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向性格的即时魔力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人都有一种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被迫丰富以后对外界的适应变得充满惰性,表现自己的本能也因为对压力和人生的认识与确定变得收敛。于是,高冷也许成为我们社交的开始常态,闷骚也渐渐被当成习惯,即便性格不是内向,在陌生环境里并不愿意主动出声,合理的对话过程只是为了满足礼仪要求。当相逢如何,作为交流对象的彼此,在没有任何情感基础的前提下,关系不会有太多延续和深入的资本。

以上或者有些悲观,或者说夸张,毕竟正常没有人会在长时间集体中无言太久,即便他没有社交的习惯。不过总体来说,仍然有特殊的群体存在,他们的出现,可以让一个集体产生更加熟悉的关系,那就是:外向性格。外向性格拥有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获取更多资源,特别是人脉以及相关领域。而具体到本文话题下,能够成为陌生氛围的催化剂,使得各自不相识的几位提前结束沟通的障碍。

当然,这也和人潜意识里的外向基因相关。人类是群居动物,性格里有对外交流的欲望,只是平时没有抒发出来。外向人士运用他们优秀的交流天赋,引导着在场每一位,使得圈层发展成为系统,从而达成基本的熟悉程度。至于所有人的关系是否会成为一个真正具备情感交集的整体,还要看每个人具体的兴趣和三观。外向者只能决定集体关系的下限,共同话题可和谐不来。

不过这不能否认外向性格的重要性,他们的存在是集体形成凝聚力的开始,乃至可以帮助个别陌生人恐惧症。集体关系的外向氛围源自具体的某个人,而当群员都相互熟悉以后,便会形成一种习惯,也就是外向基因释放的过程。而且这种集体关系也需要经常维持,靠的正是外向人士随时的无形牵扯,一旦他们离去,可能会造成巨大改革,仅就此而言,虽然对于生活没什么实际影响。

我虽然不渴望性格彻底外向化,但对自身外向基因保持着充分的追求欲望,生活中也相当地佩服外向人士。在我有限的人际理论里,外向性格具有特殊的即时魔力,可以影响个体的精神。最肤浅的运用可以提升亲和力,延伸开就是演讲的艺术和做人的情商,更有效的效果是打造强烈的人格魅力,使得拥有者无论在哪里都能控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和这种人交朋友,非常有趣。

在我加入过的无数集体中,至今仍然保留的几个,也都是从不同的外向人士各自丰富串联开始的。我也利用自己的外向基因接触过集体,但没有外向人士特别串联的队伍里,规模并不大。两种集体模式各有功能,一个是使我接触更多个体,一个是使我更深地接触个体。而我更偏向后者。

人不一定需要外向才能生存,但如果开发出外向性格,会生存得更加舒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