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惯于长篇大论的多向性思考以及对无聊定义的转型,我一直都不热衷线上聊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厌倦人际交往或者还延续着同以前一样程度的严重陌生人恐惧症,而是不需要再将该类型当成非常重点的虚拟世界并且严格执行,从而摆脱那种误入歧途的情绪陷阱。言归正传,今天来说说“虚拟世界”的话题。 正如我上面所举自己的案例,提到的网络聊天系统就是一个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特点就是和现实有区别,条件不局限以后,便可以冠上“广义”的大概念。表现为置身其中,我们能够明确地感受到自我身上呈现出来的未曾有过的能量,内向者侃侃而谈,悲伤的人变成诗家出口成章,至于那些平日里欺软怕硬的家伙也会因为言论成本极低而肆无忌惮地进行谩骂。网络作为虚拟世界常见的载体,深受欢迎,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广义虚拟世界的范围远不止于此,任何能够哪怕临时性取代现实成为个人行为指导的生活都算入其中,绝非必须“网络”才能概括。从这个方面看,游戏、学习、阅读、体育、恋爱、追星、炫富、非网聊社交、对八卦和政治的关注,以及梦想等等全部符合定义。但不必刻意计较形式,那毕竟不是重点,只有和自身心理产生联系,其价值才能有所发挥。 虚拟世界存在是有大现实意义的,首先具备不同于残酷现实的生存方式,为我们除提供困难模式以外更有主动性质的选择。因为自控主义的诞生,我们的脑海迫不及待地反馈实现掌控的错觉,即便同时也释放出对真实的保证。但是被现实各种束缚下的我们早就期待有另外事件加入平常无趣的生活中,恰好虚拟世界通常精彩,于是很快便成为取代现实成为主流至少是我们希望形成的生活方式。 虚拟世界自然不是万能和百益而无一害,毕竟现实还是生活的主要存在方式,虚拟一旦没有和现实联系起来,盲目会不断扩散,自取灭亡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这不是在危言耸听,也没有矛盾,虚拟世界就是如此,事半功倍与万劫不复有时候是一样的开始。泛滥成灾的心灵鸡汤以及疯狂洗脑的成功学就是十分典型的反面教材。精神力量具有非常极端的两面性,而那正是虚拟世界的主要基础之一。 所以我们必须尽量追求有实际价值的虚拟世界,至少要让从中寻找到和现实挂钩的途径。这需要一个平衡和发展的过程,能够保证我们在不被现实摧残或者导致麻木的同时,还可以以淡定从容的姿态面对血淋淋的现实。现实的无奈和单调容易增加我们爆发人性弱点的可能性,于是虚拟世界便成为我们精神的寄托和对抗或者缓解物质危机的战场。虚拟世界的存在,是我们不断快乐的保证。 话说回来,虚拟世界的最高境界还是和现实有共同的部分,彼此的交集将发展成为更加完美的未来。当我们将现实执行出虚拟世界的动态,或者把虚拟世界的设定很好地转移到现实中适用,那么生活也将呈现出更大的效应。总而言之,绝对不能太单一地把全部能量都投入到任何一个方面上,虚拟和现实还是必须并列,人生才会进入理想的轨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