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一个人的过去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虽然现在没有具体的指代对象,也不想坚持这个习惯,不过大梦我还是真切地认为,阅读一个人的过去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这搁在个人社交没有发展的传统年代,几乎不可能随便实现,因为别人的日记没那么容易看,甚至写。不过现在微信、微博、空间等等动态应用那么流行,不仅信息唾手可得,而且一般谁都愿意而且被不自觉地吐槽生活几句,这是以往不敢想象的事情。只是,现在这些渠道莫名其妙演变成一场秀,自己是生活的导演。不过,瑕不掩瑜嘛。毕竟可以随时收获想关注的人亲自的人生记录,总体还是具备很强的正面效应。

言归正传,读一个人的过去,具体来说是有意识地参与到他人的人生经历中,虽然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弥补那些我们错过的时光。这样做并不能真正了解别人,毕竟公开,话未必全是一方面,再说人是不可能原地踏步的,三观颠覆只要一次时空上的转变,大梦我也曾经说过,“我不讨厌自己的过去,但我非常讨厌过去的自己”。读一个人的过去,只是为了好玩,感觉好像重新认识了熟悉的谁,前提是你足够把伊当回事。

科学来讲,每个人的社交开篇都会是一大堆无病呻吟的感慨,这其实是因为接触新鲜事物必然的反应,好歹可以释放原本不曾安放的心理。但就是这些近乎废话早已和如今的个体毫无瓜葛的文字,却能引起来自现在的我们的入神和着迷。在阅读,姑且称之为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深深被里面还算自然流露的情感所征服,即便标点符号和错别字尴尬存在。这就是岁月沉淀在发挥效果,会让原本空洞乏味的涂鸦多出一份独特的错觉。

我们倘若关注一个人,就会使劲想要了解伊的人生经历,现在的亲身参与,未来寻求更多交集,还有无可奈何的过往,却依旧可以通过阅读动态记录的方式尽量满足片面好奇心。在关注这一大前提下,光晕效应作用,爱屋及乌表现明显,而在所有相关中,阅读过去是相对容易实现的方式,但得到的满足却又如此巨大和真切。

自己的过去同样能产生神奇效果,尽管我们恐怕不会乃至非常厌恶曾经的自己(好吧,承认,这是大梦我的心理),但偶然的机会某个接触(太正式且频繁未免矫情),还是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别样的依恋。因为对自己的心理变化和人生改革更加切身体验,神秘感荡然无存,所以我们不可能像和读别人一样有趣。但是,别人看待我们就全然不同。当然如果你是个女神、小鲜肉或者才子,待遇肯定更加与众不同。不过,读过去更多的要素,还是和关注有关。我们想看的,才有价值的感觉。

读过去也是对时光流逝无声的抗议,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很多事情,在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是天翻地覆的两个模样,此间参与的角色和关注的重点可能完全没有联系。而阅读过去,不管是他人还是自己,都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穿越时空,再次经历遥远的过去,无法改变既定事实,也许还会后悔或者暗喜某事的发生。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知道过去不再发生,以及他人在生活中未曾体现过的独特感觉。

问题是,谁还能引起我们的关注欲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