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欢和喜欢这件事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这当然不仅限于感情。

如果你热爱一件事,就必须以匠心精神,追求完美、坚持初衷,以及恪守本质,而不该急功近利,把太自私的理由当成动力,仅仅是为了最肤浅的收获而机关算尽太小聪明。

如果你崇拜一位明星,就应该将其视为榜样,争取将偶像身上积极和正能量中更多的部分因地制宜使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化身脑残粉,借追星的幌子,把内心的自卑和负面情绪转化成网络暴力,胡说八道起来。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要学会如何有意义地付出和合理看待对方赋予的能量,借此感受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而不是发挥占有欲、控制欲和道德绑架,形成不良心理,并做出错误和不切实际的选择和行为。

这就是喜欢和喜欢这件事的区别,前者更多以大局着想,考虑的是多层次因素,每个参与者的各方面,同样讲究双方的互动和共鸣。也会寻求积极的过程和正面的结果,以谋求快乐和获取成功为最高理想,只不过流程要复杂许多。后者更多是单方面的行动,考虑的问题或主动或被动无法太深入,付出因为受局限而显得非常狼狈和愚蠢,很可能借此兴奋,但不如意也时常发生。在缺少基础支持的情况下,当局者更重视的是短期内的效应和反馈,他们非如此无法继续生活。

喜欢是一种态度,动词,将原本的陌生人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同时把改造后的自己以另外的身份重新安置在这个社会,其权利和义务更多。喜欢这件事,则是名词,代表状态。他也讲究结果,但可以选择的方式乏善可陈,或者战略性错误,经常性趋向失败,过程更是让这个速度加剧。但两者并不孤立,他们彼此相关,作为前奏与正题,现实与理想,妥协与假设的关系而存在。

喜欢非常美妙,可以接触个体最隐秘的性格,使之呈现趋于完美或者完整的自己。在“喜欢”的定义下,人总会情不自禁奋不顾身起来,常规下原本无意识的积极,也会以各种载体反映在某件事、对方和自己身上。喜欢是以结果实现为终极目标,而且这个结果并非固定,会随着进度发生无数变化,同时反过来影响个体对于“喜欢”的定义和实践。喜欢的整体情绪是积极,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处于阶段内,都可以视之为已经得到,也即结果初步或者临时性实现。

但喜欢这件事也并非完全效果负面,只要范围指定,同样有参考价值。喜欢状态下,虽然积极情绪的获得无法控制而且容易消逝,但毕竟存在,也能为个体建设一个标杆和信号,不至于老是徘徊在一无所有的尴尬中,进而失去激情。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形势,愿望活跃却失去节奏,或者说“假设永远大于现实”。运用得体的喜欢状态,是生活重要的输出方式,可以弥补那些领域内完全的空洞。

其实,一篇文章是无法说尽喜欢和喜欢这件事这两件关于喜欢的事,本人也才疏学浅,唯有点到为止。不过生活有时候不需要被太情绪地认识,情绪在某个阶段下也比起计划更有作用。如何喜欢,如何喜欢喜欢,喜欢这件事如何,全都在触手可及的生活里,等待我们,身临其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