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老朋友相见,我们在聊什么话题?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那天回潮汕去找我的几个老朋友,感觉依旧非常棒,一如既往熟悉的同时自然说了不少话,和以前的见面既有类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以往的区别。因为好久不见,彼此又有各自的人生,阅历完全不同,谈起话来颇具新鲜感。但又因为太了解,对相互的性格非常清楚,再加上一直都有联系,所以无论怎么聊天都不会词穷。这样的场景十分有趣,老朋友之间的相处总是让人愉悦。

我们虽然都是普通人,但之间的聊天却不会是老掉牙的那一套,不可能都是什么校园往事昔日岁月致终将逝去的青春,也没有故意去涉及太多房价奶粉或者梦想情怀的东西。毕竟我们虽然还不算成熟,但终究毕业几年,工作许久,也都看过以及想过不少生活残酷和思想高度的内容。话题或许没有那么饱经沧桑,但略微包括一些红尘以上的范畴。

兴趣也许例外,那是永远不变的话题,而且都是理智讨论。会涉及性格的潜在发展和生活的意义,在国际形势中发表些许自己的见解,也热烈讨论着曾经熟悉的专业软件和刚刚进入二三线城市的某款应用究竟用了哪些营销策略……从天南直接转移到地北,完全不同的领域瞬间过渡,美妙至极。我们说起来从来都不会犯尴尬症,如果不是时间限制,越近凌晨、甚至都可以秉烛夜谈。

这是我习惯也是喜欢的状态,是孤独追梦以外生活该有的趣味,人总要有一些承载过去和寄托未来的情结需要,好朋友的存在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项愿望。有些话说起来正常,也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在陌生或者不熟悉的人们面前提起,即便勉强说起,也会被怀疑是矫情和胡闹,不被当真。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感觉无奈。久而久之,也就不再言及于此。唯有面对老朋友,那种情感总算可以出现。当我再说出话来的时候,结合被熟悉的性格,他们所以能够理解。反过来,我同样理解他们。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离别一年以上还能联系的,做个朋友吧”,这里的“联系”是指通过Facebook、Twitter之类的社交应用在互联网上交流。事实上还有更有价值的交流,那就是超越互联网的联系。我和老朋友们平时并没有在网上太多的交流,但每逢难得的长假都会跑去相聚一起。这样的联系方式,才算得上真正的“老友记”。

听过一个科学理论,是说人一生相熟的朋友做多不过百来个。人总不会有那么多精力和兴趣去维护太多友谊,所以我们会遗忘童年一起游戏的邻居,会别离小学的同班,会再也见不到中学的朋友,也会在大学毕业以后永远想不起当年的谁和谁。在社会中同样如此,假如离开一个公司,无论曾经怎样的千杯不醉、话来投机,同事间的联系方式都可能只剩下回忆这一种。所以,我非常荣幸现在还能联系一些老朋友,包括那些只会在网上偶尔交流但一直持续的小伙伴。

留下来的老朋友总能够适应话题的变化,每一次的联系应该会有新的交流。皆因我们都在成长,各种身份转型和阅历累积,加上承受压力下促进三观和思想不同层次的提升。每个朋友都会这样,尽管方向不同,但相对应的程度总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否则必然会出现同龄代沟。倘若如此,朋友也不过一个摇摇欲坠的身份而已,这也是残酷的事实。很荣幸,我们并不属于这样的类型。我最高兴的是,这个世界上能够有人知道我的过去,理解我的现在,见证我的未来。

老朋友,新关系,成长理应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