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李元的古声互通说

 鄂中京山 2020-08-15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02期   论李元的古声互通说   

【摘要】:正 一、李元与《音切谱》李元,字太初,号浑斋。清·湖北安陆府京山县孙家桥人。李元“幼孤贫力学,夜无膏火,则默诵。有遗忘,(艹热)香炷照之,其笃苦如此。”乾隆辛卯年(1771)举于乡。乙未(1775)大挑一等。历任四川之仁寿、金堂、南充等知县。嘉庆丙子年(1816),乞病归里。李元任官时,不废学问,勤读不倦,撰著极富。官蜀时,刻有《浑斋七种》。其中《音切谱》、《声韵谱》两种为音韵之书。《音切谱·自序》曰:“余总角时,即通三十六母。长而周游四方,与南北人访问方言。……因而反复研究不已,学日益进,疑日益多”,“潜心三十载”,始成《音切谱》。此书笔者所见有两个版本。一是嘉庆元年(1796)

【关键词】: 李氏 辛卯年 古音学 研究史 四川 通假 乾隆 太初 安陆 研究成果 

【正文快照】:

一、李元与《音切谱》 

李元,字太初,号浑斋。清▪湖北安陆府京山县孙家桥人。李元“幼孤贫力学,夜无膏火,则默诵。有遗忘,热香灶照之,其笃苦如此。”乾隆辛卯年(1771)举于乡。乙未(1 775)大挑一等。历任四川之仁寿、金堂、南充等知县。嘉庆丙子年(1 816),乞病归里。李元任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