是父母的争吵。 父母没有离婚时,她郁郁寡欢,强颜欢笑,没有感到一丝的快乐。 父母离婚后,妈妈和经济条件不如爸爸的酒保继父在一起,他们带她出去玩的时候,她双手挂在继父的手臂上打秋千,笑声清脆,脸上时常挂着笑,发自内心感到的快乐和幸福。 与之前富足却压抑的家庭相比,如今宽松的环境,更让她感到开心。 在她身边有妈妈和继父用心的陪伴,给予了她很多之前不曾有的欢乐和关怀,即使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她内心依旧富足。 《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家境一般,家里没有床,只能打地铺。 去别人家睡觉,因为盖的被子太新,失眠睡不着。 但这么一个清贫的女孩,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唯一的烦恼就是拖沓写不完的功课和运动会的马拉松。 对她来说,吃好、喝好、睡好就是最大的幸福感,此外,偶尔向爸爸和爷爷撒娇,要求带她出去玩,爸爸和爷爷也都宠着她。 这些生活的小确幸,没有丰厚的物质作为基础,小丸子依旧感到非常幸福,因为身边有人耐心陪伴、用心的宠爱。 其实孩子的快乐很简单,和金钱没有太大关系,孩子真正关心的是父母能不能时常陪伴在身边。 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身边,就算家里再有钱孩子也不开心;如果父母可以常陪伴左右,即使家里没钱,孩子也可以笑的灿烂。 再富裕的家庭 也需要用爱作为底色 杨绛是民国时期出名的才女,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排行老四,父母相爱,家境宽裕。 父亲杨英杭是律师,公正的“包公”,母亲唐须嫈是典型的南方女子,知识女性,性格温婉,结婚后安心在家相夫教子,育有8个孩子。 两人年纪相仿,又都是有知识有修养的人,所以在杨绛的记忆中,父母从未吵过架,他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这种和谐有爱的成长环境,让处在动荡不安年代的杨绛,内心依然感受到爱与安稳。 此外,杨绛是父亲留学归来的第一个孩子,父亲拿她当心里的宝贝,待她总归是要比别人多一些疼爱。 虽然父母孩子多,家境宽裕,但从来不会忽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也正因为父母的疼爱和教导,给杨绛奠定了爱的暖色调,给予她内心的丰盈和安稳。 这也间接的成就了她和钱钟书的一代佳话,是不少人爱情和婚姻的榜样。 《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爸爸是水厂老板,妈妈在景区上班,虽然离婚,但爸爸也时常给他钱,带他去买衣服,妈妈每次回来,都会给他买好牛奶和吃的放冰箱。 相比普普和严良两个“流浪”小孩,他的条件要宽裕很多,但爸爸组建家庭生了女儿,把全部的关注和爱都集中在女儿身上,妈妈忙于工作,常常没有时间陪伴他。 致使他性格孤僻,虽然表面不在乎,但内心却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护。 所以普普和严良两个“坏小孩”的出现,给了他友情的陪伴和温暖,弥补了父母亲情的空缺,让他感到被在乎。 但也在两位朋友的带领下,变得陌生,走向了不归路。 朱朝阳得到爸爸妈妈关注,是在妹妹意外坠楼后,爸爸只有他这么一个孩子,才将爱转移到他身上,妈妈是因为和马主任事情被揭露,以为儿子在意,才辞职想要弥补。 但这种弥补更多是控制,朱朝阳不想喝牛奶,她以“快点喝完,我好洗杯子”为由,“强迫”儿子喝下。 爱在最需要的时候,得不到回应,在不需要的时候,不停的给予。 朱朝阳的童年一直都是冷色调的,爸爸的疏远、冷落,妈妈的过度控制,都没有让他感受到真正的爱。 就算家庭再富裕,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重视,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不会走向极端,疯狂的寻找寄托和爱,因为小时候得到的爱足够。 其实,对孩子而言,他们渴望的并不是富养,而是父母用爱滋养。 如果一个家庭只有金钱,却没有爱作为温暖的底色,那么这个家庭始终都是冷冰冰的,孩子也会因此缺乏爱的能力。 正如李玫瑾教授曾说:“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抚养。” 因此,父母在为孩子争取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孩子爱的精神滋养和用心的陪伴,因为这才是孩子心底最渴望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