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愿意放手最爱,还是一次次恶性循环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恐怖游轮》。

虽然名提“恐怖”,然而并非鬼片,没有一个血腥画面,像《群尸玩过界》那样开膛破肚的恶心效果(原谅本梦想象力丰富,只是余光一瞥过某个随机镜头,就下不了目)。该片玩的是人性上的弱点,背负最原始动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丑陋,或者说是伟大。同时,对于主角来说,那同样是恐怖的,一次次想要摆脱命运,然而始终未遂,于是不断陷入轮回,最终面临当初的选择:放手,还是继续?没有第三种可能。这是多么悲剧的命运。

故事同样不复杂:主角和朋友一起出海,路遇风暴沉船,幸好有一艘游轮路过,终于上去。然而上面却空无一人。剧情就此开始,主角被迫杀自己,杀朋友,一次次地杀,千方百计地杀。最后,她看似终于摆脱劫难,上岸回家。然而一场车祸,却让她回到原点,重新面临那个选择。这算剧透吗?或许有点,但窃以为,经典科幻烧脑片剧情震撼,然而你却不要以为仅仅靠几句话就完全理解电影。除非看过至少一次,否则你永远感受不到那神奇魅力。

说回《恐怖游轮》。主角打破轮回的唯一方式,就是承认事实,中断起点。但她不愿意,为了母爱,以及赎罪——她曾经是个脾气暴躁的虐童狂,家庭暴力实践者,儿子只是发泄的工具。这也是电影“轮回”以外隐含的又一个大主题:母爱是善的表达,赎罪是人性深刻的转折。她的愧疚,急切想要弥补过去犯下错误。这种性格也是主角的习惯,更促使她不会轻易终结轮回,放弃希望。她也坚信更不得不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过程,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短短一个故事,却几乎包括整个世界,导演和编剧们的确厉害。

在失忆的设定下,主角看起来柔弱不堪,心理脆弱而且非常善良。不是那个开枪利索,杀人如麻的抢手,也不是那个对亲生幼儿动辄打骂的悍妇。在危机笼罩这个集体时,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拯救朋友。她想办法要阻止恶性循环的继续,却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态向不可挽回的趋势进展。当个体受到现实接连不断成吨伤害以后,心理非常容易扭曲,会做出任何恐怖事情也就不奇怪了。更何况,主角很彪悍。

拯救一再行不通,加上对“游戏规则”的熟悉,主角的心态也发生大转变:从救人到杀人。她只想回家,好,唯一的路就是杀光所有人。本来干掉轮回的自己也是办法,但此路不通。这个时候,那些朋友,包括过去的自己,都成为筹码,不得不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当主角套上黑衣的那一刻,她便承认自己的身份,心灰意冷后的心狠手辣。只是这不过是游戏的一部分,在轮回之中,最终的结果是:她被最初的自己逼落海洋。

但“筹码”们有血有肉,会思考有个性,更是主角永远的朋友——理论上,她已经死了,接下来的生命里除了孩子就只有这些人。他们与她根本不在一个维度,却拥有大部分的交集,并且是单方向的认知——“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从这个角度看,主角又是一场悲剧,也导致轮回无法终止,别人根本不知道也不能理解她在说什么话,就像她第一次尝试跟那个壮汉朋友沟通,却最终导致误杀的发生。没有别人能够理解,在那个世界里,唯一知道她说什么的人,就是主角自己,恰恰也最想毁灭她。这是自己和自己的博弈,谁输都是主角的惨败。

故事的最后,主角被海水推向岸上,她仿佛得到解脱。而在她跑向熟悉的屋子,看到熟悉的过去,还有那个欠缺和需要呵护的孩子以后,更是看到希望——这不正是她苦苦追求的结局吗?问题是,还有一个碍事的自己。主角果断把她给办掉,替代自己承担该有的责任。剧情至此,对主角来说,似乎很美好。但轮回并没有结束,飞来的横祸让主角面对残酷的事实,还有大BOSS死神。死神给她选择:你愿意放手最爱,还是一次次恶性循环?主角选择后者,于是回到开头那一幕,无限重复。这个结局,其实早已给出,那艘游轮的名字叫做:西西弗斯——那位被死神用石头惩罚的希腊神话人物。

《恐怖游轮》讲完故事,但由此引发的思考才是开始。本梦虽然看出以上几点,然而也不能概括完全。这正是经典科幻烧脑片一致的共同点,具备深刻的教育意义和丰富的哲学内涵,而且非常大众,具有常识性,不必依赖太多专业知识,任何人都可能感兴趣。当然,如果抛开这些,只关注剧情本身,都感觉物超所值。另外,好的影评也是精华 所在,各式阅读可以帮助理解这一类神奇的电影,读罢同样豁然开朗,且意犹未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