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本文不是叫你看身边谁那可以打酱油的孩子然后催婚快点生宝宝的,而是介绍一位从小就强势力压我们至今并且会延续到永远的超级大BOSS。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一个充满虚荣的社会,拥有对比传统的世界,我们即使平庸也会被推到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面对假设出来的竞争对手,集中代表为那位神秘而且无解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种对比无法逃避,因为涉及到个体人生的全部方面,并扩展到任何阶段内。当我们稍微争气,把被具化起来的某人打败以后,别着急,还有另一位新选手摆在你面前,给予更强烈的挑战,尽管他们自身并没有这样主动的目的。所以,“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那么,别人家的孩子,是好是坏呢?

必须强调,这是对我们,也就是对比的主动方来说,并不是一个双向运动。就像前面提出,“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个阶段内的真人,也许并没有心思和你比较。这样看的话,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很有必要。对于还想混世俗的我们来说,适当的竞争是意义重大且非常必要的。只是,如果不想重蹈覆辙,陷入过往那种挣扎中,我们就必须学会主动加适应。

主动挑选“别人家的孩子”,但不要把枪口瞄准比自己在整体上还弱的竞争对手,养成水平标准下移的习惯就大事不妙。别人家的孩子总能让你产生紧迫感,奋斗的错觉会更真实,效果因人而异,但至少不会产生消极懈怠的心思。永远有人压在头上以及那种怎么追都追不上的恐慌和憋屈,在我们弱小的时候,倒有几分好的反作用。

更何况在很多时候,“别人家的孩子”会自动找上门的。他们仍然不是主动,但如果你想去接触某个领域的话,就注定会遇见。我们的目标永远只是某个别人的下限,搞不定的巨大差距鸿沟,细思极恐。即使是在业界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有时候于我们初级起步者而言仍然是庞然大物。在通往自我定义的道路上,我们总要尝试一次次超越别人家的孩子,接着又被别人家的孩子远远地甩在身上。

以上是最乐观的情况,毕竟想超越哪怕一个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天大难事。放在具体到我们身上,则更加应验,在心理效应诡异的支配下,好事总不会轮到我们。当你越是有本事深入接触一项事业以后,你就会越感受到自己实现这项事业究竟有多么困难。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知道得越多就知道得越少”,范围的扩大会让自身显得愈发渺小,所以当你望向那些大咖时,基于实践下结论于是会猛地肃然起敬。

到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位被虚构出来却又真实存在的非具体人物,时刻陪伴在个体身边,其神秘属性和直接影响仅次于自己。在合理的调控下,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是可以平衡着相处的,那是压制浮躁和嫉妒,营造奋斗与坚持非常有效的方法。做人永远都存在一个无法追赶的“别人家的孩子”,即使强如上帝,也无法制造出一颗连他都搬不动的石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